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小中:雲計算助力傳統企業資訊化轉型

美國知名财經雜志《巴倫周刊》中一篇文章指出,2016年将會是

雲計算

爆發之年。全球60%的IT費用将投入到雲相關的産品及服務中,到2018年這一比例将達到100%。随着傳統企業的不斷

網際網路

化,雲計算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級使用者通過IT來實作突破創新的基石和新的IT增長點。雲計算作為能夠提升IT靈活性和減少IT成本的有效途徑,在增加企業競争力的同時并逐漸成為傳統企業啟動變革的引擎。

上海安暢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程小中,他擁有逾15年的資料中心運維管理經驗,并在BGP自治網絡規劃營運、混合雲架構、運維自動化、容器、日志大資料分析等領域有着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技術實踐經驗。本次峰會上程小中就雲計算助理傳統

企業資訊化

轉型方面給出自己的見解。

程小中:雲計算助力傳統企業資訊化轉型

程小中眼中的雲計算

程小中表示雲計算真正的妙處,可以用一個公式解釋,即一台

伺服器

工作1000個小時,等于1000台伺服器工作1個小時。這總共有五個關鍵點:靈活擴充、按需供應、IT民主、經濟效益、推動創新。前面兩點靈活和按需,真正展現了IT可以實作非常靈活,IT基礎架構的靈活,才能推動應用的靈活,才能真正推動最後業務的靈活。第三點就是IT民主,讓一個很小的粗放公司,可以獲得和500強企業,或者是和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議價的技術和力量。最後一點雲計算規模化效應帶來的成本的幫助。這幾點綜合加起來以後,雲計算,哪怕是在基礎架構層面,其實也已經極大的推動着業務方面的創新。

從談雲到用雲的變化

首先,雲計算在IT行業的領域,催生了兩個細分領域的融合,一個就是IT,一個就是CT。IT更多偏正常上所了解的伺服器存儲。CT更多是一些通信的技術。但是今天的雲計算已經通過網絡來傳遞所有IT的資源和服務。IT和CT已經在雲計算的推動下,已經變成了融為一體的服務,今天要把這些計算的資源,把機房等要融為一體,是以現在有一個新的名詞,叫ICT。

其次,由于上層變遷了,最近這幾年整個IT的産業本身也在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以前,一系列的總代、分銷內建商,大家在硬體的領域,更多的還是通過物流的方式,把這些IT的解決方案和産品交給使用者。但是這些在雲計算時代,上層原廠們現在更多越來越開始躲到雲計算廠商的背後,開始消失,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失。随着上層的這種變化之後,整個産業中間的産業鍊之間也開始發生變化。主要有:IT 産業中間的長鍊條被壓縮、從搬盒子變成傳遞服務、傳遞通道從物流運輸變成網絡、集中傳遞管理将誕生于巨型服務商。

在IT領域,應用開發和IT基礎構架有着相反的趨勢,應用開發是從購買

軟體

産品、外包開發到适度的企業自建,而在基礎架構領域,雲計算肯定是意味着IT基礎架構服務化。但是這幾年,随着IT架構本身的服務化之後,與IT架構相關的運維管理,很多的東西也開始呈現出服務化的趨勢。主要由于:新的雲計算技術,對于企業IT的團隊,必須要求企業掌握應用;效率和成本的優化;逐漸的人員轉移。

混合雲将是企業級市場的主流選擇

混合雲是一個企業的使用者,中大型企業的一個主流産品,當然這也是事出有因,首先這些技術架構,沒法搬到

虛拟化

環境,沒法搬到公有雲上面;還有成本的因素,私有雲的成本比公有雲的成本還是要更低一點的;另外還有安全和合規上的一些考慮,尤其是這兩年在風險的控制上,在合規的角度,這些因素倒逼着企業做出更适合他們的一些選擇;包括還有一些戰略上的考慮。

混合雲,也即實體架構、私有雲、公有雲、容器等這些技術,可能還有一些虛拟化。程小中認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混合雲至少解決幾個問題,第一個這種不同的基礎架構的形式,之間的資料是可以互相流動,業務是可以互相調動的,甚至說在性能上、安全上有很多的要求,在管理上是統一的。而且目前而言,在國内我們大部分的客戶,在混合雲的産品上,其實更多的是傳統的物流架構,再結合一部分公有雲的應用。

企業上雲建議

首先要客觀理性對待雲,避免片面認知帶來的陷阱。需要去針對自己業務的特性,合理去應用公有雲的多節點、多區域等的方式,合理規劃自己的業務架構,來避免這些業務的多雲多端,基礎架構帶來的影響;其次,建立一個雙模的IT治理能力。怎麼樣在傳統的IT追求穩态安全的情況下,還有新的業務,追求靈活性、快速,這兩種要求下,我們的IT的能力,從技術到能力該怎麼樣去平衡的發展。雲計算在企業的場景裡面除了講技術之外,更多的講駕馭技術模式和管理能力,這點很重要;然後,把握正确的節奏,最後,我們業務到雲上面,不管是多個公有雲,還是公有雲+私有雲,最後我們要具備在多個雲之間業務互相排程的能力。第二個從邊緣業務先做起,逐漸過渡到核心業務;還有選擇合适的夥伴、合适的雲遷移方法;當然,還需要重視混合雲的三要素,一定要重視,混合雲能不能管理上非常便捷,在連接配接上是不是能夠執行業務的排程,在性能上能滿足要求。最後,重視SLA的讨價還價,即便和所有的服務商之間讨論了非常多的技術上的選擇,最後這些東西還是要落實到商業上的協作。

關于安暢

安暢的定位在中國做一家CSI,雲服務的內建商,整合很多上遊的生态,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混合雲的服務能力,做好雲計算最後一公裡的落地工作。安暢的三個核心能力:網絡,建構了一個全國性的網絡,國内的十幾個T3以上的資料中心連在了一起;SmartOps自動化運維平台,通過平台,通過API的方式可以幫使用者統一管理多個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雲的資源;團隊,這個團隊有100多人,他們都擁有AWS、阿裡雲等所有的整合。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