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作者:文史大偵探
自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後,便随着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我國也是建立了統一的全民族統一戰線!而在戰争打響之後,南京國民政府也是組織了數次大規模的戰役,在正面戰場上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者進行着戰鬥,但是可惜我國的軍事工業水準相對比日本,在當時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軍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大型戰役中,都是以着失敗而宣告了最終結局,國軍也是威名掃地,但是在長沙會戰中,國軍卻是大展身手給日本帝國主義造成了慘重的打擊,雖然結局依舊是戰敗撤離,但是僅僅在這場會戰中,國軍就殲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超過十一萬人。而長沙會戰取得如此戰績的原因也是離不開薛嶽,在一九三九年的九月到一九四二年的二月份,日本軍隊曾經三次集結重兵對長沙展開攻堅戰,但是卻是在薛嶽的天爐戰法之下,被殺的丢盔棄甲,無數的日本軍隊士兵慘死在戰場之上!但是在到了一九四四年,日本對長沙進行了第四次攻堅戰的時候,薛嶽的這手天爐戰法卻是沒有起到作用!僅僅三天的時間,日本帝國主義就攻破了長沙城!那麼為什麼天爐戰法會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靈呢?手握三十萬大軍的薛嶽又是為何沒能如同之前一般,力挽狂瀾扶大夏之将傾呢?日本帝國主義又是憑借什麼來破解了薛嶽的天爐戰法呢?

喜歡曆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作品,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内容,您的點贊以及關注就是我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了。

視訊連結: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薛嶽布陣排兵

天爐戰法,日軍長記性

在一九四四年的四月,日本軍隊在奪取河南地區之後,成功地導通了平漢鐵路。在戰事結束之後,就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長沙地區。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的中國派遣軍,更是總司令親自出場,趕赴武漢地區進行全局的指揮作戰,有了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的坐鎮,這使得日本軍隊第十一軍軍長——橫山勇,對于攻克長沙城更是信心倍增,對于擊敗長沙守将——薛嶽也是有了底氣!

薛嶽,别名薛仰嶽,是國民黨軍事派系中的粵系将領指揮官!在一九一零年的時候,薛嶽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更是曾經一度擔任着孫先生的警衛團的一名營長!在北伐戰争時期,薛嶽也是曾經在李濟深的麾下擔任第四軍的一名師長。在抗日戰争爆發後,薛嶽更是主動地參戰殺敵,率領麾下戰士們參加了上海地區的“八一三”抗戰。在一九三九年成為了第九戰區的一名司令,負責着指揮湖南地區、湖北地區以及江西地區的防備作戰!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薛嶽

在一九三九年的九月到一九四二年的二月份的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均是憑借着“天爐戰法”來抗擊日本軍隊的進攻,并且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對日本軍隊造成了極大地殺傷,“天爐戰法”更是屢試不爽,日本軍隊進犯了三次,就動用了三次,每次都給日本軍隊造成了極大地傷亡。

“天爐戰法”的本質,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戰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成功地誘敵深入,然後派遣兵力将敵軍予以殲滅作戰。而所謂的“天爐”,則是指提前在預定的作戰區域布置兵力埋伏,并且将戰場布置成為網絡狀,然後通過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對敵人展開戰略行動,階梯式的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以及軍隊士氣,最終,将敵軍送到決戰地區,徹底的将敵軍殲滅埋葬!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日本軍隊

長沙地區的地勢地貌十分的複雜,從嶽陽開始有着将近一百五十公裡的鐵路幹線,而這條鐵路幹線,更是被着四條河流橫跨。薛嶽便是憑借此等地形地貌,巧妙地排兵布陣,成功的使用了“天爐戰法”,這套戰術也是成功的将日本軍隊大量的殺傷,創造了日本軍隊最大的敗亡記錄。在三次長沙會戰之後,薛嶽作為指揮長沙會戰的指揮官,更是直接被日本軍隊稱之為“長沙之虎”!

日本軍隊在長沙發起的三次會戰都以失敗而告終,日本軍隊的軍官自然也是會開始想辦法去針對薛嶽的“天爐戰法”,為下一次進攻做準備!在一九四四年五月,日本軍隊的第十一軍軍長橫山勇集結了八個師團外加一個旅團的兵力,意欲對長沙發起攻擊。同時其還對之前的三次長沙戰役進行分析,最終拟定出了一個全面包抄薛嶽,針對“天爐戰法”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方案制定得十分的全面,包括了總體作戰計劃的拟定,以及具體到每一場戰鬥的方案細則,兵力部署、作戰進度、後方兵站、警備以及氣候與地理環境等,可謂是面面俱到,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周密的考慮以及部署!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薛嶽與李玉堂合影

有備而來

關于日本軍隊的兵力調動,軍事集結,南京國民政府并不是沒有絲毫的察覺。南京國民政府的情報機構,将來自各地的日本軍隊的情報進行歸納整理後,便開始了對日本此次軍事行動的分析。最終,情報廳認為,在一九四四年的三月份到五月份,日本軍隊将在武漢地區增加六萬到七萬的士兵駐紮。而實際上,日本軍隊為了完成“一号作戰”,成功地取得湘桂戰役的勝利,總共集結了一百五十個大隊的兵力,這次軍隊的規模已經是遠遠的超過了一九三八年時的武漢會戰!

而與其相對應的國軍,南京國民政府最精銳的八個軍被調派去參加緬甸戰争,總體的實力上,南京國民政府大打折扣,特别是在第九戰區的軍隊,在常德會戰之後,軍隊的實力還沒有完全的恢複,士兵以及裝備的補充還沒有來得及完善。再從主觀原因上看,駐守湖南地區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因為三戰三捷已經開始有些麻痹大意,并且他堅定的認為日本軍隊在短時間之内是不敢再度對長沙地區發起攻擊的,而第九戰區的諸多進階軍官,也都認為日本軍隊的大多數兵力,因為太平洋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的戰事進而被抽掉,是以在中國大陸上的日本軍隊,此時力量應當是十分薄弱的,故而對于日本軍隊的進犯已經是疏于防範。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行軍中的日本軍隊

在五月份下旬,日本軍隊的第十一軍各部隊的士兵,開始兵分三路,向鄂南以及湘北地區的國軍發起了進攻,三十六萬的日本軍隊在其強大的火力支援下,迅速的向國軍的陣地推進而去。日本軍隊進攻态勢的強大,遠遠超過了國軍對這場日本發起的進攻的預估。兩天後,在重慶軍事委員會上舉行的最高會議中,軍令部部長徐永昌認為,在這次戰役中,日本軍隊方面的軍隊不見得有多麼的精良,但是它的數量方面相比之前,一定會十分的多,而在我國戰場,除卻鄂南以及湘北戰場之外,還有着日本軍隊共三十四個師團,是以這場戰争會是武漢會戰之後規模最為宏大的戰場。

面對着來勢洶洶的日本軍隊,國軍的内部,卻在這個危急關頭發生了分歧,國軍的副參謀總指揮長白崇禧主張主動地放棄粵漢路,退守到香桂路,在湘桂邊區或者桂林地區跟日本軍隊展開最後的決戰。而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則是認為,應當在粵漢路的沿線以及它的兩翼方向組織軍隊進行抵抗,階梯式的消耗并抵抗日本軍隊的推進。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來勢洶洶的日本軍隊

因為蔣鼎文以及湯恩伯在第一戰區上抵抗日本軍隊的不利,使得河南戰場迅速的戰敗,國軍迅速地敗退在國内的輿論上,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指責,而且國際上也是對國軍十分的鄙夷,如果粵漢路上的國軍再度不戰而退,必定會承受更大的輿論壓力,國内外都會對國軍的隊伍更加的鄙夷,是以南京國民政府最終通過了徐永昌的作戰方案。

單純的從軍事方面來看,南京國民政府的軍隊如果退守到湘桂路的話,可以赢得一個多月的戰略準備時間,在這個時間内,南京國民政府可以從容不迫從其他地區抽調更多的兵力,從容的部署防禦陣地,進而提高取勝的可能性。而白崇禧就曾經讨論過這件事情,在鄂北地區和廣西桂林地區之間相差的距離約為七百多公裡,對于進攻方的日本軍隊來說,這個地區是十分的不利的,如果說是将戰線拉的很長,那麼日本軍隊的防禦就會十分的薄弱,而超到了極限的話就一定會被分割殲滅,再度折戟于長沙地區,進而使得國軍,在國内外再次奪回尊嚴!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老長沙

因為南京國民政府,對于日本軍隊此次進攻态勢的估計不足,是以南京國民政府僅僅是從第六戰區調遣了少量的部隊對長沙地區進行增援。并沒有從其他地區再度進行抽調兵力,而薛嶽此時卻是請求抽調第傘戰區,第六戰區,第四戰區以及第七戰區的部分兵力進行長沙的增援作戰,但是這項請求卻遭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無情拒絕,按照當時我國戰場戰區的劃分,鄂南地區以及湖南地區在内的即為第九戰區,司令官便是薛嶽,廣西地區則是第四戰區,司令官是張發奎,廣東地區為第七戰區,司令官是餘漢謀,鄂西地區為第六戰區,司令官是孫連仲,在這4個戰區中第九戰區和第4戰區都是湘桂戰役中的正面戰場。

而第七戰區以及第六戰區,則是位于戰場的邊緣,薛嶽希望在第一時間内,抽調臨近戰區的兵力進行增援作戰,肯定是有其道理的,但是南京國民政府确是考慮到分屬于各個戰區的部隊,如果同時集中在一個戰區的話,很可能會造成混亂,甚至日本軍隊會對呗抽調兵力的那四個戰區發動反攻,是以最終沒能夠下定決心為長沙派遣增援部隊。薛嶽最終隻能以第九戰區的現有兵力,勉強地抵抗日本軍隊的進攻,在開戰幾天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才意識到日本軍隊此次進攻得兇猛,但是可惜的是為時已晚。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南京國民政府

薛嶽大意,痛失長沙!

日本軍隊按照預定的作戰路線開始行軍推進,率先穿過了第九戰區的西側位置,然後向第四戰區的中間位置開始推進,将第九戰區和第四戰區的國軍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标。日本軍隊在制定進攻長沙的作戰計劃時,曾經考慮到攻克長沙是這一次戰役的最關鍵的一點,應當是拼盡全力,而且日本軍隊軍方認為,此次日本軍隊用最雄厚的兵力,發動這一次最猛烈的進攻,一定可以将長沙一舉攻破。

因為日本軍隊此次集結的兵力十分的雄厚,是以日本軍隊在戰役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動用了極其強大的兵力,在第一戰線就部署了五個師團的兵力,并且把将這五個師團的兵力,并列布置在湘北地區以及鄂南地區的華容,嶽陽以及崇陽這一戰線,并且用另外的三個師團部署第二道戰線,在監利,蒲和崇陽一帶共部署了約十五萬人,在這場進攻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軍隊的右翼部隊六率先通過渡河的方式,逼近沅江地區以及益陽地區。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兵力雄厚的日本軍隊

左翼部隊的日本軍隊,則是在通城地區就兵分兩路,對平江地區以及渣津地區開始推進;而日本軍隊的中央軍則是沿着粵漢路向汨羅江地區進行推進。日本軍隊,此次準備在東西橫跨約一百二十公裡,縱深約五十公裡的地區,展開規模空前的野戰,這是薛嶽萬萬沒有想到的,日本軍隊的這次戰略部署,也是遠遠的超過了“天爐戰法”的既定範圍,直接将薛嶽的“天爐”撐爆了!

然而此刻,對情況不是明了的薛嶽,依舊是準備按照之前三次的長沙戰役的思路,使用他的拿手好戲——天爐戰法。在湘江的東西兩岸地區部署兵力,一步一步地消耗日本軍隊的有生力量,主力部隊則是部署在兩翼位置等待日本軍隊深入戰場之後,便在長沙附近地區合圍殲滅日本軍隊。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進攻的日本軍隊

但是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日本軍隊對于薛嶽這一沿用前三次長沙會戰的戰略部署,可謂是早就已經是看穿了一切。在這次戰略計劃中,日本軍隊對于薛嶽的“天爐戰法”更是早有防備。日本軍隊的指揮官衡山勇,一改昔日作風,并沒有使用以往孤軍深入的戰術方法,反而是将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骨幹兵團部署在部隊的兩翼位置,緻使薛嶽的外側作戰十分的艱難,最終是可謂是功敗垂成。

而且日本軍隊還将占據優勢的第二線軍團,保持着縱深的優勢,對國軍的戰略要點進行重點的進攻突破。在一定時間的戰事之後,日本軍隊的中路部隊以及左路部隊強行地渡過了汨羅江,并且在突破國軍陣地之後,分兵作戰,向着國軍的撈刀河以及浏陽河陣地推進,發起進攻。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

由于日本軍隊占據着極大的優勢,國軍也是隻得采用邊打邊退的戰略,撤退到了浏陽附近山區,等待時機發起對日本軍隊的反攻。而随着國軍的後撤,日本軍隊也是相繼的再度占領了我國的沅江地區、益陽地區以及浏陽地區。

因為外側作戰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以薛嶽決定轉入内線,進行防禦作戰。但是就在此時,沿着湘江兩岸地區南下的日本軍隊,也是很快的就逼近了長沙地區。日本軍隊派遣第三十四師,第五十八師以及第六十八師的日軍,率先對長沙城發起了攻擊,而薛嶽則是僅僅留有戰鬥編制不超過一萬人的第四軍作為了長沙城的守軍,守城的兵力和陣地上的兵力極其的不相對稱。在萬般無奈之下,薛嶽隻能是指令第四軍的軍長——張德,用兩個師的兵力來守衛長沙城,用一個師的兵力來鎮守嶽麓山陣地!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守衛長沙的戰士

嶽麓山對于長沙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嶽麓山在某種意義上就可以看作是長沙城的鑰匙,它位于湘江的西側位置,和長沙城隔江相望!加上地勢原因,隻要攻克占領嶽麓山,就可以居高臨下地對長沙城進行軍事打擊,是以嶽麓山對于長沙城而言,毫無以為就是一處關鍵的戰略性陣地!

要想占領長沙城,就必須先行攻克占領嶽麓山,嶽麓山要是被日本軍隊攻克占領,那麼長沙城也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内,被日本軍隊所攻克占領!但是守衛長沙城的第四軍兵力單薄,僅僅隻能夠派遣出一個師的兵力對嶽麓山進行防禦部署,而僅僅隻有着不超過三千人的戰鬥編制的第九師,又怎麼可能成功的防禦好足足有着五十裡防區的嶽麓山陣地!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嶽麓山

終于,在六月份中旬的時候,日本軍隊以着其極具優勢的兵力,對嶽麓山陣地發起了猛攻,在此危機之下,第四軍的軍長張德,也是隻能夠趕緊的從長沙城的守軍之中抽調兵力,前往嶽麓山陣地,增援第九師作戰,但是因為戰鬥十分的激烈,再加上此次調動軍隊十分的倉促,是以渡江的船隻根本不足以将國軍的戰士們送往江對岸,趕赴嶽麓山陣地,增援第九師!

最終不僅沒有能夠成功地增援了嶽麓山陣地的第九師,反而是自亂陣腳,被誤認為國軍開始撤離,軍心渙散,而第四軍的軍長張德見狀,更是直接将錯就錯的逃離長沙城,進而使得長沙城更快的淪陷在了日本軍隊的鐵蹄之下。而在這個時候,當初不願意調撥軍隊的南京國民政府也是着急了,下達指令擊斃逃跑的第四軍軍長張德,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辦法來挽救長沙城的淪陷!沒有能夠挽回湖南地區戰敗的命運!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淪陷的長沙城

固步自封,毀滅之道!

“天爐戰法”雖強,但是他的要求也是很大,這種戰法要求對敵軍的主要進攻點的判斷要十分的精準,一旦判斷出現失誤,出現錯誤,那麼失敗就是無可避免的。

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薛嶽雖然是做了大量的戰前準備,對諸多的交通幹道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更是一度将湖南地區的所有鐵路全部的切斷。同時還将長沙城的外圍地區進行了堅壁清野的措施,将老百姓和各種物資全部進行疏散處理。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淪為難民的長沙百姓

但是,問題就是薛嶽對于“天爐戰法”過度的自信,認為即使是日本軍隊十分的強大,也是沒有可能有實力迅速地推進到長沙地區的,這種看法的确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但是,薛嶽卻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湘江!在前三次的長沙會戰中,日本軍隊沒有走水路,但是這不能說明日本軍隊會放棄水路進攻的方式,而薛嶽卻是恰恰下意識地忽視了這一重要因素!日本軍隊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成功地利用了湘江,緻使薛嶽功敗垂成,痛失長沙!

第四次長沙會戰的失敗,告訴我們任何一套戰術都不會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劍鋒所指,便是所向披靡的。一昧的依靠一套戰術,那麼當敵人有了應對的方法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走向終章的時刻!

日本被薛嶽三次大敗,卷土重來卻是攻克長沙?戰神為何敗北?

圖|奮戰的戰士

向為抗日救國而犧牲的諸位先烈們,緻以最崇高的敬意!諸位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今天,我輩必将好好珍惜,也将吸取前人的教訓,自強不息地生活下去,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幸福、富強的國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