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近日蔚來李斌那句:“不明白為啥還有人買燃油車,是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的言論語驚四座,引發了不少群眾“胡不食肉糜”的吐糟。

先抛開購車的成本不談,阻擋消費者們購買電動車腳步的最大痛點,說白了還是充電。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而把這充電問題詳細展開,最關鍵的就是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品牌的充電網絡布局、以及快充技術這三大問題。

01

續航裡程多少才夠用?

先說電動車續航裡程,就像大部分人手機明明滿電出門還得帶個充電寶,電動車使用者也是一樣,續航焦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手機沒電了,現在滿大街是共享充電寶,就算沒有,大不了就拿回家再充;但電動車就不一樣了,這麼大個家夥,說趴窩就趴窩,沒電的時候根本不給你找充電樁的機會。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以日常通勤60公裡來算,一周五天就至少需要300公裡,但是考慮到現在産品标稱的都是NEDC工況,實際駕駛時複雜的路況,續航至少得要打個8折,而到了冬天,恐怕就得打個5折。

是以,18年市場上50%的電動車續航裡程尚且落在300~400公裡這一區間,到了21年,主銷車型就基本達到了400~600公裡。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除了考慮實用性,長續航裡程也是各大品牌彰顯技術實力的一大工具。廣汽埃安LX PLUS官宣的裡程達到1008公裡,蔚來ET7的最大續航也将達到1000公裡。

除了這兩個明年才能傳遞的期貨,已經開啟傳遞的極氪001,極狐阿爾法S,小鵬P7,埃安V PLUS等車型的最大續航版本也達到了700公裡以上。

當然長續航版本同時意味着價格也更高,是以大部分使用者還是會在價格和續航之間權衡。

比如小鵬P7在2021年11月出的新款,選擇在480km和670km兩個版本的基礎上進行更新就相當說明了問題。

02

充電樁夠用嗎?

充電網絡方面,根據充電聯盟的資料,截止10月末,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達到106.2萬台,10月同比增長59.4%。

而2021年1-10月國内純電動車型上險則為168.9萬台,同比增長了195%。

由于2021年新能源市場超預期的火爆增長,短期内充電網絡的擴張尚且還是有些脫節。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根據央視财經報道,21年前三季度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552萬輛,按此測算,車樁比超過了5:1。

并且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仍舊存在區域不均衡的特點,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TOP10地區的公共充電設施占比達到71.6%。

是以平時在市區行駛或者周末去郊區遊玩問題不大,但是如果小長假想去别的城市全家出行,那還是要三思而後行,至少得先地圖找找目的地城市的充電樁在哪裡。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03

充電一次要多久?

除了普及充電網絡,加快充電速度,減少使用者的等待時間也是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重大環節。

先不考慮在充電站等待的時間,17年行業普遍從20%充到80%的時間還是60~120分鐘,21年已經迅速下降到了30~40分鐘,以及40~60分鐘。

最快的就屬埃安釋出的“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裡“的超倍速電池技術,據廣汽介紹,超級快充技術分為兩個版本,分别是3C和6C。

其中6C版本0%-80%電量的充電時間為10分鐘,30%-80%電量的充電時間為5分鐘,堪比加油的速度。

但是要真正實作這個速度,一是需要電動車上配備石墨烯基的電池,二來需要比對最高480kW功率的充電樁。

是以從技術研究到商業推廣,還有一定的距離。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另外為了提升使用者的充電體驗,各大品牌在努力研究和推出便捷式充電槍,甚至直接省去使用者尋找充電槍并進行充電的這個動作。

比如特斯拉辣眼睛的充電“蛇“,以及寶馬和智幾的無線充電等等。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總結:

随着電動汽車價格成本的下探,以及各個使用環節使用者體驗的提升,電動汽車的需求将更快的得到釋放。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提升至13%,2022年滲透率超過20%基本上是闆上釘釘的事,提前沖擊25年25%的規劃也存在相當大的可能性。

是以,2022年,當周圍十分之一的小夥伴都開上了電車,你還會躊躇猶豫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 / END / ————

分享獨立觀點與行業洞察

行業趨勢| 新能源動态

智能汽車| 前瞻技術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新勢力這一年:說好的洗牌,怎麼越洗越多?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蔚來走量,卷王之王

2022了,電動車的“裡程焦慮”還在嗎?

11月新能源車型銷量出爐,MINIEV穩坐第一,比亞迪上榜最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