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副總裁劉松:工業網際網路如何驅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全球範圍内正興起新一輪資訊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産物,如何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深入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現代制造業的未來将何去何從?

在近日的2018第一财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裡雲副總裁劉松發表了《工業網際網路驅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下一個10年是軟硬疊加,硬科技和大資料、人工智能結合,新技術、新模式與實體世界疊加的10年。未來制造業必須以開放平台式的生态,形成一個可營運的網絡,去推動自己的發展。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是服務業,很有可能變成娛樂業、IP業這樣的行業。

阿裡巴巴副總裁劉松:工業網際網路如何驅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以下為演講實錄整編——

工業網際網路如何引導制造業的轉型?我将跨多個行業來講述,比如自動化行業、IT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等等。

自2016年2月1日中國工信部啟動工業網際網路聯盟以來,我就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了近兩年半時間。工業網際網路裡各種工業企業,從礦山行業到汽車行業、家電行業,我大概也見過一兩百個大型的制造業企業,看他們利用工業網際網路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兩年多以前,工業網際網路這個詞還在冰點以下,今年開始,工業網際網路變成一個特别重要的風口。我們看到網際網路企業、技術提供商非常熱情地在推動,而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業卻仍然紋絲不動。實際上,我們很多制造企業沒有意識到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怎麼幫助制造業,這是一個世紀難題。

過去十年新經濟憑什麼逆襲?

首先,我們先從十九大報告看看科技創新發展的機遇是什麼?對于制造業來說,網際網路、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怎麼去與實體經濟做融合?今天我們制造業面臨的全球趨勢是什麼?

新一代資訊技術會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發展的一個大風口,包括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它們之間有非常大的交叉。過去10年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或者新經濟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就發生了一件事。2007年iPhone第一代手機上市,意味着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個時代就是智能手機連接配接人的滲透性,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購物、娛樂方式,可以說是我們上一個10年線上版的數字經濟。

下個10年跟上個10年有多大的不同?上一代有四個關鍵的技術,搜尋、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以及社交媒體。這四樣東西在過去10年滲透到全世界30億人,全中國差不多接近10億人。但是下一個10年,我們看到的是軟硬疊加,硬科技和大資料、人工智能的結合,尤其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

上一個10年,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APP,沉澱了大量的資料,這是數字世界的基礎。今天網際網路公司能不能幫助制造業解決問題?我想最關鍵的情況就是你怎麼去利用平台的營運模式,用新一代的平台型的技術,包括大資料、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的技術,結合你的商業創新,幫助制造業。

為什麼新經濟能夠在商業模式和場景方面,在過去接近10年時間裡反轉了我們的商業模式?10年以前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是看美國和矽谷。今天,矽谷和亞馬遜、臉書這些公司都驚訝于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産品創造力。

這裡面有四個特點,第一點是我們的政府在推動新模式的時候,有非常大的包容性。這點的包容性超過了世界上任何的國家;第二點政府在推動新模式與舊的模式之間有一些沖突的時候,他們能夠把握階層之間的一個平衡。是以到今天為止中國還是能夠把網約車和計程車能夠在一個馬路上通行;第三點關于增長和發展,在過去40年中國,我們這個國家也好,我們的企業家也好,我們認為增長是解決增長的非常重要的辦法;最後一點我們需要全球視野配置資源。

網際網路公司能帶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我們說一說工業網際網路。整個網際網路技術向工業的滲透,是這一輪資訊技術與自動化技術融合的一個最大的關鍵點。

大家可能聽說過“數字雙胞胎”這個概念。它的大邏輯就是我能夠把整個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營運、供應鍊到消費者全過程全部有個數字映象,然後在這裡面去模組化。

我們意識到在比特世界做的任何的嘗試和測試,要比在原子實體世界運送實體的物品,包括改變物品的實體形态的成本差不多低百倍到萬倍。這是數字雙胞胎的背後的理念,是工業網際網路未來長遠的一個前景。

就目前的具體優先級來說,首先,數字營銷,對中國的所有企業來說,都是特别需要補的一課。因為我們在品牌、C2M(個性化定制)時代沒有做太多的投入,導緻我們太多的制造業把貨交給管道就結束了,永遠不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麼。

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帶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一條線是一套新模式+新業态,就是像網絡化營運,C2M,然後通過客戶第一的模式來逐漸沉澱,怎麼去幫助消費者。另一條線就是新技術:大資料、雲技術和物聯網、人工智能,這四樣東西能夠幫助制造業解決一些特定的生産力問題與管理提升。

具體來說,我們用微笑曲線稍微解釋一下工業網際網路最重要的解決哪些問題?移動網際網路的過去這幾年,從根本上來講,無論是千人千面、大資料還是APP商店,這些東西本質上是用網際網路作為媒介,連接配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世界,解決消費者喜好與商家供給能力這樣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工業要解決這個問題,未來用C來牽引B,用B來牽引M。

對于中國的制造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第一個,在工廠裡面如何解決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內建?下一步我們在業界裡面最重要的化學反應,發生在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技術的重度混合,它不再以過去的慣性經驗,而是以資料和智能提升生産過程。我們把這些叫做“消除資源的不對稱”。

第二個也非常重要,中國企業在R&D方面的投入,平均是美國企業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中國今天平均有15%的制造業有R&D的。在上一個18年裡面,就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的18年裡面,我們以外向型的加工成為世界工廠的時候,在核心模式,核心生産裝置,核心元器件上欠了R&D很大債。

這是今天中國最重要的反差。今天我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有潛力與塑造自己的技術體系、商業模式、經營理念,這一點在網際網路行業做到了。類似地,在未來幾十年,工業體系需要在運用新技術的同時重塑自己的營運模式。

制造業面臨的機遇在于,今天中國的這些被數字化的10億消費者,5年之後中國可能有5億的中産階層的新的體驗要求。小米手機已經驗證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如何在垂直工業領域發生變化。

未來制造業有可能變成娛樂業

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我們介紹一下阿裡巴巴做了哪些實踐。

第一個,純粹從電商領域延伸到了制造領域,建立了以淘工廠為代表的C2B模式。

阿裡巴巴過去幾年一直在推動一個事情——淘工廠。目前主要聚焦在服裝、時尚這些行業裡。我們看到今天已經有兩萬五千家淘工廠,每天有上千萬的交易額。

今天在大的淘寶上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淘工廠的方式,由淘寶上的大賣家,通過智能手機找到一個能夠生産特定産品比如說女士的上裝、外套的生産基地,去給一個不見面的生産商去生産。淘工廠未來的消費鍊和可配置的模式,會變成C2B的模式。

第二個領域,就是我們的工業智能。

我們過去兩年做了一件事情,是美國人、日本人、歐洲人都沒有做過的,就是我們相信并把我們的算法工程師和大資料工程師派到工廠中的房間裡面去。這件事情産生了極大的化學反應。

今天,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大規模的自動化裝置,我們的鋼鐵企業80%、90%的裝置是進口自動化裝置,我們90%的機器人是進口的,但是多數時候都不知道它背後的軟體與模型經驗是什麼。

我們阿裡在推動的一個産品叫“ET工業大腦”,即把所有的生産線的資料,整個生産級别收集來以後,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給它出一個更好的工藝參數的推薦,就像可樂的配比是什麼,在化工生産中、輪胎生産中也有更好的配方。

這件事情一開始遭到了很多客戶企業主管,工程師的反感和抵制,他們說你們根本不懂工業。但在後來80%的驗證裡面發現,用大資料和人工智能在這些行業裡面給出來的工藝參數,可能比一個工程師幾十年的經驗更好。

今天在某些領域,在接近一半的核心生産力方面,大資料、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可以發現新知識的,而且能夠比人更快發現新知識。而目前還有一些自動化廠商不願意開放資料,可能是我們很多工業企業還不了解更大範圍資料的收集,會産生更大的關聯和價值。

最後我要提下智能化的産品的更新。今天我們看中國已經是最大的智能手機的消費國,也是生産國,但是未來的智能産品包括智能汽車,中國一定是最大的消費國和生産國。

還有一些産品也正在經曆新發明新發現。比如說智能硬體裡面有可以直播的烤箱,中國每天有五百萬女性給自己的子女烘焙,一方面是曬朋友圈秀愛心,一方面是為了讓子女吃的放心。她是不是能夠把所有直播放到直播上?這可以帶來很大的流量,生活方式作為一種IP。

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是服務業,很有可能變成娛樂業、IP業這樣的行業。制造業向IP行業靠攏,會變成一個個性化的,有明星品牌的,有個人性格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在智能硬體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從整個的工業網際網路帶給中國的時代機遇來看,集中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态。我們看到工業網際網路帶給制造業的機遇是:理念、模式和技術全面的全面更新,以及未來新技術對于實體世界的重塑。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5-26

本文作者:ARC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研究院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