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為何可以說是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為何可以說是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但在我國古代,卻出現過許多“虎父”帝王将江山交給“犬子”的情況。深究其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父親的光環太過耀眼,性格也頗為強勢,最終導緻兒子在常年的壓制下,不得不收斂鋒芒,甚至養成怯懦或極端的性格。

但在衆多皇帝中,有一位皇帝挑選繼承人的眼光卻非常好,他就是被稱為永樂大帝的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

要知道,朱棣是靠造反才得到的皇位的。在他還是燕王時,當時的皇帝建文帝為集權自保,大肆殘害宗親,甚至逼得自己的叔叔湘王一家自焚身亡。

朱棣作為曾多次受命出征的軍事大家,自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坐以待斃,于是率兵攻打京都,在建文帝不知所蹤後登基為帝。

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為何可以說是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在朱棣登基後,選擇哪一個兒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他有三子,長子朱高熾雖居長,卻肥胖厭動,以至于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二子朱高煦雖骁勇善戰,卻陰險狡猾;三子朱高燧明明年紀最小,卻因恃寵而驕,常仗勢欺人。

若論自己的偏愛,朱棣是很希望立二兒子朱高煦為太子的,因為朱高煦是兒子中最像他的一個,在靖難之役中還曾立下大功,朱棣曾親口對朱高煦說,以後會将皇位傳給他。可真到了要立太子的時候,明朝森嚴的禮法卻不允許朱棣這麼做。

自古以來,立太子都是“立嫡立長立賢”,二兒子朱高煦雖好,可大兒子朱高熾既是嫡子又是長子,且為人溫厚仁善,從沒有過太大的錯處,無論從哪方面講,朱棣都沒有理由跳過朱高熾而立朱高煦為太子。于是在大臣們的勸谏下,朱棣于登基第二年将太子之位給了朱高熾,而将朱高煦封為漢王。

朱棣在選擇太子人選時自有自己的考量,卻不知二子朱高煦對此極不滿意,先是不肯就藩硬要留在北京,後來甚至夥同三弟朱高燧,多次陰謀陷害朱高熾,以求能夠奪取太子之位。

朱棣發現二兒子的野心後,曾多次敲打警告,期間也曾動過改立太子的念頭,但最終卻還是選擇了朱高熾接手江山,這是為什麼呢?

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為何可以說是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原來,朱高熾雖然肥胖厭動,卻自幼勤學好讀,頗有儒家風範,在被立為太子後,屢次監國都未曾出錯,最難得的是哪怕兄弟陷害,也還是能以寬容之心對待。

将皇位傳給他,朱高熾必然會成為一位仁愛的君主,而朱棣其他兩個兒子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除此之外,朱高熾還有一個極受朱棣喜愛的兒子,名叫朱瞻基。與健康狀态堪憂的父親不同,朱瞻基健壯高挑,且聰慧過人,在父親與兩位叔叔的争鬥中一直保護着父親免受傷害。

朱棣很清楚,如果朱高熾去世,接下來即位的人必然是朱瞻基,他相信朱瞻基能做一位好皇帝。反之,若讓朱高煦即位,先不說他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兄弟,就是兒子裡,也再沒有一個能比得過朱瞻基的孩子。

是以朱棣對繼承人的選擇不僅僅是隻看一代,他還考慮了兒子們之後的下一代。在朱棣去世後,皇位自然傳給了朱高熾,可惜僅僅隻過了一年,朱高熾便因病去世,谥号仁宗。

在他去世後,皇位也如朱棣所料傳給了朱瞻基。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安排遷都事宜,漢王朱高煦得到消息後,依然野心不死,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設下埋伏,以求将朱瞻基截殺後自己稱帝。

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為何可以說是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不過最後朱瞻基逃離了陷阱,朱高煦的謀劃再一次落空,并在之後被朱瞻基處死。

事實證明,朱棣的選擇是正确的。在他去世後,朱高熾與朱瞻基一起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大明帝國在他們兩人的統治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社會經濟都欣欣向榮,而他們父子二人也如永樂大帝一樣,最終都名留青史、流芳百世。是以我們才說,朱棣選擇繼承人的眼光,可謂封建帝王中最頂級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