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苗刀一詞,來源于民國。這個苗,不是苗族的苗,是以苗刀也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而是地道地道漢族人習武用的刀。因為這種刀比一般的刀在尺寸形制上要秀長,顯得苗條,是以我們稱之為苗刀。”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苗刀傳人郭鐵良先生說,除了名稱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對苗刀的另一個誤解就是把苗刀和日本刀混為一談,因為二者在外形上确實很像,這是有曆史原因的。

春秋時期,華夏大地的兩軍作戰多以車戰為主,所用兵器主要是戈、矛及戟等長兵器。短小的刀劍對戰車上身穿铠甲的士兵而言,無法構成威脅,僅可防身以及在棄車後的短兵相接中使用,是以刀劍沒有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武器。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西漢以後,根據實戰需要,長刀經過不斷改良,發展出一種刀身修長、設有護手、刀柄可雙手握持的刀型。在長刀發揮作用的鼎盛時期,其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開展而流入日本。日本對中國長刀在制作工藝及結構上進行了諸多改進,而後,日本長刀傳回中國。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長刀經過曆代演進至清末民初時期,開始出現“苗刀”這一稱謂。大軍閥曹锟在其直隸總督衙門組建有國術營苗刀連,選聘當時名震武林的劉玉春擔任苗刀教官,将苗刀隊作為他出巡時的儀仗隊,其場面甚為威風。

1928年,原西北軍愛國将領張之江為振興中華國術,在南京籌備成立中央國術館并擔任館長,他首先提議将曆史流傳下來的苗刀列為必修課,高薪聘請郭長生擔任一級苗刀教官,苗刀遂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發展。

一寸長一寸強,這把超長的中國戰刀,殺傷力極大

苗刀技法

苗刀傳人郭鐵良說,苗刀在技法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快,步法靈活,苗刀克日本刀,根本原因其實在步法上,“日本刀步法很死,缺少變化,苗刀步法快,刷地一下就過去了。快了就有優勢,能夠産生爆發力。是以練苗刀的人都是死命在步法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