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講故事

作者:三玲小

有人說,如果不擅長交流那就講故事。因為人類天生就長了愛聽故事的大腦。沒有人願意聽那些大道理。

為什麼要講故事?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講故事,會激發起另一個人想起相關的故事。事實确實是這樣。我們在講故事時,往往會把聽衆帶入到故事的場景中。有時還會引起人們的共鳴,進而參與讨論。

我們怎麼樣才能講好故事呢?神話學家坎貝爾發現各種故事都有一個相同的模型。比如用《千面英雄》為例,故事大概可以分為三幕。

第一幕是英雄在新手村,聽到某種召喚。讓他去冒險。但是面對未知的世界,他還是猶豫的。他不願離開熟悉的地方。其實這就好比一個人對待未知領域的反應。但聽到召喚,終究還是要上路的。他走出舒适區,踏上未知的旅程。

第二幕就是英雄冒險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英雄會遇到困難,讓他感到迷茫,痛苦。故事的過程就是英雄克服一次次的困難,最後憑借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

第三幕是英雄回到家鄉。給家鄉的人講述他的曆險故事。這時的英雄,已經不是當初對未知充滿恐懼的少年了。他變得更加成熟,堅定。

這個模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滿懷希望,相信自己一定會戰勝困難。

故事有兩個來源,就是自己的和他人的。相比于其他人的故事,自己和主題相關的故事更有說服力。更能打動人。

引用别人的故事時,需要提煉故事中的道理,觀點,否則的話,别人聽了會沒有收獲。

那我們怎麼講故事呢?許榮哲在《小說課》裡總結出了一個故事公式,把故事濃縮成了七個具體的問題,也就是:目标、阻礙、努力、挫敗、意外、轉折、結局。當我們要寫一個故事時,把這七個問題弄清。故事架構就出來了。有了目标,故事就開始了。在實作目标的路上,會遇到一些阻礙。經過努力,就能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不管能不能達成自己的願望,是否成功,都是完成了一次蛻變。

不管到什麼時候,講故事都是人們最樂于接受的溝通方式。如果你想把你的理念傳播出去,最好的開頭兒就是:我給你講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