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珅的頭腦有多厲害?看完這三個小故事,對和珅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和珅的智慧】和珅為何在乾隆朝最受寵,講三個小故事給大家聽: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後鈕祜祿氏病逝。乾隆悲痛欲絕,茶飯不思,在太後寝宮坐了三天三夜。

衆大臣紛紛勸谏:“皇帝節哀呀,保重龍體呀,以國事為重呀!”勸谏之詞,大都是一些司空見慣,耳熟能詳,聽了幾百遍的話,沒什麼說服力。

和珅的頭腦有多厲害?看完這三個小故事,對和珅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而寵臣和珅卻一言不發,也不勸乾隆節哀,保重龍體之類的貼心話。和珅隻是默默地跪在那裡陪伴乾隆,也不思飲食,三天下來,面無血色,好似大病一場一樣。乾隆帝看到和珅憔悴的模樣,頓感欣慰,更加寵信和珅了。

都說和珅善于逢迎,拍馬屁,其實這也是個技術活,和珅不發一言,卻勝過千言萬語,這就是他的伴君智慧,他表忠心、拍馬屁的智慧。

第二個小故事:和珅3歲喪母,9歲喪父,多虧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和珅、和琳,他們兩兄弟才能免于被趕出家門,有機會讀書。

和珅無父母相依,少年時嘗遍了世态炎涼,人情的冷暖,是以他刻苦讀書,立志要出人頭地,盼望着來日金榜題名,擺脫窘境。和珅日日苦讀,在他的努力下,他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甚至還懂點英文,四書五經更是熟讀百遍,牢記于心。

和珅少年時的老師吳省欽,見和珅志向不凡,而且城府很深,便傾其所能地培養和珅,甚至還給予生活、财物上的相助。

後來,和珅靠着自己的才學,博得了乾隆的賞識,先是做了乾隆的禦前侍衛,後乾隆頒下恩旨,讓和珅走入仕途為官,成為乾隆的寵臣。

有一天,老師吳省欽突然來到和珅府,見面就給和珅磕頭,要倒拜和珅為師,一下把和珅給搞蒙了。等和珅問清原委以後,才知道吳省欽屢屢參加科考,卻屢試不中,想起從前與和珅的師徒關系,便想走他的門路,讓和珅幫幫忙。

和珅倒也重情義,決定幫老師一把,并且讓老師走正常的科考途徑考中。原來,和珅用的方法就是押題。

和珅的頭腦有多厲害?看完這三個小故事,對和珅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和珅此人很聰明,通讀四書五經,他拉攏、買通乾隆的貼身太監,在乾隆出考題之前,從太監那裡打聽到乾隆帝最近都在讀什麼書,讀的是書中的那一頁,同時對乾隆近日關心的人和事,作認真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揣摩,和珅竟然準确地猜出了乾隆帝的題目,便不着痕迹地幫助吳省欽于乾隆二十八年考中進士,走上仕途,最後官至左都禦史。

這就是和珅見微知著,善于揣摩、推測的智慧,是以乾隆帝的心思,和珅摸得最清楚,和珅摸透了上司的心思,次次都能迎合到點子上,事情辦的自然令乾隆滿意。

第三個小故事:乾隆帝晚年最寵愛的惇妃,比乾隆帝足足小了35歲,不僅年輕,而且貌美,是以深得乾隆帝的寵愛。但後宮妃子,往往都會恃寵而嬌,惇妃也不例外。

惇妃就仗着有皇帝的寵愛,時常打罵下人,把其他妃嫔不看在眼裡。乾隆四十三年,有一次竟因一件小事,惇妃把一個宮女給活活打死了。

這事一下子傳揚起來,宮内宮外議論紛紛。乾隆帝為了顧及自己的名聲,向世人表明自己公正賢明,不徇私情,說要廢了惇妃。為此,乾隆還特意說:“惇嫔平日受朕恩眷較優,今既過犯,即不能複為曲宥;臨禦四十三年以來,從不肯有溺愛徇情之事。”

乾隆準備表演一出大義滅親的場景,但和珅卻看出乾隆并不是真心的,是以乾隆的這出戲,需要有人來配合。而這時惇妃一看老皇帝怒了,心中害怕,便急忙求和珅幫忙。

和珅的頭腦有多厲害?看完這三個小故事,對和珅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和珅善于察言觀色,他料定乾隆隻是一時之怒,懲罰惇妃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但廢了惇妃,乾隆日後必定後悔。是以,和珅就上奏勸阻,以惇妃之女十公主尚在襁褓之中,需要母親的照顧為由,同時,惇妃打死宮女,也不能全怪惇妃,宮女、太監們也有一定的責任。

是以,和珅請求乾隆降惇妃為嫔,如此一來就保住了惇妃的名分。過了一段時間,風頭過去了,乾隆一高興,惇妃重獲恩寵,再次升為妃。惇妃為了表示對和珅的感謝,便以十公主與和珅之子豐珅殷德定下親事作為給和珅的回報。

自此之後,惇妃感念和珅,宮裡但凡有個風吹草動的,就及時派人通知和珅,惇妃成為和珅安插在乾隆身旁的眼線了。和珅一舉多得,辦事、處世的智慧的确了得。是以說,和珅縱然貪墨,受人诟病,但他也有很多過人之處,精通不少處世、伴君的大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