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影視作品,劇中的情節設定,很多是不嚴謹的,是以有人戲稱這類古裝劇為“裝古劇”,例如在這些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有“打更”這一橋段,劇中無論是一更天、二更天還是三更半夜,更夫都說着同一句台詞——“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因為影視作品的誤導,很多觀衆誤以為,古代更夫打更,就隻有這一句台詞。

其實不然,“天幹物燥,小心火燭”僅僅用于一更天,也就是現在的晚上七點鐘,那時候人們并沒有睡着。影視作品中,城中百姓熟睡的三更天,更夫喊得應該是:“平安無事”
從邏輯上講,更夫半夜三更喊“天幹物燥,小心火燭”也不符合邏輯,人們都沉浸在睡夢中,根本聽不到這句提醒。是以,提醒防火的“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應該出現在人們取火做飯的一更天。
二更天時,人們即将睡覺,更夫喊的是另一句提醒:“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到了五更天,天蒙蒙亮時,更夫喊得是另一句溫馨的提醒:“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古人打更,有着悠久的曆史,衍生出的“更夫”這一職業,也是非常古老的職業。一直到民國時期,更夫這一職業都還很流行,孫中山先生的父親,便是一位更夫。
為何古代會衍生出更夫這一職業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古代是農耕社會,人們講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根據天時的運作,創造出十二時辰,在宋朝時,又衍生出與如今計時非常接近的二十四時辰。
除此之外,古人非常注重時辰,其中一個具體的展現,便是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具體到“年、月、日、時”,當然,除了生辰八字之外,古人日常生産生活中,對于時辰的運用 ,還有很多,例如古代的早朝、祭拜、祈禱等等。
古人在白天,尚且能夠根據太陽的運作,來判定大體的時間。太陽落山之後,要判定時辰,就非常不容易了。
報時,這是打更的主要目的,也是更夫的主要職責,據說古代的更夫,報時誤差不會超過半刻鐘。
古代的更夫報時,無論寒暑,從不缺席,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
除了報時之外,更夫還順便兼任了其它職責,例如上文所說的提醒,提醒人們防火、防盜、晨練等等。
這些提醒,當然十分溫馨,增加了生活氣息。更夫一般選擇膽大心細,身強體壯的男子,甚至有的更夫,還會武功。
古代的房子,多為木質結構,一旦走水,不及時救火,則“火燒連營”,是以,更夫還負有及時發現火災,調動資源救火的任務。
古代有宵禁制度,更夫能夠確定宵禁的執行,維護了古代的社會秩序,更夫能夠協助抓捕盜賊,維護古代的社會治安。
當然,古人由于科學文明相對落後,對于很多自然現象沒有用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以古人比較迷信,認為更夫的報時,同時能夠令夜間的陰差工作起來井然有序。
更夫是一門非常古老的職業,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計時工具非常精确,而且非常普及,更夫報時的主要職責被取代,更夫這一職業也成為了遙遠的過去,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
我的小屋diy小屋中國風模型古風别墅迷你小房子手工制作創意禮品拼圖手辦表白女生生日禮物新年禮物 雅泉庭+工具+音樂+罩+遙控+禮袋+中式人偶+寵物京東
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