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資料,2018年,我國新生兒姓名用字數量中,三個字的姓名占據主流,比重達到92.9%;其次為兩個字的姓名,占比為4.6%...由于中國人的性命特點(漢式姓名占95%以上,漢姓中單姓占據絕對多數),完全可以判斷,現在中國人除了姓氏外,一般起的都是兩個字的名字,也就是說“一個字的姓+兩個字的名字”是新生的中國人姓名的主要模式。
這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現在身邊的人啊,尤其是年輕人,“雙字名”的數量遠遠多于“單字名”,這其實可以了解,當然,不是說“單字名”不好,而是通常絕大多數父母,希望給孩子的姓名中蘊含相對更多的資訊,加之為了盡量避免重名,是以現在父母偏向取“雙字名”,因為這相對好起名一點。
但大家仔細想想曆史,似乎能發現一個規律,好像古代中國,“單字名”才是主流吧。

不信,我舉個例子,在三國中,你找找雙字名的名人吧,還真不好找,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典韋,孫權,周瑜,諸葛亮……都是“單字名”;雙字名的似乎都是隐士類的人,比如黃承彥之類。
三國時期大部分人都是單字名
但是到了唐朝呢?似乎有些不太一樣,有單字名,李治,秦瓊,尉遲恭;也有雙字名,李隆基,尉遲恭,程知節;明朝也一樣,單字名和雙字名都挺多,皇帝大都是雙字名(朱棣除外),大臣呢?有雙字名的,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也有單字名,徐達,藍玉,湯河……
那麼,中國人的性命是怎麼由“單”到“雙”的呢?
總的來說,上古至西漢時期一個字的名字及兩個字的名字相約,西漢末年至魏晉期間主要以一個字的名字為主,南北朝一直到現代,則多以兩個字的名字為主,現代也出現有使用三個字的名字的情況。
漢朝皇帝姓名,就一個是雙字的,後來還改了
其實一開始,漢族人姓名都是“單”字為主,漢朝有少量皇帝是雙字名,後來甚至還特意都改成了單字名,漢昭帝初名“弗陵”,漢宣帝初名“病已”,漢平帝初名“箕子”,但後來都分别改成了單名“弗”“詢”和“衎”。很顯然,當時“單字名”不僅是主流,從某種方面來說還更“合适”。
為什麼呢?首先大家要知道啊,大家現在能聽到的人名,那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很多小老百姓,沒怎麼讀過書的,那姓名就,比如咱們說說朱元璋老朱家的吧,他改名前叫朱重八,父親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有些人謠傳說這是元朝蒙古人對漢人的苛政,其實是錯的,小老百姓沒什麼文化,就習慣這麼起名。流傳下來的宋代文書等,很多人名也是這個樣子的。
明朝皇帝,除了朱棣都是雙字名
漢代皇帝不僅喜歡單字名,而且有時候喜歡用生僻字,其實有一個原因是為了友善老百姓避諱。這是古代中國一種很獨特的習俗,指的是在言談和書寫時,遇到君主尊長的名諱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代換,或是刻意将該字缺筆。當然,避諱通常隻限于君主、尊長之本名。字号的避諱則較少見
皇帝起名就要注意了,不能亂取,因為你的名字用的字,老百姓是不能用的,是以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皇帝就用單字名,而且很多找些怪字,比如漢和帝劉肇、漢質帝劉缵。
避諱也是個麻煩的事情,這是清朝皇帝姓名的避諱法
“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近百姓多上書觸以犯罪者,朕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
——《漢書.宣帝紀》
同時對于下面的人也一樣,兩個字的名字犯忌諱的可能性自然要大一些,體制内的讀書人肯定不觸這個黴頭。
更奇怪的是,王莽亂政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怪指令“令中國不得有二名”,王莽是想幹嘛,就是複古改制,他認為“秦以前複名蓋寡,遂禁複名”,雖然說王莽的亂政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但社會本就是流行單字名,王莽這麼一來無疑又加劇了“單字名”流行這一現象。
瞎折騰的王莽
但是隻能用單字名明顯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容易重名,晉朝完了是五胡亂華加上南北亂世,很多禮節都不那麼講究了,雙字名就越來越多,到了東晉後期,上流社會流行一類特别的複名:單名加上一個虛字,如在單名後邊加個“之”,在單名前邊加個“道”,加個“僧”。還有就是修家譜,當時很多人在姓名中習慣固定一個字作為輩分,另一個字自由發揮,後來造成的習慣就是,雙字名變多了。
當然,這給“避諱”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宋代,諱法大興的時候,一個帝王的避諱字數量急劇增多,《容齋三筆·十一》雲
:“本朝尚文之習大盛,故禮官讨論,每欲其多,廟諱有五十字者。舉場試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
宋朝說是相對寬松,但在避諱上卻極為嚴厲
看到了吧,讀書人也不容易,一堆字不能用,要是用錯了…
而到了明清時期,程朱理學地位越來越高,修家譜成為重要任務,是以雙字名越來越多,因為這樣便于家族管理啊,加之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人口爆炸,清朝中期竟然多達4億人,再取單名同名同姓現象就太明顯了,是以雙名開始變多;雖然辛亥革命加之建國後,傳統宗法制度消亡,避諱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也不存在了,但雙字名變多這個趨勢還是沒有變化。
這個時候再搞那麼嚴的避諱那就太麻煩了,是以也是“因俗而變”,明代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時不避諱,音近而有稱名之嫌,亦不需避諱;所謂
“二名不偏諱,偏名不諱”(但有些人為了表示謙恭,還是會避偏諱),
故親王可與皇帝共用字輩。
甚至,現在有父姓後面加上母姓的新潮起名方式(古代除非極為特殊的入贅情況,絕無可能加母姓),是以甚至還出現不少四個字的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