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得金揚花獎

作者:半島網

1月5日,“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組委會于澳門釋出通告,宣布對100名為中國電影作出突出貢獻的電影工作者,進行公開表彰,袁乃晨、崔嵬、李前寬、謝晉、陳凱歌、陳道明、李雪健、章子怡等幾代電影工作者獲得榮譽。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組委會決定暫不舉辦線下頒獎活動。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是配合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而成立的系列評選活動,該獎項由1978卓越大獎集團聯合由香港、澳門主流媒體共同發起于澳門,于2019年聯合創辦,中國娛樂産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研究院提供戰略支援。

經過積極審慎地遴選與評比,最終得出“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這一獲獎名單,即日頒布,向這100名電影人緻敬,向中國電影送上無限祝福。

“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得金揚花獎

14名編劇為華語電影奠定立足之本

編劇是一劇之本,編劇之于電影創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資本、市場、觀念等力量影響,編劇的價值與地位,一直沒能得到重視與凸顯,“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發起評選的“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評選,十分重視編劇的身份,共有14名著名編劇進入獲獎名單(如有多重身份,以第一身份為準,下同)。

他們分别是:夏衍、田漢、陽翰笙、袁牧之,黃宗江,陸柱國、張宏森、王興東、韓志君、張冀、李平分、趙葆華、方義華、翟俊傑。

出生于1898年的田漢先生,是著名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創始者之一,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蔔生”;出生于1902年的陽翰笙,1947年将張樂平的連續漫畫《三毛》改編成電影劇本《三毛流浪記》,參與締造了這部經典之作;出生于1909年的袁牧之是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上司者之一,他編導的《馬路天使》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些編劇前輩的入選與獲獎,是對後輩的最好鼓舞。

獲獎名單中,現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的張宏森,曾經以編劇身份服務于電影業,他曾創作電視劇文學劇本《西部警察》等百餘部集,電視劇作品曾八次獲得全國“飛天獎”、“金鷹獎”,且獲得第十五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編劇獎、第十七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編劇獎等數十項獎勵。在任電影局副局長時,張宏森曾推動華表獎設立編劇獎,他當時曾表示:“這一獎項的設定充分展現了華表獎對于優秀劇本的渴求,也是對優秀編劇的肯定。”

1月2日去世的著名編劇趙葆華,也是“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的獲獎者之一。在1月3日,華鼎獎主席王海歌通過媒體表示,華鼎獎的老朋友趙葆華為促進華鼎獎健康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特授予他終身榮譽稱号。趙葆華一生當中創作了包括《我的法蘭西歲月》、《守護童年》、《鄧小平登黃山》等30餘部影視劇作品。

35位導演成為華語電影中梁砥柱

作為一部電影在創作上的核心人物,導演風格決定了作品風格,導演格局左右着作品品質,在華語電影璀璨的發展史上,導演的名字分外引人關注,此次,“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獲獎者當中,有35位導演進入名單,就陣容來看,導演已經成為華語電影創作的中梁砥柱。

獲得“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榮譽的導演,均為華語影壇不同時代的領軍人物,他們分别是:謝晉,謝鐵骊、袁乃晨、崔嵬,水華,王家乙、蘇裡、鄭君裡、王炎、蔡楚生、淩子風、嚴寄洲、吳天明、吳宇森,吳思遠,吳贻弓、李俊、丁蔭楠,李前寬、謝飛,鄭洞天、張藝謀,陳凱歌、黃蜀芹,尹力、林超賢、陳力,賈樟柯、韋廉、劉偉強、徐克、韓三平、黃建新、宋江波、管虎。

香港導演劉偉強、吳宇森、林超賢、徐克,曾在港片黃金時代創作出諸多優秀作品,在北上之後,他們快速适應市場與環境,拍攝出了深受觀衆喜愛的作品,尤其是劉偉強、林超賢、徐克,為主旋律電影創作注入了更多的看點,在主旋律電影與觀衆之間,尋找到了更強烈的共鳴線,他們導演的電影,不僅口碑、票房雙豐收,還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内地電影的創作與制作走向。

謝飛、謝晉、謝鐵骊,中國電影創作名聲響當當的“三謝”,他們的名字已經與優秀國産片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他們開創的電影創作藝術之路,正在被新一代年輕導演隔代繼承,尋找國産電影黃金時代所獨具的藝術氣質與藝術表達,正在為内地電影帶來新的變化與悸動。

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是承前啟後的一代導演,他們為中國電影的創作豎起了一個新的标杆,很多新電影人受到他們的啟發與熏陶,走上了愛電影的道路。如今,張藝謀的電影創作上進入第二個青春期,《一秒鐘》、《懸崖之上》、《堅如磐石》、《狙擊手》等佳作頻出,觀衆對他的期待值也穩定上升。

值得關注地是,共同執導《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導演鄭君裡、蔡楚生,雙雙進入“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獎名單,這部上映于1947年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中國家庭在抗日戰争巨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部距今已有75年的“老電影”,在人們從未間斷的談論中,一直保持着它的生命力,它的創作者,是以更加值得仰望。

32名表演藝術家、演員,促進華語電影精彩紛呈

演員是一個備受矚目的職業,天生注定被光環籠罩。演員的魅力,在于對作品的精彩演繹,演員的青春延續,在于對經典作品的永恒追求。進入“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獲獎名單的演員,他們都是觀衆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與他們飾演的角色一起,一直在不斷豐富與充實着我們的娛樂與精神生活。

在“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獎名單中,可以看到以下著名表演藝術家、演員的姓名,他們分别是:于藍,于洋,王心剛,王曉棠,趙丹,秦怡,盧燕,張瑞芳,田華,白楊,謝芳,孫道臨,祝希娟,張良,龐學勤,李默然,仲星火,牛犇,王鐵成,成龍,劉德華,李雪健,陳道明,鞏俐,姜文,葛優,潘虹,章子怡,吳京,張涵予,李連傑,惠英紅。

在“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獎名單中的演員部分,可以發現“模範型”的演員,正在得到公衆越來越多的認同,劉德華、成龍、吳京、張涵予、李雪健等,要麼勤奮敬業,要麼真誠投入,要麼是“戲瘋子”,要麼是“老戲骨”,他們用自己對表演的熱愛,捍衛着電影的尊嚴,并且持之以恒地以身作則,為年輕演員作出優秀的表率作用。

于洋、于藍、王曉棠、田華、趙丹等老一輩演員進入“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獲獎名單,凸顯了主辦方在評選時注重演員個人魅力的同時,也分外觀衆演員的時代影響,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創作觀念。老一輩演員的價值與貢獻,得到突出強調,這是對演員群體發出要不但要創新更要守正的呼籲,期望演員群體能在老一輩演員的感召下,以更誠懇的态度,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創作中,用更精彩的表演為觀衆創造一個個令人難忘的角色。

5大制片人為華語電影保駕護航

獲得“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榮譽的制片人數量不多,雖然隻有5人,但這5人可以代表制片人群體,他們在幕後默默地工作,統籌協調,勇于擔責,把鮮花留給了别人,把汗水留給了自己。

成為“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的5名制片人,他們分别是:江志強、楊步亭、林建嶽、邵逸夫、鄒文懷。

作為《張思德》、《茉莉花開》、《日出日落》、《向日葵》等片的制片人,現任中國電影海外推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步亭,近年緻力于電影創作和制作新技術的融合與運用,他提出了創作雲、拍攝雲、制作雲、發射雲以及金融雲的“五朵雲”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林建嶽、邵逸夫、鄒文懷以制片人的身份進入“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名單,表達出評選方對于香港成熟的制片理念的高度認同。在内地制片環境存在一定弊端的現實狀況下,把香港制片經驗更好地融合進來,或能幫助内地電影業建立更完善的規則,使得作品可以在一個得到足夠保障的前提下得以被創作出來。

14位行業人士助力華語電影多元發展

電影産業工序複雜,既有制作層面的環節,也有創作層面的考量,同時還有評價體系的助推,技術體系的支援等等。電影從業者除了“編、導、演、制”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隊伍,在為電影創作、制作、宣發等提供有力的幫助。

這次進入“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名單的14位行業人士,他們分别在電影生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分别是:張宏,仲呈祥,張會軍,王黎光,王海歌,尹鴻,王丹戎,李行,趙非,鐘惦棐、饒曙光,郝戎,霍廷霄。

這14位行業人士,有的是專職電影工作者,有的在其它行業領域,但他們有共同的關注或者研究對象——電影,并且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做出了有足夠影響力的貢獻,獲得“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實至名歸。在14位著名行業人士當中,尹鴻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同時他也是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饒曙光是中國電影評論協會會長;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詳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等職務。他們都長期從事電影觀察與研究,為國産電影發展提出了諸多真知灼見。

郝戎是中央戲劇學院院長,為影視行業培養了大量人才;王黎光是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北京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多年從事影視音樂創作,作品《集結号》、《唐山大地震》分别榮獲第27、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王海歌是澳涞塢集團主席,在中國電影的國際推廣與傳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創辦的華鼎獎已經舉辦了32屆,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很強透明度與公信力的獎項,借助華鼎獎與澳涞塢的平台,華語電影多了一條順暢的口碑輸出通道。

據悉,“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評選,是1978卓越大獎舉辦的一項重要評獎。該獎項主辦方曾于2019年10月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主辦“新時代國際電視節”和“新時代國際電影節”全國優秀電視劇、導演、編劇系列評選活動,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