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空間站又迎來了新消息,堪稱“2022年第一轉”。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稱,在中原標準時間2022年1月6日6時59分,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

這次轉位試驗的成功,意味着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項技術,并且具有極強的可行性。同時,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和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2022年徹底完成空間站的建設打下了基礎。
當然,不少人看到中國空間站機械臂如此強大,也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那就是這麼強大的機械臂,是不是真的可以抓衛星?下面我們就一步一步地來了解。
中國空間站機械臂有多強?
中國空間站機械臂的确比較強,這次“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也足以證明了它的實力。并且整個過程隻用了約47分鐘,就完成了空間站的強大轉變。
根據報告顯示,整個過程是天舟二号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解鎖分離後,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面轉位;而後,反向操作,直至貨運飛船與核心艙重新對接并完成鎖緊。
從這個過程來看,是屬于“支點”的轉變。空間站艙外并沒有徹底脫離,“圓心”支點,平面轉位。當然,這是初步的檢驗,後續的機械臂操作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那中國空間站機械臂有多強?
中國空間站的機械臂,相對于同類航天産品來說,複雜度最高、規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間智能機械”系統。整個機械臂長度 10.2 米,最多可承載 25 噸的重量,可以輔助移動一個實驗艙,也可以輔助航天員出艙活動。神舟13号航天員在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時候,就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空間站核心艙的機械臂共有 7 個關節,具有“肩 3 + 肘 1 + 腕 3”的配置方案,可執行多個任務。可以實作機械臂在空間站表面自主爬行。同時,還配有多個傳感器以及視覺系統,通過内部的中央控制器,可以實作自動制定動作方案,完成精确動作。
是以,中國空間站的機械臂非常強大,并不是我們想得那麼簡單。這也說明了,其實做這次的任務,對機械臂來說,可能也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中國空間站機械臂能抓衛星?
看到上面如此強大,似乎大家的腦洞并沒有減小。既然能将數十噸的艙位移動,那抓衛星就不成問題了?其實并不是那樣的。
在前面出現美國衛星靠近中國空間站的時候,大家都在說利用機械臂将其抓住,真的能抓住嗎?
肯定是不行的。而空間站的機械臂實施任務的時候,也是需要提供“感應系統”,并且具有“對接裝置”才可能。而太空之中的衛星相對于空間站,或者機械臂來說,還處于運動狀态,要實作“快速捕獲”,能夠做到嗎?肯定不行。
是以,要想抓衛星,我們至少需要兩個條件才行,那就是有機械臂的對接口,還有就是相對靜止。機械臂在進行空間站艙位轉換的時候,抓得牢,抓得穩,就是有對接口。同時起步是保持相對靜止的。是以如果這兩個最為基礎的條件都滿足不了,怎麼抓衛星?很明顯是做不到的。
如果在高速之下進行互相對接,那必然就是“損壞”了。是以,機械臂能抓衛星嗎?其實暫時是做不到的。科技在發展,要想利用機械臂抓取活動的衛星,這個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才行。
總結
無論空間站的機械臂能做什麼,這都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是“勢不可擋”的。在2022年,我們将迎來中國空間站曆史性的一年。過後在全面開放之後,将迎來世界多國的入駐。
大家應該也聽到了,中國空間站已經同意印度,日本等17國加入,雖然美國被拒絕了,但是未來等到項目合規的時候,依然可能加入中國空間站。
同時,加入中國空間站的宇航員也在學習中文,希望早點适應中國空間站,因為中國空間站之中的不少系統用的都是中文。是以,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國空間站的完成建設在這次試驗之中,也将迎來新篇章,接下來神舟14号載人飛船,神舟15号載人飛船等發射任務,也将快速進行,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