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GDP城市托育“藍圖”:13城托位缺口近50萬,托育設施成吸引人口重要因素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潔 實習生 莫海昕 廣州報道

近日,在“廣州市托育地圖”上線儀式上,有消息顯示廣州市“十四五”托育服務體系規劃将于近期出台。同時,廣州市正計劃對托育機構監管進行立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3個萬億GDP城市釋出了2025年托育發展計劃,和目前已經有的托位數相比,缺口接近50萬。這意味着在未來數年,這些城市需要将大筆資金投入到托位增長上。

“托幼和養老一樣是重大民生工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必須要高度重視,要加大普惠型托育設施建設的成本投入,這一塊國家财政應該擔當重任。”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不同城市面臨的托育建設壓力并不一緻。

北京理工大學的助理教授史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受人口基礎、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等諸多複雜因素影響,不同城市的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現實差距。“從披露的資料來看,不同城市的存量托位數差距較大,部分城市,比如濟南目前的千人托位數已經達到3.6個,位居全國前列,而有的地區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城市則低于全國平均水準。”

13城托位增長計劃

未來數年,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位建設将成為多個城市的重點。

2021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在接受記者問答時表示,現在全國0-3歲的嬰幼兒有4200萬左右,其中1/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的需求,但實際的供給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

和我國近鄰日本和南韓相比,我國的托育建設也頗為滞後。興業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OECD(經合組織)資料顯示,2016年0-2歲兒童入托率平均值在33.2%,其中有10個國家超過 50%,南韓以53.4%的入托率成為亞洲兒童入托率最高的國家。

史薇指出,與日韓相比,目前我國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價格過高、品質參差不齊、社會效能太低,還無法滿足人民群衆期待的安全質優、價格可承受、友善可及的托育服務需求。

“我國嬰幼兒入托率隻有約5.5%,與一些權威部門披露的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具有入托需求相比差距甚大,與日韓超過30%的入托率相比差距也頗大,這給‘十四五’時期我們加快推動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出了緊迫要求。”史薇指出。

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我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為4.5個。這意味着到2025年我國總的托位數要達到約600萬個,而目前僅有200萬個,托位數缺口約達400萬個。

不過,目前來看,各個城市的托位缺口并不一緻。

目前濟南共有托育服務機構718個,托位3.3萬個,每千人托位數3.6個,數量居全國前列。但是,和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為4.5個的标準相比較,部分城市的托位缺口非常大。截止到2020年,深圳每千人托位數1個,低于全國平均水準。2021年,深圳的托育建設不斷發力,但是截止到2021年年中大緻還有6.5萬個托育位缺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不少大城市都低于2020年全國平均每千人1.8個托位的資料。

2021年7月,根據鄭州市政務公開的資訊,在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機構托位建議的答複中提出,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托育機構340家,共設托位數17120個。按人口普查的資料計算,鄭州的千人托育位為1.36個。上述答複指出,鄭州市2021年的任務是完成千人1.8個托位的目标。

不僅僅是鄭州,武漢、青島等地也需要積極的補上托育位的“短闆”。據不完全統計,13個萬億GDP城市的托育缺口達到近50萬個。

其中,2021年7月,青島當地媒體釋出的資訊顯示,目前青島托育機構(含幼稚園托班)438個,可提供托位14208個,每千人托位數為1.41個。當年4月,青島市出台《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達到每千人托位數4.2個。

史薇指出,在托育的供給側上,目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大力支援企事業機關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同時鼓勵幼稚園在招生年齡上向下延伸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目的都在于增加托位供給,以滿足家庭多層次多樣化的托育服務需求。

“但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已有幼稚園在增設托班時,雖然在機構聲譽、教師待遇、生源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且不存在餐飲、消防、辦證等掣肘,但因為要擴大生源招收2到3歲的幼兒,不少機構特别是一些位于大城市核心區域、核心地段的機構,會面臨現有場地不足、新增場地租金過高的壓力。”史薇表示。

托育如何品質同提升

資金,是橫亘在大城市增加托育位上的“攔路虎”。

“從目前釋出相關目标的地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千人托位目标比較高的地區是屬于經濟相對發達、财力較為充盈的地區,而城市的新型托幼設施是普遍優于農村,财政投入也會遠超過農村。”董登新指出。

廣東提出,到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5.5個。截至2020年10月底,浙江省共有各類托育機構3959家,總托位數15.95萬個,每千人擁有托位數約2.47個,居全國前列。

董登新認為,在托育上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包括公建民營、服務外包或者是政府采購的方式來加大社會資本的投入。

史薇表示,擴大托育位的供給,從目前國家和各級政府出台的政策檔案來看,寄望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多元豐富的服務供給。

“但實踐中,各級各類社會力量,無論是在興辦還是實際營運、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很多主體和機構都曾遭遇或正在經曆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和梗阻,尤其是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整體經濟形勢下行的沖擊,是以亟需國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援和措施保障。”史薇表示。

一方面是托育位增加的壓力,另一方面大城市托育服務如何滿足家長需求也是關鍵的一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在萬億GDP城市生活、孩子在3歲以下的媽媽,發現她們對于托育頗為沖突。托育品質和費用是她們考慮的兩個重點。

在成都生活、孩子兩歲的楊婷(化名),在是否送孩子托育上猶豫不決,她表示夫妻雙方上班挺忙的,沒太多精力照顧孩子,托育機構可以代管孩子,自己的時間就充裕了很多,工作生活兩不耽誤。

“但首先經濟要能支援這筆支出,很多人覺得家裡有爺爺奶奶照顧就想省錢。”楊婷表示,“我如果有普惠型托育肯定會參加,希望每月費用在1000元以下。”

在鄭州生活的梁雲(化名),是一個1歲半孩子的媽媽,她表示春節之後就會送孩子去托育。“我能夠承受的費用在1500到2000元左右,普惠托育如果能推行肯定是很支援的,但是也要考慮機構的品質過不過關,不能降低相關标準,不可能因為便宜就去托育,家長還是有很多其它的擔憂。”

史薇指出,在需求側上,大城市人口規模大、構成複雜,不同家庭結構、職業類型、經濟狀況和收入水準,甚至教育程度、價值觀念不同的家長和個體,對托育服務的供給主體、服務場域、服務内容以及服務模式等的需求往往差異顯著。

有的家長隻信任政府興辦的機,但也有家長更青睐市場機構,認為市場機構提供的服務更便捷、更靈活,無論硬體設施還是服務水準都更高。還有一些家庭因為有老人幫助帶小孩,隻是偶爾需要請人替換,對這些家庭而言,其需求可能就隻是短暫的間歇式喘息服務。

史薇指出,在服務内容上,有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前應以養為主、以教為輔,隻要確定孩子得到細緻的生活照料、合理的營養膳食、身心健康發育、日常安全防護等就好,但也不乏有家長希望孩子在3歲前就能接受早期啟智和益智類的服務和活動,希望通過這類活動為孩子日後的發育和成長奠定早期基礎。

“在服務模式上,有的家庭希望能得到全天候的服務,有的認為半日制服務就夠了,還有的家庭隻需要臨時托管、臨時寄宿或者喘息服務。所謂衆口難調,因為群衆對托育服務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特點,自然而然就給相應的服務供給增加了難度。”史薇表示。

不過,如果建設得當,大城市的托育将成為城市吸引流動人口的重要一環。董登新認為,從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來看,無論是房地産的開發,還是城市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将會把托育設施建設看作其中一個必要的考量。城市的托育設施越完善到位,越能降低企業的吸引人才的投資成本,也越容易吸引到優秀人才,這對城市發展和企業而言,是一個共赢局面。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