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應用伺服器實踐征文活動火熱進行中,在過去的7月份小書生收到了很多使用者的投稿,為我們講述了ta和輕量應用伺服器之間的故事。
在7月底的
一篇推文中,小書生公布了第一批獲得陽光普照獎的使用者投稿,分享了他們的故事和相關應用實踐;而這一次,我們将分享一位大學生小趙的學習實踐,一起看看他是怎樣利用輕量應用伺服器讓自己的大資料學習更加炫酷、高效。
在正式分享之前,小書生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本期投稿的作者。
小趙同學目前就讀于重慶的一所大學,他在學習Hadoop大資料課程時接觸到了阿裡雲的輕量應用伺服器,随後被其快捷、友善的控制台體驗,豐富的應用部署而深深吸引,愛不釋手。而在這之前,使用個人電腦部署的虛拟機曾經讓他“苦不堪言”:個人電腦的實體資源限制、校園網動态IP導緻開關機時相關的檔案配置非常麻煩……
這些問題煩擾都被輕量應用伺服器的“哇塞”體驗所解決,并且糾正了他提及的、似乎存在于不少大學生心中的“執念”:個人筆記本上安裝的虛拟機VMware也很好地能滿足當時的學習,用一台雲伺服器去學習有點大材小用了。
真的是這樣嗎?輕量應用伺服器這麼神奇、體驗這麼哇塞嗎?使用雲伺服器學習課程真的是“大材小用”嗎?讓小書生帶着大家一起,跟着他的文字一一揭曉他的答案。
一個大學生和輕量應用伺服器的故事
我是一名學習大資料課程的大二學生,之前學習Linux課程的時候聽到老師講過雲伺服器的事,當時覺得雲伺服器對于我們來說很遙遠,很新穎;并且筆記本上安裝的虛拟機VMware也很好地能滿足當時的學習,大家都認為用一台雲伺服器去學習有點大材小用了。但随着時間流逝,筆記本電腦本身的限制(例如配置、記憶體、處理速度等)以及環境的限制(特别是校園網絡,接下來我會詳細談到)讓我意識到,擁有一台雲伺服器也許是一個上乘的選擇。

大二下學期,學校開設了Hadoop大資料技術的課程,在老師的講述下我對雲伺服器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它是雲計算的産物,廉價的、可伸縮的計算能力為大資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援。課堂上老師也給我們展示了他自己的雲伺服器。
雖然看起來和虛拟機上的差别不是很大,但其快捷、友善,隻需利用類似putty等遠端連接配接工具就能進入自己伺服器的特點着實吸引了我,而且相關維護也可以通過網頁的伺服器管理控制台來完成;伺服器上的監控,像流量、CPU使用率、記憶體占用等也能直覺看到,于是我也入手了一台雲伺服器——阿裡雲的輕量應用伺服器。
阿裡雲輕量應用伺服器,是一種可快速搭建且易于管理的輕量級雲伺服器;提供基于單台伺服器的應用部署,安全管理,運維監控等服務,一站式提升伺服器使用體驗和效率。
我的伺服器是版本Ubuntu 16.04,1核,2GB記憶體,系統盤40GB;對于學生,阿裡雲也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讓他們也有更多的選擇。
打開輕量應用伺服器管理控制台首頁,自己伺服器的狀态資訊一覽無餘,也可以很友善實作伺服器密碼修改,重新開機,重置系統等。手機上阿裡雲app登入驗證也為安全提供保障,遇到問題也能與客服進行電話溝通解決,為自己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阿裡雲自帶的阿裡源可以快速地下載下傳所需要的安裝包,Hadoop,HBase,Spark,Hive,MongoDB,MySQL都能很好的部署在上面。相比于部署在VM虛拟機上,雲伺服器提供了靜态的公網與内網IP,不管自己身處何處,借助putty等遠端連接配接工具就能通路自己的伺服器。
如今大部分校園都是借助校園網進行網絡連接配接,大家都是一個學号配上自己的密碼進行登入,通常自己的電腦連上網絡,虛拟機隻能利用NAT模式進行聯網,而大資料元件中關于網絡的配置檔案都需要填IP位址(當然也可以選擇單機模式,但提供服務相對變少)。由于校園網一般會提供動态的IP位址,也就意味着每次關機開機都得修改相應配置檔案中的IP位址,如果還有從節點,那麼工作也會變得十分繁瑣。
而雲伺服器的靜态IP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由于現實中一般都是都幾十台甚至上千台的伺服器叢集,個人計算機不可能一次打開很多個虛拟機(通常同時開3-4個自己的電腦CPU已經快帶不動了),為了模仿現實中的情況,擁有雲伺服器的同學可以組建起來,構成一個小的伺服器叢集。
我與阿裡雲伺服器的故事還在繼續,願你我都能前程似錦。
本次的征文投稿分享就到這裡了,小趙同學分享了輕量應用伺服器在他學習大資料課程時帶來的多重便利;其實,輕量應用伺服器還可以在很多IT類相關的課程中為學生帶來快捷友善與安全可靠的雲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