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盛世唐朝,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國家極其繁榮,國力強大的國家,以至于當時對外國的影響而産生的“唐人街”的稱呼都留到了現在。那麼唐朝有什麼著名的将領呢?除了最讓人熟知的郭子儀,應該就是李光弼最為人所熟知了。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出身是“柳城李氏”,和當時的皇族同姓,後來被另一名将郭子儀提拔成為了唐朝的河東節度使。一直到了後來的安祿山史思明的造反,唐玄宗帶着宮裡面的一幹人等和楊玉環出走皇宮,匆忙的逃亡。而且楊貴妃就是死在了這次出走途中馬嵬驿。這次造反史稱安史之亂,而楊貴妃被逼死的那個事件叫做馬嵬驿兵變。

在這樣危機的時候,李光弼被緊急任命為副元帥,随軍隊一起去平定動亂。但是當時的安祿山勢力正是如日中天,這些軍隊又如何抵擋得住呢?無奈,李光弼隻好選擇帶領大軍退到了河陽,可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在攻下洛陽城之後便打算乘勝追擊,希望一舉拿下李光弼和他的軍隊。
當李光弼通過内線和斥候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不慌不忙,但是他也不讓自己的軍隊主動出擊。他指令軍隊留守原地,不可遷移,然後自己卻獨自離開了。不過離開之前他對同僚雍希颢交代到:“隻有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我就先離開,你們一定要頂住。一定記住,不能投降,最後他們會投降的,然後你再帶着他們來找我。
”
這位将領感覺很不了解,敵軍就要襲來了,作為主将的李光弼你還先離開了,這仗還怎麼打。可是還沒等他細問,李光弼就騎馬離開了。在知道李光弼逃離後,史思明立馬就派了一隊人馬去抓捕李光弼,并且下了死令,抓不到李光弼就不用回來了。那群部下非常無奈,來到了雍希颢的陣前,問:“你們主将李光弼人呢?”對方回答:“早就離開了。”接着又問道:“你們有多少人?”,回答是一千人。後來這個部下一想,既然沒抓到人回去也是死,打又打不過,就幹脆投降了。後來,史思明手下的人馬便漸漸開始都過來投降了。原來是大家都被史思明的不可能完成的指令給逼迫出來了。大家都是紛紛贊歎史思明的神機妙算,佩服他的智謀和膽量。
李光弼不光如此,還非常擅長道地戰。李光弼一萬的兵力和史思明十萬兵力相交,自然是不敵。但是李光弼建造了許多投石車,對敵人造成了大量傷亡,後來史思明的部隊都依靠山體進行躲避,誰料到李光弼又把山道挖通,山體垮塌造成了敵軍大量死傷。後來還運用了各種計謀,對史思明的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