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前幾天逛知乎,看到這樣一個話題:

這個問題半年前比亞迪的DM-i訂單爆發,就出現在我腦子裡了,隻是我想的不是“抑制”與“被抑制”的關系,而是在DM-i系列已經大獲成功的背景下,具有類似技術的其它自主品牌,是不是也能在混動市場實作類似的成就,并由此從另一條路徑實作對合資陣營的逆襲,乃至對整個市場格局的重塑?

很顯然,題主站在了比亞迪的角度,而我則是由DM-i想到了整個自主陣營、以及整個市場的發展,有根本的立場差别,但追求的答案卻是暗合的:

如果吉利、長安、長城等品牌的新式混動車能夠大放異彩,那麼比亞迪DM-i系列的增長勢必會受到影響;

反過來講,勢頭如此迅猛的DM-i系列,如果真的能被抑制,說明其它品牌的銷量肯定也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考慮到這些混動車的價位較高,基本看齊、甚至超越同級别合資品牌的燃油車,自主陣營也自然實作了對合資陣營的逆襲。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有了這麼一個推理,那幹脆就把問題簡單化,順着那個知乎的問題來:近期發力混動車型的吉利、長安、長城們,能抑制比亞迪DM-i系列的增長嗎?

想要“阻擊”DM-i,需要做到什麼?

除了比亞迪之外,過去一年裡,釋出新的混動技術、車型或戰略的自主品牌,包括而不限于長城的“檸檬”、奇瑞的“鲲鵬”、長安的iDD以及吉利的“雷神”等等。廣汽傳祺在全新GS8上借來了豐田的THS混動系統後,在上個月的廣州車展上也釋出了全面混動化的戰略。

技術層面,這些品牌的混動系統各有特點,且和比亞迪的DM-i技術也不大相同。比如長城檸檬混動的變速機構裡有兩個擋位,奇瑞鲲鵬混動采用了3擋雙離合變速箱,吉利的雷神混動則依靠雙行星齒輪三個擋位,而長安的藍鲸iDD系統則采用了三離合結構(本質上還是基于一台傳統的6DCT雙離合變速箱)。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具體的技術差異不在這裡細說了,要聊透的話,每套系統都需要一篇長文來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它們基本都具備媲美比亞迪DM-i技術的油耗和動力水準,隻是實作方式和細節體驗略有差異,起碼在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之間,它們的混動技術不存在代差(長安藍鲸iDD采用的串聯結構比較傳統,實際表現還有待觀察)。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隻要能過海,大家并不在乎你是飛過去、遊過去、還是搭座橋走過去。在混動這個領域,多家自主品牌已經像比亞迪一樣,具備能媲美、甚至超越兩田混動的技術和産品,剩下需要真正PK的,就是綜合的産品力和成本效益了。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目前已經上市、或已經釋出預售價的新一代混動車型中,包括魏派旗下的拿鐵HEV、瑪奇朵HEV、PHEV,哈弗的H6S HEV和赤兔HEV,以及吉利的星越L Hi·X版,長安的UNI-K iDD PHEV版已經舉行了試駕活動,但還沒有進入預售階段,而早在年中就亮相的奇瑞瑞虎8 PLUS 鲲鵬e+ PHEV版,上市時間多次推遲,最近才進行了“限量預售”,但并沒有公布價格區間。

是以目前能夠拿來對比的競品并不多,考慮到比亞迪DM-i都是PHEV插電式混動車,目前堪稱直接對手的隻有WEY的瑪奇朵DHT PHEV,目前隻有HEV版本的拿鐵DHT和星越L Hi·X,則具有間接的競争關系。

已上市的直接/間接競品,對DM-有多大威脅?

先聊長城。

魏牌的瑪奇朵,是長城旗下首款搭載DHT檸檬混動的車型,今年9月底推出了HEV版本,但上市後表現平平,11月上險量隻有640輛。而11月中旬上市的瑪奇朵PHEV版本,近半個月裡的上險量也隻有146輛。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具體來看車型:瑪奇朵PHEV推出了兩個配置,純電工況續航均為110公裡,指導價分别為16.68萬和17.78萬,級别相近的比亞迪宋PLUS DM-i,價格區間為14.68-19.98萬,但如果隻看對應的110公裡續航兩驅版的話,它的售價區間為15.98-16.98萬,和瑪奇朵PHEV的差價在8千元以内。

考慮到相對較高的品牌定位(畢竟對應比亞迪的應該是哈弗,而WEY是長城旗下高于哈弗的高端品牌),瑪奇朵PHEV證明WEY是能夠在價格上和比亞迪的DM-i掰掰手腕的,不過比亞迪能夠通過較低純電續航的版本,把售價拉低到15萬以内,秦PLUS DM-i甚至低至11萬的區間,未來長城是否會把PHEV版本的價格拉進這個區間,将對後續銷量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除了瑪奇朵之外,長城旗下已經上市的HEV混動車型中,還包括拿鐵DHT(15.98-17.98萬)和哈弗赤兔DHT(13.88萬)。如果說瑪奇朵、拿鐵的品牌定位略高于比亞迪,哈弗赤兔應該就是比亞迪的同級競品了。

不過,赤兔HEV的定價,基本和同等配置、但尺寸大一圈的宋Pro DM-i相當,且不提新能源牌照和純電續航的優勢,DM-i系列在享受免購置稅補貼後,終端售價還是要比赤兔HEV低一級,預計也很難對DM-i系列産生影響。

而10月底上市的H6S DHT混動版,兩個配置的價格分别為15.49萬和16.49萬,它的尺寸級别基本看齊宋PLUS DM-i,沒有大電池組、充電功能、新能源牌照以及免購置稅的加持,H6S DHT的價格依然比51公裡續航版本的宋PLUS DM-i同等配置要貴近1萬元。如果H6系列未來推出PHEV版,售價無疑還會更高,想要動搖DM-i的地位,也就更困難了。

至于吉利的雷神混動,目前首款車型星越L HEV版進入預售狀态,預售價17.37萬,考慮到優秀的機械素質和整體品質,這款車雖然車身還是小于比亞迪定位中型SUV的唐DM-i,但兩者本質上已經可以視為對應的競品。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唐DM-i的價格區間為18.98-21.68萬,考慮到免購置稅的優勢,其純電續航52公裡的入門版,裸車價基本和星越L HEV相當,但考慮到功能配置的話,星越L HEV版對應的則是19.98萬的唐DM-i中配。

也就是說,如果不在意是否能充電的話,吉利雷神混動系統的首款車型星越L HEV版,已經做到了相比同級别DM-i競品更低的價格門檻。

當然,吉利的雷神混動也是包含PHEV版本的,能否在成本效益上達到、或超越比亞迪DM-i,就看增大電池組之後的價差,能控制在什麼程度了。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參考長城旗下的産品,WEY瑪奇朵PHEV的純電續航110公裡的PHEV版,相比同等配置的HEV版貴了11%,按照這個比例推測,星越L未來的PHEV版本,價格大約會在19.5萬元,恰好和同等續航、配置水準的唐DM-i看齊。

由此可以推斷,吉利未來的混動産品,PHEV版本是有可能在價格上看齊比亞迪DM-i的,而它的HEV版本即便缺乏購置稅補貼,也依然有希望具備比同級DM-i車型更低的價格門檻。

當然,單單這一點不代表吉利就能動搖比亞迪的地位,但是目前蒸蒸日上的DM-i系列,還是面臨着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

DM-i插電模式的優勢,并不保險

除了省油之外,能上綠牌、能純電續航、享購置稅補貼也是DM-i系列的核心優勢,但國家對PHEV插電混動的扶持政策卻并不穩妥,之前已經傳出上海在2023年就将不再給PHEV車型贈送新能源牌照,而随着銷量規模的迅速提升,國家對PHEV車型的購置稅補貼也有可能随之取消。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雖然不确定何時會發生,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幾乎可以肯定會成行。

而和吉利、奇瑞、長城能夠相容HEV、PHEV的混動系統不同,比亞迪DM-i系統的結構最為簡單,成本也更容易控制,但是整體對電池依賴較高,後續也就較難相容HEV版本。即便基于這一套技術推出HEV版,動力、油耗乃至整體的NVH表現,也可能會打折扣。

這種情況下,DM-i系列的優勢遭到削弱,而其它HEV混動車型在價格上的優勢得到凸顯,混動市場的競争态勢,就可能發生新的變化。

此外,比亞迪現在在純電動車以外的重心,已經全部集中到了DM-i系列上,這是因為它本身的純燃油車型銷量規模非常小,在DM-i銷量爆發之後,純燃油陣容甚至可以直接放棄。

起跑慢一拍的吉利、長城們,能阻擊比亞迪DM-i嗎?

而類似吉利、長安、長城、奇瑞等品牌,銷量重心則依然在燃油車型上,是以在推出混動車型時,這些品牌還要避免對自身燃油車型的沖擊,是以混動版本的定價自然不會很激進。

而一旦這些品牌在純燃油市場的地位受到比亞迪DM-i的威脅,它們在混動領域無疑也會逐漸加碼,并逐漸進入内卷狀态,屆時混動市場又會是怎樣的格局,現在就很難說了。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