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在公元1354年的一天,朱元璋和紅巾軍的頭目郭子興和平分手,朱元璋在郭子興身邊并不愉快,在一開始,郭子興很欣賞朱元璋,也極力拉攏他,并且把自己的義女嫁給朱元璋。但時間長了,朱元璋的本領展現出來,這些才能讓朱元璋在義軍中聲名鵲起,反而讓郭子興有些不爽。

絕非池中之物的朱元璋,決定和郭子興分道揚镳。這次分手,是和平友善的分手,郭子興很高興,也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更讓郭子興高興的是,朱元璋在離開時,沒有帶走大隊人馬,隻帶了二十四個心腹,這讓郭子興大為放心。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這二十四個人,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班底。像後世比較熟知的徐達、湯和就是這個班底,到了明朝建立後,這群人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明朝初期最大的政治集團。

這二十四個人,有必要盤點一下,并且說明一下他們的結局。魏國公徐達(善終),信國公湯和(善終),江國公吳良(善終),海國公吳桢(善終),花雲(太平之戰被陳友諒俘獲,不屈殉國,年三十九歲,追封東丘郡侯),杞國公陳德(善終),滕國公顧時(善終),平涼侯費聚(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泗國公耿再成(死于叛軍之手),耿君用(和張士誠交手,戰死宜興),唐勝宗(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陸仲亨(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華雲龍(善終),鄭遇春(胡惟庸案受牽連,被殺),周铨(戰死于蕪湖),陝國公郭興(善終),郭英(善終),胡海(善終),張龍(善終),陳桓(藍玉案受牽連,被殺),謝成(藍玉案受牽連,被殺),李新材(善終),張赫(善終),周德興(被兒子周骥牽連,被殺)。

最初朱元璋打天下隻有24人,其中,善終的13人,被殺的7人,為國捐軀的4人,并非問題中所說的,朱元璋殺了三十個,隻剩下四個人。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我再次回到原來的問題,覺得提問問題的人可能表達的有些不清楚,提問題的人應該想問的是,朱元璋殺功臣,導緻明王朝功臣凋零。

朱元璋殺功臣,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屠殺數量之多,手段之殘忍,創下了曆史紀錄。但這些屠殺的背景,都是重要的案件引起的,是以,我需要從洪武年間的重要案子說起。

第一案,胡惟庸案

淮西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殺害的七人中,有四個人都是受到胡惟庸案子的牽連,可見,胡惟庸案件的牽扯之廣,影響之大。發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件,其根源是淮西集團實力越來越強大,幾乎到了可以隻手遮天的地步,而這個淮西集團的首要人物,就是李善長。

這個人雖然不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人,卻是朱元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在後來的論功行賞中,李善長功勞被列為第一,這和劉邦對待蕭何極為相似,可見李善長的能力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李善長因為這樣的功績,權力達到頂峰,他推薦了胡惟庸,淮西集團,成為朝堂之上第一大政治集團。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但有一個人,卻不喜歡李善長,這個人也是鼎鼎大名,人稱諸葛亮轉世的劉伯溫。劉伯溫和李善長有沖突,更主要的是,他不是淮西集團的人。

這個人在民間的名氣,遠高于李善長,他很聰明,而且很會看人,他的眼光極為狠辣。因為這樣的聰明人,而且還不是李善長自己人。這引起李善長的不滿,劉基受到淮西集團的排擠,告老還鄉,後來,因為吃了胡惟庸送的藥,就死了。

除掉劉基之後,安插在朱元璋身邊的最後一顆釘子被拔掉,從此,朱元璋身邊,全是淮西集團的人。這時候的淮西集團,完全可以和皇權分庭抗禮。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走到這一步,李善長其實是很滿意的,這已經位極人臣,可他的手下胡惟庸不滿意,他們開始向着一些不可觸及的地方探尋,終于觸動了朱元璋的底線。

早在洪武八年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對淮西集團産生反感,但因為朱元璋是一個很戀舊的人,是以,一直保持克制。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舉報謀反,徹底激怒朱元璋,他的怒火如同火山爆發一樣,于是,胡惟庸案爆發。

這一案,胡惟庸和他的黨羽被處死,但這還沒有結束這個案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再次爆發,這次牽扯更廣,而且更為血腥,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被殺,被牽扯的功臣足有幾十家。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屠殺功臣。

第二案,藍玉案

這個案子,和胡惟庸案子極為相似,而這些相似點,都在于,他們都觸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線,也觸及到了明朝的最高權力。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于是,藍玉案爆發了。

藍玉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在捕魚兒之戰,藍玉率領十五萬明軍,北上四千餘裡,直搗北元的大學營,黃金家族全軍覆沒,蒙古人北俘虜七萬餘人,這場戰役,可以說是蒙古版的靖康之恥。藍玉也因為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揚名史冊,成了大明王朝一顆冉冉升起的将星。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要說藍玉謀反,我感覺,有些牽強,因為藍玉沒有謀反理由。他已經權傾朝野,而且,朱元璋對他極為信任。更主要的是,他是太子朱标的死黨,而朱标是大明王朝的法定繼承人。他隻要低調一點,等到朱标當了皇帝,如何不能榮華富貴?可偏偏,他太高傲。

朱元璋是個好父親,是以,他愛屋及烏,對藍玉也相當寬容。天真的藍玉并不知道,朱元璋的寬容,隻是因為他背後是朱标,而想當然的以為,他很厲害,朱元璋離不開他。在1392年,朱标死了,悲痛萬分的朱元璋,沒有想到傳位其他兒子,而是想到了傳位他的孫子,朱允炆。

這個決定,引起了連鎖反應,首先是朱标的死黨瞬間失去依靠,而朱允文,又沒有靠山,更主要的是,沒有人敢跪舔朱允炆,畢竟,這種時候,還是靜觀其變的好。

這個時候,藍玉缺乏政治觸覺的短闆終于顯露出來,他依然很高傲,但他隻高傲了不到一年,就被人舉報,是謀反大罪。藍玉或許隻是驕傲,卻并不一定是謀反,但朱元璋卻認為,藍玉必須死,而且,很多人必須死。

于是,比胡惟庸案更血腥的藍玉案爆發,受到牽連而死的人,超過1.5萬,這次案件之後,整個功臣團體,武将團體,幾乎全軍覆沒。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除去30個,還有4個人是誰?

其實,洪武年間有四大案,另外兩個是空印案和郭恒案,但這兩個案子,屬于整頓吏治的案子,并不是涉及到權力巅峰的案子,而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卻真真實實的影響到了整個政治格局,大量開國功臣都在這兩個案件中凋零。而這根本原因,隻是因為,皇權不容動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