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這天下間共有三大行書:“古今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迹早湮沒在唐太宗昭陵裡。第三行書是蘇東坡《寒食帖》,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流落東瀛,回歸後現在藏本真僞難辨。唯一完好幸存的是天下第二行書,原本至今猶在。
這就是唐代顔真卿手書《祭侄文稿》真迹尺寸28cm×80cm,全文共234字,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是曆史為我等華夏子孫所留下的一件價值連城的無雙瑰寶。
而許多人并不知道的是,這件無雙瑰寶的背後,還埋藏着一段精衛啼血氣貫長虹般的故事,血色曆經千秋,感人仍入至深!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自封為大燕皇帝。
東都洛陽氣象萬千,巍峨的宮殿裡,肥胖的胡人坐上了他垂涎已久的寶座,一時意氣風發趾高氣揚。他此時一定沒有想到,沒過多久,就會有個人指着他鼻子劈臉怒罵:“你這放羊的胡兒奴隸,你這臊羯狗……”
當面痛罵他的這位猛人後來死了,可他的名字,被文天祥寫進了他的千古絕唱《正氣歌》裡:“為張睢陽齒,為顔常山舌。”此人正是顔常山,真名顔杲卿。來自#山東臨沂#著名的顔氏家族,是大書法家顔真卿的從兄。
安史之亂前,顔杲卿長期在安祿山部下,原任範陽戶曹參軍,後受安祿山提拔,命為太守,鎮守常山(今屬河北石家莊)。而顔真卿則是平原太守(今屬山東德州),同樣也在節度使安祿山轄區。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和史思明舉兵叛亂,聲勢浩大,叛軍很快攻占了河北二十四郡中的二十三郡。
唐玄宗驚慌失措地悲歎:“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又後來,玄宗聽說隻有北地平原太守顔真卿還在獨自堅守時,又歎道:“朕不識顔真卿形狀如何,所為得如此!”
就在玄宗感歎聲中,叛軍氣勢洶洶南下而來,升平已久、不知刀兵為何物的北地州郡,短時間幾乎全面失守,安祿山史思明所向披靡,很快就占領大半個中原。僅僅三十三天後,叛軍就攻破東都洛陽,屯兵潼關,準備直搗大唐都城長安。
唐玄宗攜楊貴妃倉惶出逃,但此時平原太守的顔真卿還在頑強堅守,而他的堂兄顔杲卿已經更進一步,開始策劃對叛軍發動緻命反攻!
面對這場忽如其來、聲勢奇大的安史之亂,顔家兄弟表現得異常英勇,毫不含糊地舉起了捍衛大唐的義旗,狙擊叛軍!
被困在叛軍後方的顔杲卿,手下兵丁雖然寥寥無幾,但卻大義凜然毫不畏怯,在安祿山背後率先發起了反沖鋒。
顔杲卿首先認準了位于河北山西交界的軍事要地井陉關,此關又名井陉塞,是太行山中的一條咽喉要道,《呂氏春秋》稱之為天下九塞之一,赫赫有名的易守難攻,韓信曾經在此大戰名震天下,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此地被叛軍所控,北方九原唐軍想去河北平叛,就必須繞道很遠。而井陉守将是安祿山的心腹,義子李欽湊,軍馬足足有五千。如果強攻井陉關,顔杲卿轄下那點兵力,絕難成功。
于是顔杲卿不動聲色。他佯稱因小疾不便視事,将工作交給長史袁履謙,然後假傳安祿山的指令,召李欽湊前來議事。
李欽湊連夜趕到常山,顔杲卿以夜間不能開城門由,讓他先住進城外驿館,派長史袁履謙帶參軍和當地富豪前去慰勞。陳酒佳肴,美人伺候,李欽湊不知不覺間,喝得酩酊大醉。等到他呼呼大睡時,袁履謙乘機殺死李欽湊及随從,将屍體扔進滔滔滹沱河中。
顔杲卿兵不血刃收複井陉,接着他又守株待兔,拿下安祿山麾下高邈、何千年兩員重将。但眼看全局形勢愈加危急,他為國分憂之心毫未絲毫止息。就這麼點人手,他卻将目标直指安祿山核心重鎮:範陽。
軍力雖有限,但文人自有文人招數。顔杲卿先派人到處傳檄文,說朝廷二十萬平叛大軍已經開拔,馬上就到達井陉:諸方郡守,若現在反正朝廷,以往過錯可一筆勾銷,如仍執迷不悟,到時家破人亡悔之不及!又派百米騎兵,馬後拖着柴草,煙塵滾滾造起聲勢,消息迅速傳遍了河北,各地郡守紛紛向顔杲卿示好。
見時機逐漸成熟,顔杲卿派兒子顔泉明往來奔走于常山、真定、内丘等地,與袁履謙、真定縣丞賈深、内丘縣丞張通幽等人商議,并暗中聯絡太原尹王承業,更派手下馬燧前往範陽,勸說範陽守将,平盧節度副使賈循歸順,奪取幽州。
不久功夫,河北許多郡縣又重樹大唐旗号,嚣張的安祿山,後院已燃起了熊熊大火。尤其範陽,策反賈循之計若成,沒了老巢的安祿山,一下就要失了根基。
賈循心動了,可事情就壞在他是個猶猶豫豫的性格,顧慮重重,遲遲下不了決心,一拖再拖,消息走漏,竟傳到了安祿山耳朵裡。
聽到這個重磅密報,安祿山大吃一驚,趕緊派心腹把賈循抓了起來,用繩子勒死。幽州重派将領。聞訊,顔杲卿遺憾跺腳,一聲歎息!
東都洛陽也了解到一切都是顔杲卿在背後主使,據說安祿山聽到這個消息後,驚恐萬狀,他萬萬沒想到,曾對自己笑臉相迎的顔杲卿,竟然在背後給了他如此沉重的一擊。恨得他牙直癢癢,一場血腥的報複正在醞釀着。
不過顔杲卿并未洩氣,依然在積極謀劃,一計不成再出一計,他派兒子顔泉明帶李欽湊等人首級去長安獻俘,一面鼓舞朝中士氣,一面請求早日整發援軍。
隊伍準備出發時,内丘縣丞張通幽趕來哭訴。顔杲卿問:“張縣丞何故痛哭?”
張通幽說:“我長兄張通儒現在安祿山帳下效力,這是滅族的大罪,請郡守讓我也去長安一趟,好向皇帝當面解釋清楚。”
顔杲卿遂準張通幽随行。可隊伍剛到太原。這張通幽就與守将王承業搭上。二人合夥密謀,留下了顔泉明 對上報奏說李欽湊是王承業所殺,豪取顔杲卿之功 援軍之事卻一筆帶過。
很快王承業如願加官進爵,可等待顔杲卿的,卻是一座孤城,常山陷入了獨立無援,内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境地。
敵人很快來了,是史思明本想進攻潼關卻轉而北上的大股叛軍。
常山城小,糧草兵力寥寥,顔杲卿自知兇多吉少,但仍然臨危不苟,與袁履謙一起号召兵士,誓與常山共存亡。
史思明兵圍常山,抓住了顔杲卿的兒子顔季明,想借此逼顔杲卿投降。顔杲雖眼睜睜看着兒在賊手,可剛烈的他哪肯就此屈服,在城頭破口大罵安祿山史思明,史思明大怒,顔季明身死!
公元758年,顔季明的堂叔顔真卿,派人尋到河北常山,幾經周折,找到了顔季明被砍下的頭顱,灑淚祭之,一邊流着眼淚,一邊寫下這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字帖”的《祭侄帖》!
全文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深情追叙了常山太守顔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取義成仁的故事。看着這塗塗抹抹的文稿,可以想見,當顔魯公寫到“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時,他胸中是何等的悲恸壯烈!
顔季明的死隻不過是個開始,顔家的大段悲壯,還在無情地繼續着。
常山被圍八天八夜,打到彈盡糧絕,顔杲卿領着士兵與叛軍進行了殊死的搏鬥,可常山最後還是陷落,顔杲卿力竭被俘。受盡折磨之後,顔杲卿被押到了洛陽,安祿山早在皇宮裡等着他。
一見顔杲卿,安祿山就迫不及待,氣急敗壞地指着他大罵:“你原本不過是範陽的一個小小戶曹官,我提拔你當常山太守,哪裡對不起你,你竟然背叛我?!”
安祿山居高臨下 義憤填膺,以為顔杲卿會戰戰兢兢,可講道理,論口才!安祿山哪裡配當顔杲卿的對手!尤其是大義緊握在顔杲卿手裡!
年已六十四歲,白發蒼蒼的顔杲卿馬上毫不猶豫地罵回去:“笑話!我顔家世代為唐臣,為國讨賊,恨不能殺了你,算是哪門子謀反?你這臊羯狗,本是放羊的胡人奴隸,蒙天子隆恩,身兼三鎮節度使,朝廷哪裡有一點對不起你,你還反叛!和你這胡狗廢話也多餘,為什麼不趕緊殺了我!”
安祿山理屈詞窮,這個胡兒更加憤怒莫名,命人綁顔杲卿于洛陽天津橋的橋柱上,不但是要老人的命,還要一點點刀割零碎折磨,籍以洩憤。
顔杲卿一直罵不絕口,叛賊割斷了他的舌頭,獰笑:看你還能罵嗎?顔杲卿口中無舌,說話含糊不清,目呲盡裂,但依然吚嗚怒吼!
這,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的顔常山舌!
當天與顔杲卿一起被推上刑場上的,還有顔杲卿一門幼子顔誕、侄子顔诩、重将袁履謙等,一同共三十餘人。暴怒的安祿山下令将每人都先斬去手足,有人還再被脔割而死,目的就是讓他們死前還要飽受痛苦,場面異常悲慘!
其中尤以袁履謙最為性烈,他見一叛将在旁,含血噴在他的臉上,于是更加殘忍地被施以剮刑。圍觀的大唐百姓,過路天津橋的行人,不分老少,見之無不暗自落淚。
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裡留下了諸多的塗改痕迹,曾有人說,作為一部超級書法作品,這似乎有點不夠完美。
但誰又能想象,顔杲卿死後兩年有餘,已了解一切的顔真卿,他在寫這天下第二行書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當想到自己慘死的從兄,當想到兄長與侄子甯死為節的義魄,當想到那橋頭三十餘死難者,碧血飛灑!他胸中究竟蘊含着怎樣深沉的血淚與悲怆!
這祭侄稿短短234個字,其中有思有念有痛有恨有憂傷有無悔,雖墨迹不均,用詞斟酌,多見删改,但處處見情,處處深情。一代書神的悲恸之心躍然紙上。
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顔魯公不顧筆墨濃淡筆工巧拙,字盡随情緒起伏,純然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天下無雙之作,倘若這不是完美,何者才夠得上完美!
俗話說: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寫到這裡還有兩件事必須交代一下。
公元757年,顔杲卿慘死一年之後,安祿山身上出現諸多疾病,雙目失明,脾氣愈發暴躁,經常鞭打下屬,後被兒子安慶緒所懼恨,與參贊官嚴莊、下人李豬兒聯手将他殺死,死時腸流遍地。
後來長安和洛陽兩京光複,顔真卿将常山與井陉所發生的事情,據實上奏唐肅宗李亨,導緻常山陷入孤立無援的縣丞張通幽,被肅宗下命亂棍活活打死,也遭到了遲來的報應。
顔真卿
公元784年,七十五歲但依舊鐵骨铮铮的顔真卿,和堂兄顔杲卿走上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歸路。他受奸臣擠兌,以“雖千萬人吾往以”的氣勢前往敵營曉谕叛将,遭扣留後,甯死不屈,凜然拒賊,被叛将李希烈關押兩年後缢殺!
明代張鳳翔曾說,古來殉難的忠臣不少,唯獨顔真卿和嶽飛的死,最使人扼腕:“至今英雄之恨不銷!”
兩年後,李希烈被部将陳仙奇毒死,殘部降唐。
自古說顔真卿,還是羅貫中老先生說得最好,言簡意赅,通俗易懂:「萬古真卿義不磨,沖天豪氣世間無。忠貞凜凜名猶在,烈烈轟轟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