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像浩瀚的書海,人有我自由馳騁;國文像平坦的草原,承載着我無數的希望;國文更像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當生命與靈魂相結合時,你才會發現:其實,文學的熏陶從未離開……
從鑿壁偷光到頭懸梁,錐刺股,從範進的喜極而瘋到孔乙己的悲劇,從孫山屢屢落榜到孔子四處求學……種種事例無一不表現了文學的魅力,國文書本中的知識總是充滿了夢幻,有點虛無缥缈,難以捉摸。我多想用我智慧的行囊去收集書海中五顔六色的貝殼,但似乎沒那麼簡單。
在國文的古詩中蘊含着無數的哲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因為有國文在我身邊為我引路,讓我習慣黑夜的眼睛接受光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發現了,原來世界是這樣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稚嫩的芽兒隻有在拼盡全身力氣突破種皮,曆經風吹雨打後,才會綻放出絢麗奪目的鮮花;蛹隻有在帶着濕漉漉的身體破殼而出後,才能幻化成翩翩起舞的彩蝶;幼鷹隻有在經曆一次又一次的折翼之痛後,才能擁有翺翔于天空的矯健身姿……
同樣,學習國文并不隻能在課本中得到,外界的文學知識似乎沉浸在為人處事中,隻有把國文融入生活,才真正算是接受了文學的洗禮。
當我想亂扔紙屑時,我聯想到一篇文章《地下森林斷想》,若人人都不保護環境,都破壞資源,那我們的世界終有一天會沉入地底;當我想把責任推卸給别人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改變了主意;當我有不懂的問題但礙于面子不去問時,孔子的“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發現自己錯了,要虛心求教。
這一切都源于文學,源于藝術,而國文有來源于生活;是國文讓我懂得很多,發現很多,文學經典中的種種人物,他們勵志的故事其實我要奮勇向前!
國文的内涵在于領悟,數學的真理在于了解,英語的流利在于嘗試。真因為有國文的鋪石加瓦,才讓我的學習生活如此的多彩,我的人生因為有文學的加入而更加精神。
二十一世紀的芊芊學子,我們把國文的真谛領悟的徹徹底底,發揮的淋漓盡緻。看吧,國文從我們身邊輕輕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