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揚
德國之聲網站1月4日報道,法國馬賽的醫院于去年12月初,在一名從喀麥隆傳回法國的旅行者身上發現了新冠病毒新變種,暫時命名為“IHU”。根據法國政府支援的一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這種新變種已在該國感染了12人,均來自喀麥隆的旅遊傳回者。

據悉,這種新突變體在“非典型組合”中有46個突變,這比奧密克戎的突變還要多,後者有37個。
根據這項研究,第一個患者是一名已接種疫苗的成年人,他從非洲中部的喀麥隆旅行後傳回法國。傳回三天後,他出現了輕微的呼吸道症狀。
傳染病學家科爾森說,從該患者收集的病毒樣本和他在2021年11月中旬收集的鼻咽樣本一緻,揭示了一種新的非典型組合,與當時幾乎所有德爾塔變體的模式都不符。
他還從居住在同一區域的其他7名新冠陽性患者收集的呼吸道樣本中發現相同的突變組合。他們是兩個成年人和五個孩子(15歲以下)。
按照法國公共衛生當局的建議,這八名患者的呼吸道樣本被送往地中海大學醫院感染研究所進行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
進一步的測試分析揭示,新變體有46個突變和37個缺失。刺突蛋白中有14個氨基酸置換,包括兩個已知的刺突蛋白突變N501Y和E484K。
N501Y突變使病原體與人體細胞更緊密地結合,進而更容易在體内傳播;E484K是直接位于刺突蛋白中的逃逸突變之一,是以可能會降低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雖然新變體的突變比奧密克戎還多,但是否真的比奧密克戎更具傳染性,目前還不能下任何判斷,因為可用資料和病例都很少。目前,世衛組織尚未回應此事。
對這個新變種的起源也暫時不清晰。雖然現在首次發現是在從喀麥隆傳回的人身上檢測到的,但并不意味着起源地是該國家。
然而,極低的疫苗接種率的确有利于新冠病毒突變的出現。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資料,在喀麥隆,隻有2.4%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是以,隻要疫苗接種運動沒有在全球範圍内推進,新的變種就會不斷出現。有時它們更無害,有時更危險,這種新變種的危害有多大還有待觀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