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怎麼看自己的小孩是聰明還是蠢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怎麼看自己的小孩是聰明還是蠢

文丨毛媽Carol

前幾天和我朋友聊天,她給我發來個知乎問答: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蠢不蠢?

說實話,在孩子出生前我有隐隐擔心過這個問題。

看不出來的

說起聰明的小孩,第一個想法肯定是成績好,不聰明的小孩肯定是成績不好。

我就想起有一個很經典的電視劇片段(但是我已經忘了是什麼劇了)

小孩考試得了分,老師把家長請了過來。

家長很生氣,但是老師卻說,這說明孩子是知道答案的。

因為在卷子寫滿的情況下得到分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她故意避開所有正确的答案。

看到這個劇情後的我整個就是一個醍醐灌頂。

現在細想下來還是有一點點邏輯的bug,但對我帶小孩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我很難從表現上判斷孩子絕對的蠢或者聰明。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怎麼看自己的小孩是聰明還是蠢

史蒂芬·喬布斯可以說是很經典的例子。

作為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他的想法改變了世界,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力延續至今。

25歲時成為了美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用天才般的概念造就了蘋果的各個産品,還買下了皮克斯。

可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克服人生一個個困難之後,卻倒在了最後也是看起來最不可思議的困難上:胰腺癌。

在最初被診斷出胰腺上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醫生們激動地發現這個惡性良性腫瘤尚可開刀切除,但是喬布斯拒絕手術。

因為他是佛教信徒和素食主義者。

他對醫學持有懷疑态度,他堅信一些古怪的非主流治法:植物膠囊、喝果汁、長時間地齋戒。

但是這些都沒有用,惡性良性腫瘤甚至擴散到胰腺之外,不得已喬布斯才接受了手術,但還是晚了。

喬布斯一個天才發明家,卻做錯了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做對的一道選擇題。

大鍋燒水會慢一點

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孩子學東西好慢,别人家都學會了,自己的怎麼教都教不會就是很蠢啊。

自己說了那麼多遍都不懂,都不明白,做題還是做錯,不是笨是什麼?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怎麼看自己的小孩是聰明還是蠢

除去一些病理的因素,比如閱讀障礙之類的,大多數孩子沒有去到一個很笨很蠢的程度。

我看過一個很好的比喻,有個部落客說自己小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她媽說,隻是有些鍋比較大水燒開的時間要久一些。

每個人的鍋的大小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處理知識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即便你什麼方法都用上了,懇求、吼叫、打罵、哄騙、收買、解釋,甚至威脅懲罰,都不能真的讓孩子成績變好,反而會讓你們的關系變差。

嚴重的可能因為你的吼叫打罵讓孩子的大腦受損,留下心理陰影,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但凡了解孩子學習原理的父母,會明白孩子早期的學習模式和我們了解的是很不一樣的。

她們睜開眼睛的學到的東西已經比我們坐在書桌前學一天還要多得多。

我們認為的學習是一闆一眼,一個老師一本書。

但是孩子學習是觀察,然後分類總結。

孩子不會盲目地重複他人做出的動作,也不會說出他人所說的話,他們會積極地把通過觀察學到的知識和其他種類的資訊經過思考結合在一起。

是以在我們手足無措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說的:

“讓孩子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很多不同的人是怎麼做事的,是幫助他們通過觀察來學習的最好辦法;讓孩子有機會與很多不同的人交談,是幫助他們通過傾聽來學習的最好方法。

和孩子溝通然後聆聽他們說的話,多問他們一些‘為什麼’,也多回答一些‘為什麼’已經非常足夠幫助孩子的茁壯成長了。”

父母可以幫孩子“變”聰明

同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榜樣示範。

就像是如果我們可以客觀地看待失敗,不放大不逃避,是能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的。

那麼我們對待【無知】的态度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孩子遠離愚蠢。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弗朗斯瓦·馬裡昂在《愚蠢心理學》裡面說到,無知是認知的強動力。

“我們真正的愚蠢在于我們對自己智慧可怕的自滿,絲毫沒有給質疑精神留下空間。”

如果孩子指出你的錯誤,說你說錯了。

-你可以拉下面子承認自己說錯了嗎?即便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平時孩子在問為什麼,問到我們知識盲區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回答的?

-是不耐煩地喊孩子走開呢?還是會選擇說我也不清楚,我們來查檢視。

孩子在學騎自行車一直摔倒的時候,我們會怎麼表現呢?

-是喊着你好蠢這都不會?還是你願意再試試看嘛。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怎麼看自己的小孩是聰明還是蠢

父母在孩子“變聰明”這件事上能做到事情還是很多的。

哈佛大學成就差距研究專家的書《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就說到,大師級的父母是會做孩子的學生。

她們會從頭到腳研究孩子,并對自身行為作出相應的調整。

如果你的孩子容易産生挫敗感,那麼,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可能就會适得其反,因為他們可能會幹脆半途而廢。

學會去了解你的孩子,觀察他們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時刻,你會發現孩子并不蠢,甚至可能比你想象得要聰明得多。

最後

不要一邊說着孩子蠢,一邊覺得不需要改變什麼。

這也是愚蠢的表現之一,樂觀的偏誤。

覺得我父母也是這樣教我的,我不一樣啥事沒有,小孩不用那麼麻煩的。

既然我們進入了現代,那就要用現代的進步幫我們更好的生活。

我們還像以前一樣生活,科技的進步人類的進步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不管一個人如何聰明,教育程度如何高,或者有批判精神,世上沒有一個人能逃過一些蠢事,從本質上來說,是因為誰也無法逃脫偶然性的事件。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在看、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