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導|語

2022/01/06

馬斯克與迪思同框;李想和馮思翰互怼;華為不造車,但AITO卻上市了……

記者丨張之棟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朱錦斌

跨過山河尋你,像風走過了幾萬裡,不問歸期。然而就在我們相遇的那一天,你含情脈脈地對我說:年底了,車圈十大名場面的盤點是時候去做了。

低下頭看見你期許滿滿的目光,心中沒由來的一顫。是啊,時光一去不複返,但有些回憶終究放不下。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是以,回顧曾經,已經過去的2021,車圈都誕生了哪些啼笑皆非、手足無措,又令人感受頗深的名場面呢?

拜登“帶貨”

美總統拜登親自“帶貨”,外加1740億美元電動汽車扶持計劃送來的助攻,作為“主角”之一的F-150 Lightning,似乎很快便能“抟扶搖直上”,并一舉幫助福特走出“大象轉身”的困境。

但現實情況,好像并沒有那麼簡單。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去年5月份,美國總統拜登在福特工廠通路期間,搶在福特純電版本的F-150 Lightning上線之前,率先體驗了這款“電動化”了的美國皮卡“神車”,并給出了連連好評。當人們紛紛感歎福特“手段”高明的時候,卻也透露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以福特為首的“底特律”傳統車企,在新時代汽車行業競争中,逐漸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皮卡市場為例,雖然福特品牌悠久,F-150更是自1977年以來就一直霸占着美國市場皮卡銷量冠軍的寶座,但在汽車行業電動化的今天,除了福特F-150的皮卡情懷之外,人們卻是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也更願意去接受更新的事物,比如特斯拉的Cybertruck、黑馬新秀Rivian等等。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拜登曾經說過,中國在電動車領域處于領先的位置,美國必須要奮起直追。或許也是出于這種“中國威脅論”的原因,再加上美國内部本身已經埋下的各種隐患,我們才得以看到,如此一副“國家上司人親自為車企站台”的名場面。

而這場屬于新能源汽車的戰争,也隻不過剛剛開場。

馬斯克、迪思“時代同框”

是競争對手,也是朋友。馬斯克與迪斯的再次同框,不僅僅展現着兩人的友情,更意味着在新時代汽車行業中,新老從業者們戮力同心、共赴未來的選擇。

當然,這其中勢必也潛藏着一些不為人知的小心思。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2021年10月,大衆汽車CEO赫伯特·迪斯在大衆高管會議上邀請了馬斯克視訊發言,圖檔中兩人相視一笑,頗有一番英雄相惜的味道。在兩者連線對話的時候,馬斯克高度贊揚了迪斯和大衆在電動車上的發展,并表示大衆将是特斯拉最大的競争對手。

迪斯也很給面子,轉頭向馬斯克請教道:為何特斯拉的發展速度超越其他車企。馬斯克會心一笑,随即表示:這是管理風格導緻。首先自己是一個工程師,除了汽車之外,馬斯克自己對産品供應鍊、物流和生産過程都非常有興趣。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兩人之間的夢幻關聯,可能多少有些商業互吹的嫌疑,但從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昔日“王者”的大衆,還是新晉“霸主”特斯拉,能夠這樣切實地站在一起,共同讨論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其本身就預示着一種新變化——突破邊界。

豐田發15款電動車比恒大還狠

豐田“來電”,而且一口氣上新如此多的電動車,足以可見豐田在新時代潮流中的迫切心态。盡管屬于豐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使出渾身解數的豐田,不容小觑。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2021年12月,豐田召開了一場純電動車釋出會,社長豐田章男在身後一口氣擺出了17款純電動車型,其中更是包含了15款全新電動汽車産品。而且,在本次純電動車的釋出會上,豐田還露出了自己電動化程序的冰山一角:

到2030年,豐田将拿出4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币2,240億元)用于純電動領域;由全球銷售200萬輛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的銷售目标,提升至350萬輛;2030年之前累計推出30款純電動新車;雷克薩斯轉型為純電動品牌……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當豐田真心考慮全系純電動化的時候,也就是這個帶有傳統色彩的巨人真正開始轉身的時候。

盡管坊間關于豐田電動化進展緩慢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在本次“氣勢恢宏”的釋出會後,也大都變得沉默起來。事實上,正如豐田章男所說,“350萬輛、30款純電動車,還不算積極推進電動化嗎?”

小米造車超預期

從手機到造車,雷布斯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又将如何收場?其實,早在雷軍正式宣布入局造車的時候,就已經定了調——為小米汽車而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屬于手機移動端的“突圍戰”。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關于造車,跨界而來的小米,難以避免地遭遇到了質疑和嘲笑。但到了2021下半年,小米汽車總部與汽車工廠在北京正式落戶,以及10月份的小米投資日上,雷軍對于小米汽車進度的表揚,更是增添了小米汽車的确定性。

“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預期,預計小米汽車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總的來說,2024年實作小米汽車量産,說不上早。畢竟與之同期的集度汽車,提出量産的時間是2023年,而且SIMU樣車也已經跑了起來。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小米汽車通過一年的全方位布局,已經将其形象一步步豐富了起來。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造車是一場戰争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尤其是在現如今已經亂成“一鍋粥”的國内市場來看,像小米這樣跨界者的到來,既讓整個行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變數。

李想“暗怼”馮思翰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初代目”之一,理想僅憑借一款理想ONE車型,就支撐起了如今一片大好的局勢,屬實不易。哪怕業界人士對增程式的路線頗有微詞,但是其向好的銷量成績卻是給出了有力證明,同時也給予了李想“暗怼”馮思翰的底氣。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如果回顧事件源頭的話,其實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9月份。

彼時,大衆集團中國區CEO、大衆汽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在談論起不同的電動車技術路線時,直接稱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方案。快人快語的李想,當即就在朋友圈“約了架”,表示可以讓理想ONE與大衆旗下同尺寸的PHEV做三個月的能耗對比。

可能也是出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心思,2021年12月,李想在微網誌平台上展現“有圖有真相”的同時,還附上了“感謝鞭策,繼續努力”的話語。一番大仇得報的架勢,再次将矛頭對準了大衆。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其實不難預見,“24個月挑戰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名号,會為理想汽車加冕出一道新的光環。但令人忍不住猜測的是,理想究竟能夠憑借理想ONE一款車型,持續向前多久呢?

李斌“不了解”買油車

與理想的李想相比,蔚來李斌顯然也是深谙“熱搜之道”,僅僅幾句話,就将本來大熱的蔚來,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事情發生在蔚來釋出新車ET5之後,蔚來汽車創始人、CEO李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完全不了解,怎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别的還有什麼好?”“充電焦慮的,基本都是汽油車使用者操電動車的心”。

誠然,相關語句都是在特定語境中才“秃噜”了出來,而且後來李斌也回應道,其原意在于電動汽車産品越來越豐富,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選擇電動汽車的理由也越來越多。但從曾經“最慘的人”轉為現在的“不了解”,畫面感也是尤為強烈。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當此次事件告一段落,李斌個人表示以後說話要滴水不露時,筆者恍然大悟:原來曾經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成長為一方“豪強”。而像“不了解”如此這般的性情之言,之後恐怕很難聽到了。

華為不造車,但AITO上市了

已經記不得華為說了多少次堅決不造車的話,但好像從釋出雷射雷達開始,華為就一直在朝着造車的方向偏移。這不,AITO問界M5正式上市,一切都變得不言而喻起來。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相比于賽力斯SF5,AITO問界M5的身份,才更像是華為的親兒子。

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後期的營銷,不僅華為HI的程度更深,就連終端的銷售人員也是清一色的華為人。而且在餘承東的口中,問界M5不僅能夠“媲美百萬豪車”,更是一款“開啟了智慧出行新時代”的車。

常常有人認為,華為距離造車僅剩一步之遙,AITO問界M5的出現,更是将這一步削減了不少。而且通過坊間傳遞出來的消息來看,問界M5開訂的5天時間裡,華為就已經接到了超過6000個訂單。是以現在的問題是,這邊問界M5大賣,那邊的賽力斯SF5怎麼辦呢?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坊間傳聞,目前的賽力斯SF5已經停産,而且已經有不少賽力斯車主聲嘶力竭地高喊着“華為割韭菜”。當然,從華為的角度出發,以賽力斯SF5作為跳闆情有可原,但如何解決好賽力斯的“長尾問題”,同樣不容忽略。

代言有風險,車企需謹慎

明星偶像翻車,車企“躺槍”。就在王力宏先生喜提“史上最短代言人”的同時,英菲尼迪含淚默默承受了所有。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去年娛樂圈的吃瓜場面不少,但把火燒到車企的事件并不多。再加上英菲尼迪大半夜在官微上發文宣布和王力宏終止合作關系,其“求生欲”之強,可見一斑。

隻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英菲尼迪的快速反應,得到了網友們的一緻好評,但對于一個品牌來講,如此一來一回之間,名譽、利益的損失并不小。

當然,就此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娛樂圈的水太深,車企不一定把握得住。是以對于車企來說,一成不變的營銷政策也到了煥新的時候。聽說已經有不少車企,開始考慮“虛拟偶像”代言了……

何小鵬“慫恿”雷軍造車

2021年12月底,何小鵬亮相央視《對話·挑戰者》節目,當談及雷軍的時候,何小鵬突然曝出猛料——“我一直建議小米造車,因為手機與汽車相比,汽車會更酷。”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另外何小鵬還表示,當自己打算全身心去造車的時候,實際上找過雷軍好幾次,但雷軍認為造車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不太希望何小鵬造車。不曾想,就在何小鵬苦口婆心的“慫恿”下,雷軍竟然也親自下場做起了“苦”差事。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已經擁有了确定性的未來。而且在2021年年底的時候,更是有不少機構、專家喊出“2022年銷售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口号。但是請注意,這條路不可能一片坦途。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疫情灰霾久久不散,晶片荒充滿着不确定性,再加上競争者們前赴後繼、蜂擁而上,市場大背景也逐漸開始由“藍海”轉向“紅海”。此時此刻,屬于從業者們的真正挑戰,來臨了。

特斯拉名場面“鎮場”

老調重彈,特斯拉車頂維權事件,依舊傳來陣陣回響。不過好消息是,相關案件已經在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首次進行了開庭審理,案件的名稱為“特斯拉的名譽侵權案”。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據了解,張女士關于此次“名譽權案”的訴求,主要包括:要求特斯拉方停止名譽侵權并消除影響,書面賠禮道歉并在全國性媒體刊發道歉公告,在官方微網誌發表緻原告的書面道歉信(連續三十日微網誌置頂),索賠精神損害賠償金5萬元。

而在等待開庭受理期間,8月14日,張女士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寄來的訴前調解意見征詢書,特斯拉要求張女士賠禮道歉并賠償名譽權損失500萬元。維權反被告,屬實魔幻。于是在上述背景下,張女士也将精神損害賠償金從5萬元提升到了50萬元。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特斯拉車頂維權當事人 張女士

“我的終極訴求還是希望能找到這個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張女士在一次采訪中如是說道。

經過了這一年的兜兜轉轉,相信事情的真相終将會水落石出。而無論該事件最終會否被歸于一場鬧劇,但永遠可以相信: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有人出盡洋相,有人迎來高光|年終盤點

|張之棟|

多偉大的作家,

也不過是在書寫自己的片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