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秦始皇總是聽從李斯的建議,其實李斯才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

嬴政二十六年,秦始皇吞并六國,自稱始皇帝。他還規定說,如果他死了,就由自己的兒子即位,為二世皇帝;再由孫子即位,為三世皇帝,代代相傳。

在秦始皇剛稱帝不久後,丞相王绾便上書給秦始皇,目的是要秦始皇分封皇子。王绾認為,秦國剛剛吞并了六國,許多地方勢力都還不穩定,加上秦國遠在遙遠的西方,東方六國中的燕、齊、荊距離秦國十分遙遠,若是沒有秦始皇信得過的人鎮守在那邊,一旦出了暴亂,再由秦始皇從中央調兵前往,恐怕會來不及。是以,王绾建議秦始皇應當分封一部分有作為的皇子到燕、齊、荊這些邊遠地區鎮守。

為何秦始皇總是聽從李斯的建議,其實李斯才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

當時的秦朝,雖說吞并了六國,可無論是生産力還是交通運輸各種條件,都沒能達到顧及邊緣地區的程度,别說應對叛亂了,就算是有個天災人禍,當政府得到消息後,再派人運送錢糧過去,恐怕也為時已晚了。

王绾的辦法的确是良策,将國家分為多個中心,分封的皇子成為附近的小中心,一旦發生了叛亂或是災禍,他們便可以和中央互為依靠,有力解決周邊地區的問題。

秦始皇聽後認為十分有道理,便召叢集臣一同商議,可讨論的結果卻是不分封。七年後,淳于越再次提出了分封的建議,他認為,周國能持續千年之久,離不開周武王分封周氏子孫的舉措。

為何秦始皇總是聽從李斯的建議,其實李斯才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

然而這一次,分封制依然被拒絕了。秦始皇非但不同意淳于越的提議,還推行了焚書坑書的政策認為以淳于越為代表的儒生以古非今。

秦始皇病逝後,二皇子胡亥趁機夥同趙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诏,賜死了大皇子扶蘇後自立為帝,成了秦二世。而僅僅三年,秦國便在胡亥手中滅亡了,若是當初秦始皇采取了王绾的建議,秦國便不會那麼早滅亡了。

那麼秦始皇究竟為何拒絕王绾的建議呢?

最早反對王绾的是李斯,李斯認為,周王雖分封了許多王室子弟,最初是赢得了天下太平,可時間一久,王世子弟之間的關系便愈發疏遠,甚至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而現在,秦始皇已經統一了天下,有功的王公貴族也都得到了财富和官爵,是以完全沒必要再進行分封。

為何秦始皇總是聽從李斯的建議,其實李斯才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

後來反對淳于越的還是李斯,這時候李斯已經官至丞相,他直接指責淳于越并沒有真心為秦始皇着想,而是借着夏商周三代諷刺秦始皇,并提出了焚書的建議,秦始皇也同意了。

那為何秦始皇總是聽李斯的呢?李斯究竟有何魔力能将秦始皇洗腦?

其實并非是李斯有魔力,而是李斯懂得秦始皇的心。秦始皇是個十分自負的男人,他統一六國後便認為自己是與衆不同的,太想畢其功于一役了,認為後代隻需要享受他創造的成果就可以了,是以最後竟落得個亡國的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