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PEC亞洲峰會:計算的效率

2016年10月27日至28日,SPEC(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标準性能評估組織)于北京舉辦了SPEC 2016亞洲峰會,這也是SPEC組織自1988年成立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峰會。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SPEC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第三方組織,旨在制定、修改以及認證一系列計算系統應用性能評估的标準。SPEC制作的這些基準測試以及性能名額可以廣泛适用并真實反映出客戶的實際計算環境。

計算效率:同時考慮性能與功耗

本次峰會的口号是“發現真實的計算效率”,為此,SPEC組織安排了數場相關的主題演講,不過,一個首先需要清楚的是,“計算效率”是指什麼?從字面上看,顯然并不是單純的“計算性能”,它應該“性能”與某一個“成本參數”的比值,盡管實際上沒有這麼簡單。

成本參數的選擇有很多,如最簡單的,購買成本,以及複雜一些的:運維成本,乃至總體擁有成本(TCO),不過,從測試的角度來看,價格不太好量化,從可以測量的參數當中選擇的話,這個“成本”很大程度上應該是“能耗”。

能耗是長時間運作的一個重要成本之一,并且,能耗和很多

其它

的因素挂鈎,譬如說,環保。例如,在文章中有所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耗大國,主要能源就是來自于煤炭(大約75%),中國的發電站大部分都是使用煤炭的火力發電站,極大部分的SO2排放和CO2排放都由煤電産生,額外産生的副産品還有“霧霾”。對于IT行業而言,單獨

伺服器

,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伺服器總銷量236萬台,保有量超過700萬台,這些伺服器每年電量消耗相當于半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降低伺服器的能耗對環保有着正向的動力。

從資料中心内部來說,降低伺服器的能耗同時還可以降低整體的散熱和供電負擔,進而會進一步降低整體的能耗。是以,本次峰會中,計算的效率指的就是“性能功耗比”。

計算效率的測試

要了解計算裝置——也就是伺服器——的計算效率,就要了解它的性能以及能耗,這需要相應的測試方法和工具,SPEC很早以前就開始關注能耗方面的測試,并在2006年的早期成立了SPECpower工作組,目标就是在于研究和開發可用的能源效率基準測試工具。在2006年,正是Intel的Pentium 4火爐CPU大行其時的時候,也是Ecos Consulting(現在的Ecova)推出80Plus電源效率認證的第二年。在2005年業内就已經認識到了能源效率的重要性,并開始反思單純追求性能是否正确,最開始的就是2005年Google首席工程師Luiz André Barroso在美國計算機學刊上發表的《The Price of Performance: An Economic Case for Chip Multiprocessing》(性能的代價:一個晶片多處理的經濟性案例),随後Sun Microsystem推出了業内的第一與能源效率有關的名額體系:SWaP (space, wattage and performance) 。簡單地說,就是同時考慮空間、功率與性能,計算公式也很簡單:SWaP = Performance/ (Space x Power)。

但更多的廠商缺乏建立這樣的名額體系的能力,并且,就算是直接使用SWaP名額體系,也仍然需要工具去進行測試以獲得實際的參數,大部分的廠商也沒有建立這樣的基準測試的能力,這需要由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來完成。

2007年12月,SPECpower委員會推出了業内第一個能源效率方面的基準測試套件:SPECpower_ssj2008,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産品,參與的業界廠商有AMD, Dell, Fujitsu-Simens, HP, Intel, 

IBM

和Sun Microsystems,另外還有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弗吉尼亞工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參與以及美國環保總署和能源使用效率協會的贊助。

SPECpower大概是當時SPEC最複雜的測試項目,首先,它是一個與工作負載無關的能源效率測試架構,作為SPECpower當中的第一個産品,SPECpower_ssj2008是以JAVA應用為工作負載的,實際上,SPECpower_ssj2008運作的是一個修改版的SPECjbb2005工作負載(SPECjbb2005是一個SPEC推出的JAVA性能基準測試套件)。不管怎麼樣,屬于SPECpower架構下的套件——現有的SPECpower_ssj2008或者将來其他的套件,都需要同時測試兩個名額:功耗以及性能。

SPEC亞洲峰會:計算的效率

SPEC亞洲峰會:計算的效率

不過,SPECpower_ssj2008的測試結果并不是簡單的性能除以功耗。SPECpower_ssj2008的測試方式是以測試伺服器最大的workload為100%名額,以10% workload劃分一個區域段——從100%到0%一共11個坐标,然後分别對比在每個不同的workload區域段之内的能耗。總的來說,在測試過程中既與性能有關,又與功耗有關,但最終的結果展示的是測試伺服器的計算效率。

SPECpower_ssj2008展示了一個SPECpower架構的成功,但測試本身目前被限制為JAVA應用負載,盡管JAVA應用在伺服器領域很流行,但桌面以及工作站領域缺乏相關的應用。SPECpower委員會後來又開發了SERT(Server Efficiency Rating Tool,伺服器效率評級工具)。

SERT其實是應US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環境保護署)的請求而開發,US EPA最為有名的一個認證就是ENERGY STAR能源之星。在第一代能源之星的成功之後,EPA計劃開發第二代的能源之星,将效率評級擴充到伺服器領域。但EPA在此前更多的是于計算

機電

源以及顯示器方面的認證,其缺乏評估計算機整體能源效率的方法,以及開發這樣的基準測試的能力。

SPEC亞洲峰會:計算的效率

SERT(Server Efficiency Rating Tool,伺服器效率評級工具)

SPEC開發的SERT在2013年正式釋出,它由數十個被稱為worklet的負載元件組成,并在運作時分别對伺服器的CPU、記憶體、存儲元件進行測試。可以看到的是,SERT中複用了在SPECpower_ssj2008當中出現的SPEC PTDaemon,差別在于,SERT的負載為正常的伺服器進行了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基于EPA的要求,SERT的運作比較友善,并具有一個簡單的GUI圖形界面。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