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作者:璐透社online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整個現代航母制造産業鍊至少需要數十億資金,五六百萬名技術勞工和研發人員,也就是說隻有完成現代工業化,人口上億的國家理論上才有能力養得起,造得起航母——璐透社

他帶着2000萬美元現金,扛着五箱二鍋頭奔赴烏克蘭,買下了下了中國首艘航母遼甯艦的前身瓦良格号。

他胸懷遠大遠見卓識,一生有起有伏,能擔常人所不能擔之大任,也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大難。

他就是傳奇商人徐增平。

你或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傳奇,貫穿了中國三十年的風雲往事。

1

瓦良格号

1991年底,曾經輝煌一時的蘇聯轟然倒塌。

而當時前蘇聯尚未完工的兩艘航母,都悉數停靠在烏克蘭造船廠,當中就有一艘,是日後上演偷天換日般精彩大戲的瓦良格号。

那會痛失前蘇聯庇護的烏克蘭可謂内外交困,一窮二白,哪有錢養得起這麼大一艘航母哪?

隻得揮淚大甩賣。

哎但這賣航母又不是賣蘿蔔白菜,這種大國重器實在太敏感了,有多少雙眼鏡都盯着它,為了以防惹火上身。

烏克蘭幹脆宣布:咱這航母隻賣給個人,不賣給國家。

而這,也成了徐增平的天賜良機。

這徐增平是誰?

他是改革開放第一批弄潮兒。

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他家鄉青島門前,就是100多年前甲午海戰之地。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那場戰争中,清廷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數百名将士命喪萬裡深海,千萬中國人的海洋大國之夢也被砸得支離破碎。

而生于這片風雲之地的徐增平,17歲時就懷着滿腔赤誠加入了部隊,一呆就是14年。

退伍後徐增平撞上了改革開放,他果斷下海經商,短短數年時間就在香港博得了自己人生第一桶金。

他本可如日後所有風光無限的資本大佬一樣,成就一方巨富。

但徐增平一顆赤誠初心始終不變,總想着要為國為民做些什麼。

是以當他聽聞國家想要買瓦良格号,興奮得兩眼放光。

但是一個中國小商人想要千裡迢迢跑去買人家大國重器談何容易?當時烏克蘭對所有航母買家們,開出四個極其苛刻的條件。

非但要你提供5000萬美金存款作保證,還得向烏克蘭證明你買這航母不是用于啥軍事用途,最後你買人家航母還得獲得國家準許。

這為了掩人耳目,徐增平幹脆先去澳門注冊了家娛樂公司,宣稱要把瓦良格号改成世界最大的海上賭場酒店,又走通種種關系滿足烏克蘭其他要求,等這些事做完,他已經花了600萬港元。

要知道這筆錢當時要拿來炒房炒股那早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但徐增平依舊義無反顧。

1998年大年初一,他辭别父母遠赴烏克蘭,正式開啟購買談判。

可他一個平頭老百姓,到人烏克蘭地盤上,人生地不熟,也不會烏克蘭語,這生意咋談哪?

這時候山東漢子徐增平就拿出了山東老爺們的執拗勁,他足足帶了50瓶二鍋頭,“話不多說,都在酒裡了,幹!”

這一瓶瓶酒灌下肚,徐增平終于把買航母的事兒談了下來。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然而徐增平前腳剛準備付錢,後腳烏克蘭卻臨陣變卦,說原來的約定不算數了,瓦良格号将要公開拍賣,價高者得!

徐增平頓時氣憤不已,他自己都萬念俱灰了,可這人算不如天算。

盡管拍賣會當天各國勢力雲集,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比徐增平出價更高。

其中内情今日我們無從知曉,但或許是因為别國商人買航母隻是為了賺錢盈利,計較成本,但惟有徐增平,是為了浩瀚報國之志而來,願意不惜一切吧。

這艘航母,從一開始就注定屬于中國人!

2

變故

徐增平最終以2000萬美元價格拍下瓦良格。

但誰曾想他剛交完保證金,香港金融危機就突然降臨,當時大批港企損失慘重,徐增平的公司自然也難以幸免。

最難的是,公司好幾年都發不出工資,公司就隻剩下三四個人。

他窮盡半生心血創下的基業,短短幾年就已搖搖欲墜。

可徐增平不願就此放棄,他一邊穩住公司救活自己,另一邊到處奔走籌錢,甚至不惜把自己公司的股份都抵押了出去。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他擔心夜長夢多,抓緊時間要把瓦良格号拖回去。

可沒想到,正在他交完尾款,欣喜若狂時,又突然出現了變數。

1999年,瓦良格号正式啟程前往中國,原計劃路程大概需要60天。 然而三天之後,瓦良格号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遭到土耳其的種種阻攔,找了各種原因把航母扣留了。

不僅如此,土耳其還獅子大開口,“你想過去,先給我10億過路費。”

此時徐增平幾乎已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深陷絕境。

他知道僅憑他一名商人的力量與土耳其一個國家進行談判比登天還難。

作為一名中國公民,隻有向自己的國家求助才可能取得成功。

而也就在此時,華夏證券董事長邵淳、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副廠長等無數默默無聞的中國人站了出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經過一年半的交涉,土耳其終于勉強同意放行。在海上漂泊四年的瓦良格号,終于在2002年抵達了遼甯大連。

為了買航母,徐增平前前後後一共花了1.2億美元,公司早已瀕臨破産。

于是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徐增平宣布破産,以不違背契約的方式,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讓瓦良格号到了國家手裡。

此後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中國瓦良格号的基礎上,改造成了我們如今的遼甯艦。

3

種子

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為我們換來了一條嶄新的航母,這艘來自千裡之外的海上雄獅成了中國海洋夢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角。

它非但讓我們學習到寶貴的技術經驗,為我們國家研發航母的時間提前了20年,還為咱們科研開發節約了200億人民币經費。

它就像一顆種子,給中國人的大海,帶去了春暖花開。

當然,中國人的航母能真正馳騁海洋,還是離不開咱們國家龐大的工業體系和技術支撐,

偷天換日買航母,遼甯艦背後的故事,破産為國買航母的港商徐增平

啥意思,整個現代航母制造産業鍊至少需要數十億資金,五六百萬名技術勞工和研發人員,也就是說隻有完成現代工業化,人口上億的國家理論上才有能力養得起,造得起航母。

這絕不是開玩笑,當年泰國也曾花重金買過航母,但他壓根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來維系航母的各種維修開發,最終隻能讓航母淪為賣票供遊客觀賞的景點。

那麼,當年那個為了航母賭上全部身家的徐增平,現在怎麼樣了?

他的事業已經再次騰飛。2011年,徐增平還給清華大學捐贈了2億元,用于人才培養,多年過去他已雙鬓斑白,漸漸淡出衆人視野。

不過咱們第二艘航母,恰恰就是以他的家鄉,山東命名的,這或許,也是曆史的一抹印記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