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複雜而多面的。是以,對某個人物進行評價時,不能簡單而籠統地将其歸為“好人”或者是“壞人”;而應該用辯證法的方法,通過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曆史人物進行分析和評價。
正如,有人認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是,卻無法否認的是,朱棣是一個好皇帝。他在位期間,做出了許多的成就,将明朝推向了發展的高潮。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稱帝之後,将長子朱标冊封為太子的同時,也将其他的兒子冊封為王諸侯王。在朱元璋衆多的兒子中,朱棣從小就表現出非常聰慧的才智。是以,朱元璋在冊封衆子時,就将朱棣冊封為燕王,駐守非常重要的北平。
即使是位高權重的皇太子,也無力阻擋疾病的到來。明朝建立不久,備受朱元璋寵愛的太子朱标,就在一場疾病中喪命了。按理說,朱标去世之後,朱元璋應該在自己的兒子中,再選出一個人來當太子的。
但是,朱元璋直接跳過了自己的兒子,将朱标的長子朱允炆,冊封為皇太孫。是以,朱元璋去世之後,按照他的遺诏,朱允炆越過了自己的叔叔們,登上了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然而,朱允炆僅僅當了四年的皇帝,就被朱棣篡位了。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的理由,發起了“靖難之役”。在衆多帳下衆多謀士和将領的輔佐之下,朱棣領兵攻入了南京的皇宮。
起兵謀反的朱棣必然是要斬草除根,永絕後患的,但是攻入皇宮後朱棣卻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任何蹤迹,朱允炆失蹤了。為了找出朱允炆的下落,朱棣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捕,将曾經侍奉朱允炆的後妃、太監和宮女們,都殘忍地斬殺了。
一些受到朱允炆重用的官員和謀士,因為被懷疑幫助朱允炆逃亡,也被朱棣以各種罪名殺害了。因為朱棣的這些殘忍的行為,許多人都認為:朱棣不是一個好人。
朱棣的上位過程,的确不光彩。在信奉正統的古代,篡位的朱棣,受到了許多人的猜疑和不喜。或許,也正是因為此,成為皇帝後的朱棣,頒布了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和指令,用真是的行動向朝臣和百姓證明:自己是一個好皇帝。
朱棣在位期間所創立下的成就,是展現在多方面的。其中,修撰《永樂大典》、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這三件事情,是最能夠展現朱棣的成就的。
知識的傳承,離不開史書典籍的記載。朱棣登基之後,就任命解缙、姚廣孝等人,主持編撰了《永樂大典》。這本著作,涵蓋文學、天文、醫術、占蔔、戲劇、農業、工藝等衆多領域的知識。明朝以前幾千年來産生的知識财富,都會彙集在了《永樂大典》之中。
是以,《永樂大典》也被稱為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修撰,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兩千多名人員參與,耗時六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必要耗費巨大的錢财和物資。倘若沒有朱棣在背後提供支援,是不可能完成的。
著名的北京故宮,有着六百多年的曆史。其實,北京故宮,也是在朱棣的主持之下,才建立起來的。朱元璋稱帝之後,将都城設在南京。位于江南的南京,氣候宜人,的确是一個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着更加長遠眼光的朱棣,則認為:位于北方的北平,比南京更适合當一國的都城。當時,被驅趕出中原的蒙古族,在北方虎視眈眈,随時都有可能發起對中原的進攻。朱棣在北平當燕王的時候,曾經多次與蒙古族的軍隊交戰。
他認為,倘若将都城設在北平,必能更好地掌控全國的政局,更能更好地抗擊蒙古人的入侵。于是,在朱棣的授意下,姚廣孝開始主持設計北平的宮殿。經過十幾年的設計和建造,才建成了北平紫禁城的雛形。此後的幾百年,紫禁城不斷擴大和完善,最終成為了如今的故宮。
此外,朱棣還派鄭和七下西洋,向外國宣揚中華民族國威的同時,也引進了許多外來的食物、文化等,極大地豐富了明朝百姓們的生活。朱棣在位期間,通過施行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創造了“永樂盛世”。
朱棣能做出這麼多的成就,除了他本身有着非常傑出的才能之外,還因為他的身邊,有着能力出衆的良臣謀士。閱讀《明朝那些事兒》,就可以了解到朱棣在位期間真實的曆史人物和曆史故事。
可以知道,朱棣遷都北京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鄭和七下西洋,都帶回來了什麼。非常推薦購買《明朝那些事兒》,閱讀簡潔易懂的文字,了解明朝的真實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