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共産黨曆史:(1)東方欲曉

作者:偉哥百科知識

#請回答,你的年度知識點#

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列強為争奪在華利益,支援各派軍閥各霸一方,使中國陷于分裂和動亂之中。不少人試過種種救國方案,情況卻一天比一天糟。要救國,就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1915年9月,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為标志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發起一場向封建禮教全面挑戰的新文化運動,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學。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這在當時有着巨大的進步意義。新文化運動激烈批判封建主義的正統思想--孔學,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閃電,沖破阻遏新思想的羅網,在社會上掀起一股革命的、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917年,列甯上司的俄國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由共産黨上司的,勞工、農民當家作主的新國家,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這使正處在苦悶和黑暗裡的中國的先進分子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給他們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争以新的啟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中國開始出現一批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1919年5月4日,為抗議“巴黎和會”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在中國

山東播取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北京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舉行集會、遊行示

威,遭到北洋政府的鎮壓,大批學生被捕。6月5日起,上海六七萬勞工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勞工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随後,勞工罷工、學生罷

課、商人罷市的抗議活動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國。北洋政府迫于壓力,不得不釋放被

捕學生,罷免親日派官僚。震驚中外的五四愛國運動,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姿态,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19年,李大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文,比較全面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理論。1920年9月,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的國家表明他已從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湖南學生運動領袖毛澤東在第二

中國共産黨曆史:(1)東方欲曉

陳獨秀

次到北京期間,悉心搜尋并閱讀中文版的共産主義書籍、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鄧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來,以及早年參加孫中山同盟會的董必武等一批人,也先後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積極投身到現實鬥争中去。注意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勞工運動相結合,進而孕育産生了無産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産黨。

最早提出在中國建立共産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钊。1920年2月,李大钊在陪同陳獨秀去天津的馬車上,和他共同商讨了在中國建立共産黨組織的問題,史稱“南陳北李,相約建黨”。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産黨早期組織,取名就叫“中國共産黨”: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産黨小組”。随後,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的先進分子,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的先進分子,也相繼建立了共産黨早期組織,努力開展宣傳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實際問題、在勞工中組織工會等活動。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各地共産黨早期組織的代表齊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興業路76号),他們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焘、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派遣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着當時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列席當天會議。

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共開了6次會議,由各地代表報告工作情況,讨論黨綱、宣言。7月30日晚,第六次會議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侵擾而被迫中斷,代表們不得不分頭轉移到離上海不遠的浙江嘉興,在南湖一艘租來的遊船上完成了最後一天

的會議。會上确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産黨”,繼續讨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第一個綱領等檔案、明确了黨成立後的基本任務是開展勞工運動;要求重視組織新式的産業工會,改造舊式的手工業工會,要求組

中國共産黨曆史:(1)東方欲曉

董必武

中國共産黨曆史:(1)東方欲曉

織勞工學校加強對勞工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吸收勞工加入共産黨;要求加強黨對宣傳工作的上司,強調黨在鬥争中“隻維護無産階級的利益”。

這次會議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會議選舉産生了黨的上司機構--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李達、張國焘分管宣傳群組織工作。由于黨的一大是在7月召開的,黨中央後來将7月1日定為中國共産黨建黨紀念日。

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決議、宣言,在理論上直接吸收了當時可能接觸到的馬克思、恩格斯、列甯著作中的思想。在黨的名稱、黨的奮鬥目标群組織原則、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等方面,都與世界無産階級政黨保持了一緻性,進而在落後的舊中國的政治經濟環境中産生了先進的無産階級政黨的綱領群組織原則。中國共産黨成立時組織雖小,但性質很明确,起點很高,很快便融入了世界無産階級革命潮流。

中國共産黨在創立時隻有幾十個人,卻是近代先進生産力的代表--中國勞工

階級的先鋒隊。黨的早期成員大都是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二三十歲的青年知識分子,基本上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活躍分子。這些人中有的出身貧寒,也有不少出身殷實家庭,他們投身革命并非迫于個人生計,而是出自心中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他們有思想,有才華,有抱負,有膽識,共同站在新文化運動的起點上,懷着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理想信念,參加中國共産黨,立志要為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鬥終身。追根溯源,這就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雖然這時黨的力量還很弱小,但它毅然決然地肩負起改變中國命運的曆史使命,開始艱苦卓絕的鬥争。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在風雨如磐的中國大地上點燃了一個新的革命火種。這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人民在漫漫長夜裡看到了東方欲曉的曙光。自從有了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貌便煥然一新。

謝謝觀看,記得點贊

選自歐陽淞《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共産黨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