最近,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釋出了2018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該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前20大科技公司都是網際網路模式,中國占9家,美國占11家。
那麼,數千萬實體企業家如何才能分享到“中國網際網路紅利”?
下面,我為大家深度解讀這份網際網路産業戰略分析報告背後隐藏的“增長黑客”( “增長黑客”這一概念近年來興起于美國網際網路創業圈,簡單來說,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術”和“資料”的力量來讓産品獲得有效增長。)的商業密碼。

▲作者 阿裡雲研究中心進階總監田豐
從古至今,競争驅動商業,創新改變競争規則。
2018年《哈佛商業評論:實戰複盤》明确指出科技進步、經濟波動、全球化三大浪潮,導緻靜态的商業模式已經消亡,而全球95%的企業在增長率達到某一固定點時,會陷入停滞,伴随企業原有商業模式的邊際效益遞減,總會碰上這個“失控點”。
是以萬維商業時代如何升維創新、戰略卡位是生死存亡的關鍵。通過資料、算法發現三百六十行中 “跨界競争”的機會,并在“無邊界市場”中擺脫正常遊戲規則,從更高次元進行混業競争。
如海德格爾所說“恐慌一旦意識到自身,便成為焦慮。”企業家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發現新的“商業變量”,而新科技無疑是打破傳統商業範式最大的“超級變量”,因為網際網路等科技的魔力就在于擊穿成本底線。
那麼在千變萬化的商業戰場上是否存在“以不變應萬變”的主線呢?我認為,企業創新戰略應從“科技變量”、“商業變量”中尋找到核心常量。
下面就為大家講述三個相對穩定的“創新常量”——“全民總時間”、“全民總消費”和“産業總資源”。所有來自視野外的“跨界競争”都是在争奪這三種社會稀缺資源。
争搶全民總時間
每個人一天隻有24小時,時間支出的總量有限。據網際網路女皇報告資料顯示,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時間消費國家排行榜上,泰國、巴西、印度尼西亞是最愛玩手機的三個國家。
其中泰國每人每天平均投入近5個小時玩手機,中國排名第15位,中國每人每天花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時間消費是3小時26分。
這也意味着,2018年,中國7.53億網民的“全民總時間”是32億小時,所有面向個人使用者提供娛樂、社交、零售、教育、健身、旅遊的服務商都在搶奪這塊“時間大蛋糕”。
畢竟,你在抖音上多看了一個小時的視訊,很可能就會少玩一個小時的遊戲。這種對“全民總時間”的競争,值得很多公司在戰略布局時重點關注。
最近,美國流媒體服務商Netflix以1537億美元的市值首次超越了娛樂業霸主迪士尼公司(市值1490億美元)。這兩個公司默默較勁的背後,其實也是對于時間的瘋狂搶奪。
當你在平闆電腦、智能手機等“小屏”上多看一小時Netflix節目,就會在電影院的大屏上、在健身房、辦公室、學校等場景中減少一小時的支出。
Netflix創始人Reed Hastings曾一陣見血地指出:“所有争奪時間的事,都是我的競争對手。”Netflix通過自制劇、會員制、數字廣告等,把所有時間段都變成了“黃金時間”。
當你打開Netflix,可以根據喜好随意點播《紙牌屋》、《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黑鏡》等獨家精彩電視劇,是以吸引到一億付費會員,相當于國内前三大線上視訊平台的會員總和。
而通過分析自己上億使用者的節目喜好資料,投資韓劇、電影、綜藝節目,Netflix生态圈正在跨界實作指數級增長。
當然,中國的“時間殺手”級應用,包括刷抖音、逛淘寶、看優酷、吃雞遊戲、喜馬拉雅FM、得到APP等,也在與衣食住行的産業鍊搶奪使用者的寶貴時間。
争搶全民總消費
▲圖檔:中國和美國零售總額持平,來自《華盛頓郵報》
網際網路女皇報告中顯示,電子商務銷售額在過去10年飛速增長,并推動線上商品價格下降。中國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1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5.7萬億美元,全民總消費已經與美國持平。
對5.7萬億美元“全民總消費”的競争,不斷催生出囊括全球優質商品的“萬能貨架”,數字化供應鍊成為跨界商業的“超級變量”。
比如,盒馬鮮生依靠資料驅動、全球速遞的“萬能生鮮供應鍊”,讓你30分鐘内在家中就能吃到鮮活美味的法國生蚝、波士頓龍蝦、美國超大車厘子、日日鮮蔬菜。這樣,你去沃爾瑪超市的頻次和花費必然會大大減少。
2017年,阿裡巴巴平台交易額就已經超過沃爾瑪全球營收,去年阿裡平台年度銷售額是5956億美元,而沃爾瑪年度銷售額是5003億美元。
對于同一個消費者來說,學英語、買衣服、吃美食、美容健身,都是在花同一個錢包裡的錢,品牌不應該簡單局限于同行業的競争對手,而應該意識到“所有争奪消費者錢包的事,都是我的競争對手”。
要想辦法實作從“線下店”到“萬能貨架”的轉型升維,要讓消費者随時随地能看到、買到、被滿足。是以,“萬能供應鍊”必然成為所有零售商搶奪消費者錢包的“殺手锏”。
每年雙11購物節,數億消費者通過阿裡巴巴新零售生态圈在“萬能貨架”上選購全球1500萬種暢銷商品。
2017年“雙11”,線上少兒英語品牌VIPKID向全球35個國家,一天線上賣出了1.62億元的英語課,背後是因為線上整合了2萬名北美外教的“萬能課程供應鍊”資源。
而淘寶網紅代表雪梨團隊則在當日銷售出高達3億元的衣服,靠的是“淘工廠”平台上共享産能的20萬家輕工業制造廠組成的“萬能服裝供應鍊”。
争搶産業總資源
網際網路女皇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繼消費網際網路超越美國後,以新制造、新農業為代表的産業網際網路正快速興起。
這個趨勢背後是對“産業總資源”的競争。因為特定行業中的頭部企業資源是有限的,實體經濟中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創新型企業正在與網際網路企業“重混融合”,孕育出産業賽道上的“全家桶聯盟”,雲技術群成為跨界商業的“超級變量”。
比如,軟銀利用高科技戰略與戰略投資兩隻手,跨界快速搶奪寶貴的産業資源,實作了電信營運商、網際網路平台、人工智能産業生态的“三級跳”,分享了三個科技時代的巨額商業紅利。
在中國,中信集團通過戰略投資擴充業務至56個行業,基于阿裡雲建構中信雲,并在“中信聯盟”平台上動态整合旗下1600家子公司的資料資源,在消費類子公司利用阿裡巴巴OneID解決方案統一消費者畫像。
不久的将來,當消費者進入中信書店、金拱門、中信銀行、中信國安、中信保誠,都能夠實作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智能推薦,而産業類子公司間,基于區塊鍊技術幫助中信聯盟企業的倉儲上到聯盟鍊,這樣中信銀行就能夠根據全局物流資料為特定企業提供精準的供應鍊金融服務。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6-20
本文作者:田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研究院”,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