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大嫂帶無槳之船,二嫂帶無腳團魚,三嫂帶三團紙包火

作者:君尚故事會

有個地方叫張家莊,當地有個勤勞能幹的老莊主,人稱張老頭。他家有份很大的家業,他有四個兒子,三個都娶上媳婦了,還剩一個老小沒娶媳婦。老頭子身體越來越不好,于是就想給老小趕緊娶上媳婦,平分一下家業。

老頭子琢磨着小四天分平平,恐怕他吃虧,就想着給他找一個聰明伶俐的媳婦。

老頭子正想着,老大媳婦就走過來說:“家翁,我娘家有點事,想回趟娘家。”

民間故事:大嫂帶無槳之船,二嫂帶無腳團魚,三嫂帶三團紙包火

張老頭琢磨着剛好,讓這幾個兒媳都回去找找聰明的女子,于是對老大媳婦說:“你去把你的妯娌都叫過來吧。”

都到齊後,張老頭說:“你們剛好都一起回趟娘家看看吧。大嫂回去半個月;二嫂回去七八天;三嫂也住個三五天。三妯娌搭個伴,一同去,一同回。

去時你們都帶上三隻雞和三隻鴨,回來時大嫂給我帶兩艘無槳之船;二嫂給我帶九隻無腳團魚;三嫂給我帶三團紙包火。你們都記住了嗎?””

三個媳婦聽到家翁讓回家都很激動,卻有點搞不懂後面的話,但也光想着可以回娘家了,都開開心心地出發了。

三妯娌邊走邊疑惑家翁說的話,一路都在嚷嚷着吵吵,走到河邊時,都停了下來歇歇腳,三個人互相歎着氣,河邊一個正在洗衣服的姑娘聽完她們的話說:“我能解答出你們的疑惑。”

那位姑娘笑着說:“大嫂半個月是十五天;二嫂七八天,就是七天加八天,也是十五天;三嫂住三五天,三五一十五,也是十五天。三個人都是十五天,是以可以一同去,一同回啊!”

三個媳婦聽完豁然開朗,于是又問家翁說的後三句。

姑娘笑着說:“沒有槳的船指的是木屐呀,兩艘無槳之船就是一雙木屐;無腳團魚是豆腐,九隻無腳團魚就是九塊豆腐;紙包火就是燈籠,三團紙包火就是三個紙燈籠。”

三媳婦問姑娘名字,姑娘說她叫王巧巧。于是三媳婦開心地回了娘家。

十五天後,三個媳婦把張老頭交代的禮品都奉了上去,張老頭一看還對上了,不由地驚喜,問:“是誰猜出來的?”

三個媳婦苦笑這說:“都沒想出來,是河邊的巧巧姑娘告訴我們的。”

張老頭心裡樂開了花,心想這姑娘聰明又伶俐,可以讓小兒子娶了她。一番打聽下來,知道巧巧姑娘是王屠戶的女兒,就托媒婆去說親,王屠戶知道是張家來提親,滿口答應了。

民間故事:大嫂帶無槳之船,二嫂帶無腳團魚,三嫂帶三團紙包火

不久兩人就成親了,張老頭心裡高興,大擺筵席,宴請了一衆親朋好友。

沒想到婚禮當天出了一個小插曲,那天廚房裡正忙着給客人們做菜,突然,一隻黃貓跳上竈台,叼起一條魚就往外跑。廚師看見有隻貓來叼魚吃,就順手用正在炒菜的鏟子朝黃貓打過去,沒想到鍋鏟正打中黃貓的腦袋,那貓倒在竈台上,當場就死了。

被打死的貓可不是普通的貓,是鄰居三叔婆的貓,三叔婆脾氣古怪,胡攪難纏,不是一個好惹的主。三叔婆最愛這隻黃貓,拿它當眼珠子疼。

四郎新婚這天,三叔婆也來喝酒了,她知道了這件事并沒有聲張,畢竟這是人家的婚宴。

第二天,三叔婆就跑來興師問罪了:“廚師在你家打死我的貓,這個怎麼算?昨天不提,今天可得好好算一算了!”

張老頭趕緊先道歉,後說;“要不買隻貓還您?”

三 叔婆的眉頭馬上立了起來,露出一臉潑婦相,一拍桌子怒聲道:“買隻貓賠我?哼,那可不行,我隻要我家原來那隻,我那金絲貓是一隻寶貓,白天能捉老鼠,晚上還能給我撿金元寶回來。你要賠,就得一模一樣地賠一隻。”

張老頭一臉苦相,說這不是為難我嘛?

三叔婆說:“當時有人花三千兩我不賣,現在你就賠我這些吧。”

張老頭臉上陪着笑,說再商量商量吧,于是好茶好酒地送走了三叔婆。

張老頭正坐在椅子上發愁,家裡人都來問發生了什麼,張老頭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家裡人。

巧巧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三叔婆和咱們家做了這麼多年的鄰居,有沒有向我們借過什麼東西沒有還?”

大嫂趕緊說:“去年借了個飯勺沒還,她說是弄丢了,當時我也沒有計較。”

巧巧松了一口氣,說這就好辦了!

第二天三叔婆被巧巧請過去了,三叔婆心想可以拿走那麼多錢,心裡樂呵呵地。

民間故事:大嫂帶無槳之船,二嫂帶無腳團魚,三嫂帶三團紙包火

巧巧先開口問:“去年您是不是借了我們的飯勺沒還呐?”

三叔婆說;“是滴,掉在爐子裡化了,隻要你賠我三千兩,我立馬買個銀的飯勺還給你。”

巧媳婦笑着說:“新飯勺還是不用了,您賠一個一模一樣的舊飯勺就行了。那可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往飯鍋裡一放,空鍋就能生出滿滿一鍋熱騰騰的米飯;在鬧饑荒的時候,還能救活一家人的性命呢。原來有人願意出六千兩銀子買去,家翁都不肯賣呢。

既然弄丢了,也不能為難您賠個一模一樣的,就賠我們六千兩吧。抵金絲貓的三千兩,您還欠我們三千兩。

三叔婆一聽立刻跳了起來:“什麼?你不要耍無賴,那明明是一個普通的飯勺子,哪兒有你說的那麼玄乎?”

巧巧說:“這有什麼稀奇的,既然有三千兩的貓,還不能有六千兩的飯勺了?”

三叔婆軟了下來說:“都是尋常的,要不就互相抵消了吧。”

巧巧順口答應了下來。

張家巧媳婦智鬥三叔婆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張家有個巧媳婦。

這是個民間小故事,讀完很難讓人不佩服巧媳婦。

也很佩服她的處世方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