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人民中去”是中國共産黨人“最終的信念”

作者:學習時報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國際知名的美國作家,她十分關心和支援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1946—1947年,斯特朗第五次來到中國,通路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延安、東北和華北解放區,将實地采訪的素材和所見所聞收集整理,完成了《中國人征服中國》一書。該書于1949年在美國出版,中文版于198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人征服中國》一書全面介紹了解放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實行的民主政治、土地改革、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等方面的方針政策,以見聞實錄客觀诠釋了中國共産黨上司“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解放軍戰勝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的根本原因。斯特朗在書中寫道:“在延安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兒,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學習’,這些都是口号。但這些詞兒似乎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涵義,代表着一種極深的感情,一種最終的信念。”在斯特朗看來,“共産黨人毫無畏懼地發揮了人民的力量,而蔣介石卻壓制人民。結果,共産黨人——起初則被當作亡命者——赢得了勝利”。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内戰爆發。蔣介石政權憑借強大的軍事優勢,妄圖在三至六個月内消滅中國共産黨及其上司的人民革命力量,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共産黨難以取得勝利。斯特朗帶着這一問題采訪毛澤東,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堅定了中國共産黨人打敗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他們是紙老虎。看起來可怕,一場雨就完了。”毛澤東以俄國沙皇、希特勒、日本帝國主義為例來說明反動統治者終将被曆史的暴風雨沖垮。當斯特朗聽到“紙老虎”這個詞時,簡直高興得要跳起來。後來,她把毛澤東的這一論斷稱為“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

“投豆入碗”的民主選舉方法。“在舊社會我們沒有選舉權,現在人人都有選舉權”。斯特朗對中國共産黨獨創的“投豆入碗”選舉方法印象極為深刻。當斯特朗向不識字的勞動英雄楊步浩了解如何選舉時,他回答道:“我将我的豆子投進碗裡。他們在窯洞外面發給我豆子,然後我走進窯洞,那裡有幾隻碗,每隻碗代表一個候選人。後來,大家都看着他們統計豆子。”楊步浩用豆子選了三次村長,選過縣人民代表和邊區人民代表。“投豆入碗”的民主選舉方法讓“人民的意願”表達出來。

實作“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運動。“‘耕者有其田’這個綱領是政治民主、自由企業和軍事力量等一切的經濟基礎。”在當時的中國,土地問題是革命的基本問題。解放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完成土地所有制的徹底變革,實作廣大農民的土地利益訴求,使得農民“翻身”做主人。當斯特朗詢問毛澤東對最後的勝利是否有任何懷疑時,毛澤東認為蔣介石肯定要失敗,因為他反對農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們能夠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一定會勝利。”斯特朗通過記錄農民的日常生活,見證了土地改革運動的積極效果。對年輕人來說,土地改革意味着有了結婚的機會,對上了歲數的人來說,就意味着有了較多的糧食。斯特朗在書中記載了一封山西南部朱甯村農民寫給毛澤東祝賀新年的來信,以樸實的語言描述了家庭生活的新變化,表達了農民對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的深厚感情和真心擁護。

“為人民辦學校”。“‘識字’幾乎已經成為一場全民的運動”。劉少奇對來到延安的城市知識青年提出了要求:“你們的任務是去了解人民的要求,并且幫助他們實作他們的要求。要啟發他們的覺悟,然後把他們組織起來。你們的方針應該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斯特朗記錄了解放區知識分子融入貧苦農民生活,為他們建立學校和興辦教育事業的成就,以及初小教師陶端予“同群衆打成一片”的事迹。除了正規學校教育外,斯特朗還介紹了冬學班、機關學習班、青年戰士創造的“識字法”及村莊黑闆報等普及教育的多種形式。在她看來,“幾百萬年輕人參加學習班和歌詠隊,許多成年人參加冬學班和工廠學習組‘學識字’,他們都在攫取知識——不是在消極地受教育,而是主動地攫取知識——以迎接一種完全不同于舊社會的新的生活”。

減輕人民的經濟負擔。“在舊社會,地主享有免納賦稅之權,現在則是最窮苦的農民免予交稅。”斯特朗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人民把稅收稱為“人民的負擔”,在蔣管區經常發生農民因交不起捐稅而自殺的事情。而在延安新政權已将稅收由軍閥統治時期高達農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降到百分之八點三,并且将稅收分成若幹等級以減輕最貧苦農民的負擔。中國共産黨建立了部分自給的政府和軍隊,這一“政府自給”的辦法推廣到整個解放區。劉少奇對斯特朗說道:“這種供給制度使我們解放區能夠維持軍隊和政府從業人員總數達二、三百萬人,而不緻給人民帶來太大的負擔。這樣,我們就能把這樣一場廣泛的自衛戰争無限期地、不負債地進行下去,直到勝利。”在山東,軍隊和政府開辦了榨油廠、肥皂廠、煙廠、紡織廠和印刷廠等小型合作社,以供應必需的消費品。

建立“适合人民需要”的新法制。“共産黨法院與國民黨法院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在監督、程式和精神實質上,而不是在實際的法典上。我們盡力使法律為人民所了解,适合人民的需要。”斯特朗具體介紹了延安高等法院法官馬錫五組織巡回法院、簡化法律程式、運用調解節省訴訟費用的措施,使得人民群衆打官司既省錢又友善。斯特朗通過引述一些使用調解方法處理的案件,證明了調解的辦法是非常受歡迎的。僅在一年之内,延安縣就有1900宗案件通過調解解決。馬錫五創造的審判方式被推廣到解放區其他地方,被認為是啟發農民的積極性、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的好方法。

人民的武裝力量。“人民解放軍隻有一種優勢,那就是人民的支援。”在斯特朗與朱德讨論内戰時,朱德的預言不是立足于武器,而是立足于人民。“蔣介石不可能勝利,因為中國有四萬萬五千萬人民。……中國人民像大海。我們共産黨人像大海中的魚,生活在大海之中。”陸定一在同斯特朗談話時,表明“這樣的軍隊與人民血肉相連,是永遠不會被消滅的,不管敵人有多麼強大,都消滅不了我們”。斯特朗認為正是基于這種信念,人民解放軍創下了驚人的奇迹,能夠迅速穿過“敵占區”,運用逐個吃掉蔣軍的“突然包圍”戰術,以及大規模地改造俘虜等。斯特朗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軍隊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比較。與蔣管區抓壯丁這一做法形成鮮明對比,黨上司的軍隊在兵源補充上從來沒有遇到任何困難,人民解放軍的每一個戰士都因自願參軍而感到自豪。

斯特朗在書末得出結論:中國有将近五億人口,他們已經高度覺醒,要做自己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産黨人取得了上司地位,是靠喚醒中國人民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鬥争得來的。1947年初,在胡宗南大軍進攻延安之際,斯特朗提出要追随黨中央轉戰陝北。毛澤東和周恩來勸她離開延安,并且對她說:“現在隻有你了解我們各個解放區的情況。……是以,你的書是獨一無二的。把它帶到美國去。告訴全世界,我們正在走向勝利。”正是得益于斯特朗的深入采訪和全面記錄,《中國人征服中國》一書所展現出的細緻觀察和真實生動叙述,增進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中國共産黨繼續帶領人民走在“中國的未來由中國人自己決定”的光明大道上,堅持人民至上的曆史經驗,始終保持黨密切聯系群衆的政治優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