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甲午海戰曾經是中華民族之殇,強大的艦隊輸給旁邊一直被認為是蕞爾小國的日本。其實,有個誤區就是,一般人會認為清朝體量巨大,國家收入會遠高于日本。是以,對于北洋海軍的軍費也高于日本。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我們先了解一個事實,清朝海軍不隻是有北洋,但是與日本作戰的隻有北洋。而說北洋的軍費,不代表海軍的軍費。不過,由于南洋海軍太過弱小,是以軍費大頭還是在北洋一塊。梁啟超《李鴻章傳》曾經說過:“以一人敵一國。”李鴻章是淮軍領袖,整個北洋水師以及附屬的遼東和山東海防都是李鴻章淮軍管轄。清朝末期的派系林立使得與日本戰争中,隻有淮軍參戰。淮軍是鎮壓太平天國時期崛起的地方武裝,這支武裝在太平天國平定後就被大規模裁軍了。到了後來,清廷發現雖然太平天國鎮壓了,國家還是不太平。比如淮軍,為了保證大清海疆安全又不得已啟用淮軍。而北洋水師很多人就有着淮軍背景,比如作為水師提督的丁汝昌就是原太平天國将領投降了淮軍。那麼,說到北洋海軍軍費,大清有多麼吝啬呢?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自1875年北洋水師謀劃開始建立,到1894年也就是甲午海戰開戰以來,在大清朝廷這20年的日子裡,包括海防經費和海防經費之外的各類開支。這裡面還是要算入海防基地的建設這類開銷,北洋水師總共花了約3796萬兩白銀,平均一年差不多是190萬兩。這筆錢看起來很多了,但是要知道當時清政府一年财政開支約8000萬兩算,這才占每年财政開支比例約為2.375%。這樣對比是不是覺得就很少了。這筆賬這麼算可能還不太直覺,因為大清是個大國。這麼大的體量,需要用到錢的地方多了去了。肯定會有人說,這也不少了。那麼,看看日本對于海軍投入有多少呢?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日本從1886年至1893年這個時間,和清朝建海軍的時間少,但是一直都很大的投入。海軍軍費每年的比例一直可都是要超過10%的。在這8年時間裡共開支海軍軍費達到了7600萬日圓,約合5066萬兩白銀,是北洋水師20年總投入的1.3倍,這筆賬如果平均到年的話,可就是3.3倍。很多人覺得平均到年不太公平,因為日本建設時間短,中國建設時間長。而海軍的艦艇由于更新換代比較慢,後期長期是維護,維護費用較少,是以平均不公平。但是,就是比總量,日本投資也是遠高于北洋海軍。北洋海軍在1888年正式成立,根據美國人的《美國海軍年鑒》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我們看看前八名都是誰?分别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國。可以說,當年建成的北洋海軍在亞洲範圍内基本還是很強大的。

年入8000萬白銀,北洋水師軍費卻不敵日本,多十年還少花1000萬

除了海軍軍費投入不夠,内部的争鬥也在持續更新。在清朝帝黨和後黨的争鬥也在持續更新,最有意思的是翁同龢的帝黨是主戰的,可是并沒有掌握軍隊。是以,甲午海戰中還是要靠主張和談的李鴻章這些後黨出戰。正是這些種種的問題,才緻使北洋水師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