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01

劉備很多手下,之前都在劉表手下幹過,“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黃忠,也是這樣。

黃忠年輕時是個美男子,生得姿容英俊,而且為人忠厚,家庭也很美滿,妻子賢惠漂亮,兒子聰明伶俐。

他們一家,過的是典型的男耕女織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很幸福。到了東漢末年,幸福戛然而止,為躲避戰亂,黃忠帶着一家老小,逃到相對安定的荊州,投靠了劉表,劉表任他為中郎将,讓他和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洲攸縣)。

公元208年,劉表病死,曹操攻打荊州,劉表兒子劉琮投降,黃忠也歸了曹操,被曹操臨時任命為裨将軍,仍駐守原地,歸屬于長沙太守韓玄(《三國志·黃忠傳》: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将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

武藝高強、罕有敵手的黃忠,無論是在劉表手下,還是在曹操手下,官職都很小,不受重用,主要原因是他出身平民,在很多時候靠出身吃飯的古代,這種被埋沒的人才,比比皆是。

但本事是沒有階級性的,誰若因階級性看不起有本事的人,誰就是傻子,是以當第二年,劉備與孫權大敗曹操,占領荊州再打長沙的時候,諸葛亮說,長沙的韓玄是個草包,不足為慮,但他手下有個老頭子,名叫黃忠,雖然快六十歲了,卻厲害得不要不要的,有萬夫不當之勇哦。

02

據《三國演義》(順便啰嗦一句,正史中黃忠的資料很少,本文的寫作參考了演義,請勿完全當作史實)奉命打長沙的,是關羽,劉備結拜兄弟中的老二,這人有個毛病,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一貫心高氣傲,是以當諸葛亮叫他多帶點人,他不但不聽,還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帶了五百校刀手就去了。

不過雖然人數不多,但戰鬥力杠杠的,相當于五百特種兵。

對方出馬的,是一千人,領頭的,是小将楊齡。

關羽的大名,這位小将肯定是聽說過的,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何況你關羽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人,是以小楊同志拿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到陣前就罵戰,僅三個回合,就被關羽斬于馬下。

小楊不行,還是看老黃的。

關羽雖然之前沒見過黃忠,但一見對方的白胡子,便心中有數了:“來者何人?莫非是黃忠?”黃忠說,既然知道我的名字,還來犯我邊境,膽子不小啊!關羽說,我是來取你腦殼的!

廢話少說,打吧。打了百餘回合,勝負不分,韓玄怕黃忠打輸,鳴金收兵。

整個長沙守軍,就這老頭子能打,他若有個閃失,我可腫麼辦啊,是以韓玄鳴金收兵。

但後來還是得繼續打,一直打了三天,兩人一直未分出勝負,關羽還差點被黃忠一箭射死(當然了,之前關羽也有意放過他一馬,黃忠一箭故意射偏,是一報還一報),最後的結果是,韓玄那草包懷疑黃忠和關羽暗通款曲,把他綁了,正要推出去砍頭,魏延殺進來砍死刀斧手,救了黃忠,順帶把韓玄也砍了。

長沙歸了劉備,黃忠也歸了劉備。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03

在中國,“黃忠”這個名字,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可以說,黃忠的一身本事真正發揮作用,是在歸了劉備之後,而那時,他已過了六十歲,即使是人均壽命大大高于古代的現在,也已到了含饴弄孫的年紀。

然而,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重用,卻讓人感覺很不是滋味。

當然了,黃忠自己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他隻是覺得,老了老了才有人賞識,也許是天意,但若自己不努力,就再也沒有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機會了,就會辜負了這天意。

一個有志氣有抱負的男子漢,活着的目的,不就是這個嗎?是以盡管歲數大了,但他也要像年輕人那樣努力,甚至必須比他們更努力,因為年輕人還有時間,還有機會,而他的時間和機會,都比他們少得多。

于是,每當有仗可打,他都是“先登陷陣”,争先恐後,生怕不讓他去——他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

然後就是“勇毅冠三軍”——一旦得到上陣的機會,就必須拿出吃奶的力氣,這樣才能整出成績。

而這種“勇毅”,與他武藝是否高強無關。

有句俗話,叫黃忠七十不服老,他是不敢服啊,一服,就真的老了,就沒人用他了,他也就沒機會了。

是以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人說他老。

估計他每天都在問:上司,今天有仗打嗎?沒有?那明天呢?後天呢?大後天呢?

04

生在那個亂世,還怕沒仗打嗎?

在他自己看來,他雖然老了(盡管不承認,但這是事實),但他還有很大的價值。

在劉備和諸葛亮眼裡,他雖然老了,但還有不小的利用價值。

尤其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顯示,他們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比如——

黃忠采用驕兵之計,連打數仗都假裝失敗,後來趁曹軍懈怠夜襲曹軍,大敗曹軍,然後又趁熱打鐵殺上天蕩山,殺了韓浩,燒了曹軍糧草,又派嚴顔偷襲張郃,迫使張郃放棄天蕩山。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人家剛從戰場上下來,氣還沒喘勻,心急的劉備又想吃熱豆腐,說,黃老将軍果然神武,又立大功一件,但是還有一個定軍山,若能把它也拿下,那就太好了,漢中就穩了,将軍敢去嗎?拿下定軍山,可以升職哦。

誰說諸葛亮才會玩兒激将法?劉備玩兒起來,一點也不差,說不定諸葛亮,還是跟他學的呢。

黃忠既然最怕别人說他老,當然也怕人說他膽兒小,這有啥不敢的,胸脯一拍,包在老黃身上!

這好比一個建築工地的小工,剛吭哧吭哧搬完一堆磚,老闆說,那裡還有一堆,你接着搬,搬完了給你加雞腿,那個小工明明累了,應該歇一歇,養好精神,明天再幹,但聽說有雞腿,就想接着幹。

然鵝,想不想幹是一回事,有沒有力氣幹完剩下的活,又是一回事。

别急,諸葛亮有辦法。

05

如果說,劉備讓一個已經筋疲力盡的小工繼續闆磚,是有點壞的話,那麼諸葛亮給這個小工打激素,讓他重新“獲得”力量,就不是一點點壞了。

他給黃忠那針激素,是這樣打的:“老将軍雖然英雄蓋世,但守定軍山那個夏侯淵,也很厲害喲,比敗在您手上的張郃,厲害得多。我看啊,還是我親自去一趟荊州,把關羽換回來,讓關羽去吧,不然這一仗,是打不赢的。”

這兩人,不但都會激将法,還都會演戲,而且雙簧演得特别好。

黃忠果然“上當”——你們咋回事?真的以為我老了,不中用了?廉頗八十歲還不老呢,還能一頓飯吃一鬥米十斤肉呢,我還不到七十歲,這叫老嗎?給我三千人,副将都不要,我給你把夏侯淵的腦殼提來,不然就提我自己的腦殼來見你們!”

大話既然說出去了,那就非赢不可,而對一個剛搬完一堆磚,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小工來說,要馬不停蹄地搬完另一堆磚,唯一的辦法是拼命。

從《三國演義》來看,黃忠完全是不要命的節奏——

“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

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這不是什麼都不顧,跟你玩兒命是什麼?

作為曹軍西線最高統帥,曾在廬江、太原、渭水、安定、塞北、江左到處作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夏侯淵,本事并不比黃忠差,之是以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完全是因為措手不及,等于被黃忠搞了個突然襲擊。

哪怕夏侯淵有一點點準備,事情也可能不至于這樣。

黃忠赢了,但赢得實在有點僥幸。

實際上,劉備和諸葛亮也明白,黃忠未必是夏侯淵的對手,要戰勝夏侯淵的唯一可能,就是和他拼命,是輸是赢,就看老将軍的運氣了。

于是問題來了:諸葛亮不是一生謹慎,從不冒險嗎?這是腫麼回事?

不能細思,因為細思極恐:這位自己不服老的老将軍,畢竟是老了,可利用的價值越來越少,趁他還有一點剩餘價值,一次性榨幹,也未嘗不可。

這也是他們,為什麼不用年輕将領去與夏侯淵“拼命”的原因。

傻子也會算賬:年輕将領的剩餘價值,比一個行将就木的老頭子,大得多得多!

06

還好,老将軍運氣不錯,拼赢了。

也就是說,他還有剩餘價值,那就繼續榨。

公元220年,關羽被吳兵殺了,為了替二弟報仇,劉備起兵伐吳。

臨陣前,劉備又玩那一套: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将無用。

你要真覺得老将無用,你就别當着老家夥的面說,就别讓他聽到,可他不,他偏當着老家夥的面說,誰說他不是故意的?

那一年,黃忠已經七十五歲,相當于現在的九十歲,對一個上陣殺敵的将軍來說,的确是老了,而且是太老了。

讓這樣的老頭子去拼命,于心何忍?但劉備不管,他隻管榨取他的剩餘價值,再不榨就沒了。

劉備諸葛亮對黃忠的使用,明顯透着一股子壞

黃忠最怕别人說他老,七十歲的時候怕,七十五歲的時候依然怕,是以他聽了劉備那話,一言不發地出門,提刀上馬,帶了五六個人,直奔前線。

這麼老了,的确不适合親自沖鋒陷陣了,是以前線的人見了他,都很奇怪:“老将軍大老遠趕來,有何貴幹?”

黃忠氣呼呼地說,居然有人說我老了,我今天就要讓他看看,我是不是真老了!

巧的是,他想殺個吳将證明他還不老,前線就報告說吳兵到了,黃忠一聽,立馬出帳上馬,去證明他還不老,人們攔都攔不住。

當他僅三個回合就把敵将史迹斬于馬下,惹惱了另一個吳将潘璋,潘璋大喝一聲,揮舞着大刀殺了出來。

潘璋揮舞的,居然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

那年在長沙,黃忠與關羽惡戰落馬,本以為必死無疑,但遲遲沒有落下的,正是這把刀。

那時,他和關羽雖然是敵人,但他這個敵人,又何嘗不是他的救命恩人?

睹物思人,黃忠怒不可遏,渾身爆發出無窮的力量,潘璋打不過,轉身就逃,黃忠縱馬就追。

老将軍畢竟老了,衆将怕他有失,都勸他回營,黃忠哪裡肯,邊追邊厲聲大叫:“賊将休走!吾今為關公報仇!”

一口氣追了三十多裡,突然喊聲大震,敵人的伏兵傾巢而出,把黃忠圍在中心,黃忠中箭,仍奮力拼殺,援軍趕到時已失血過多……

撒手人寰之前,黃忠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是劉備說的:“令老将軍中傷,朕之過也!”

真是貓哭耗子假慈悲呀,之前你當着老将軍的面,說老将無用,刺激老将軍為你去拼命的時候,可沒有如此假惺惺啊!

在正史《三國志》裡,黃忠是病死的,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卻給黃忠安排了這樣一個結局,是想借此說明人性的醜陋嗎?相信不同的讀者,會品味出不同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