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新征程和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建構中審視企業文化的創新發展,12月26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聯合主辦,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和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企業黨建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五屆問道玉淵潭學術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如期召開。來自各主辦機關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中鐵集團等百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上司和青年學子參加了會議。
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李中奇代表主辦機關緻辭,李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中國企業是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重要領域,其重大成就、曆史經驗和未來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強大而物質基礎、經濟支撐和文化内容。這次論壇充分彰顯了我校的融合優勢方向,為學校和相關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活力。
在大會發言環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陳凱龍教授就發揮好黨組織的優勢和實作黨的上司和公司治理相統一問題指出: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好黨組織政治引領優勢,思想固魂優勢,組織落實優勢,黨風表率優勢,群團聚心優勢,監督管控優勢,就必須堅持黨的上司與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上司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還必須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深度融合,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建工作的成效。
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強教授分析了企業黨建的複雜性,指出企業黨建在把握方向領域的重要作用和黨對企業的上司應該展現的差異性和體制機制問題,要求合理應對駁斥黨對企業上司的各種錯誤言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機關黨委副書記劉志明教授結合建黨百年的曆史成就,就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文化建設核心價值及其在企業文化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實踐的原則,深入調查研究,依靠企業職工群衆,就可以創造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北京大學周良書教授結合黨的百年曆史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曆史決議,認為黨不僅懂得總結經驗,而且對待經驗現在也有自己的“經驗”了。這個“經驗”就是運用“曆史決議”,實事求是總結黨的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經驗教訓,在重大曆史關頭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以便對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北京大學王久高教授聚焦會議主題,指出十八大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我們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培育人類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空間,我們要結合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培育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在培育人類文明新形态中提供物質支撐和文化力量。
中央紀委中國紀檢監察學院王希鵬教授分析了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工作發生的巨變的基礎上,重點指出了企業黨建要圍繞強化政治監督;履行好監督基本職責、第一職責;推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精準運用“四種形态”,做到“三個區分開來”;糾治“四風”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促進企業各類監督貫通融合,不斷增強監督治理效能等内容展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志明研究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曆史經驗進行了深入的精彩闡釋,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經驗與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及其曆史經驗的重大關系,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這一重大結論提供了深度的證明。
北京師範大學馮留建教授在梳理了黨上司發展民營企業的發展曆程,指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不斷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培育内部生長力量、弘揚企業家精神等,推動了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梳理中國民營經濟改革的百年曆程,對于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增強經濟活力、促進科技創新,有着重要曆史啟示。
天津大學現代化研究中心的朱康有研究員認為:“國學”融入企業黨建文化自然是大勢所趨。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之後,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的融合研究至今形成了一個熱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際上提出了企業黨建文化融入“國學”的緊迫性問題。
華僑大學薛秀軍教授認為不斷重新認識、了解、把握、發展、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國現代化能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形塑并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發展。中國要向世界展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意義的價值圖景,就必然要求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實作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
北京建築大學張國教授認為,要更好地落實習近平關于民營經濟重要論述主要涉及民營經濟産生與發展的背景、黨和政府對民營經濟的立場、民營經濟同公有制經濟的關系、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民營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等内容,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
中國實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儲糧集團教育訓練中心原總經理楊建國研究員認為要把安全和經濟綜合考慮,确立公共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标的理念,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安全經濟學。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企業黨建研究中心姚洪越主任圍繞企業黨建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其化解路徑,闡釋了黨的初心使命宗旨在企業黨建中的根魂作用,指出要通過黨的高品質建設引領黨的組織人員與公司治理人員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融合的任務,實作企業的高品質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研究所學生公共課教研室杜凡主任圍繞如何在企業中倡導“絕活”文化這一話題,指出要通過練就絕活絕技來推進工匠精神和修身養仁、涵養品格的互相支撐。
中鐵工服蘇葉茂書記結合本公司的紅色文化基因,結合“六廉”興企,守正創新的公司文化,重點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不想腐”體系建設的經驗和思考,為如何在企業黨建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鮮活的優秀範例。
東北師範大須馬勇博士圍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這一論題,指出要通過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與制度化,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政策體系、健全志願服務活動體系,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促進引領的效果。中國政信研究院劉恺圍繞百年大黨的終極使命和治理智慧,指出企業要學習中國共産黨的精神和智慧,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無神論學會南方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亢就道德是赢得人心的根本之一話題,認為道德自覺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要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此外,陝西科技大學趙潔和北京工商大學陳海洋等青年學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問道玉淵潭”學術論壇立足聚焦文化建設鮮明主題,結合企業這一國家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把文化建設研讨走向一線、深入基層,紮根中國大地推動學術發展的重要探索,是實作企學研相結合,提升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