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不建議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螢幕引熱議,父母該如何引導?

近日,國家衛健委開展線上訪談解讀《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對于《指南》(2021)中不同人群的主要推薦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針對2歲及以下兒童,一是每天與看護人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式玩耍;二是能獨立行走的幼兒每天進行至少180分鐘(3小時)的身體活動;三是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四是不建議看各種螢幕。

“專家不建議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螢幕”這一觀點被媒體報道後,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有父母為專家的點贊,持支援态度,也有父母認為,禁止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螢幕的做法不現實。那麼,為什麼不建議2歲以下兒童看螢幕?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對此,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了部分孩子父母、兒科醫生、家庭教育專家。

父母:不讓2歲以下兒童看螢幕難度大,但應積極普及

說起孩子看各種螢幕,在江蘇淮安工作的王女士就要傾訴。

原來,在孩子出生後三個月時,她就傳回機關上班,工作日白天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看管,但老人因為圖省事,就把孩子放在電視機前看電視。

時間一長,王女士就發現不對勁,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受到了很大影響,孩子隻要看到電視或者聽到電視的聲音,就不再和大人交流,一直沉浸在電視的世界裡,“這讓我一度懷疑孩子有自閉的傾向。”

2歲之前,王女士的兒子成了十足的“電視迷”,一有空,就打開電視,不管是廣告還是卡通片,都能頃刻間進入劇情,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無聊時看,吃飯時看,甚至和小朋友一起玩時都要開着電視邊玩邊看。

她說,曾有一次,因為看電視,硬是把沒帶鑰匙就下去買菜的奶奶關在門外2個多小時,任憑奶奶在外面怎麼敲門、踢門、叫喊。最後,還是爺爺趕回家拿鑰匙開了門才算平息這場風波。

“更可氣的是,開門後,爺爺奶奶居然發現小家夥就坐在客廳裡,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電視上卡通片看,旁若無人到了此種地步!”王女士說。

王女士下決心讓孩子戒掉這個習慣。她就邀請親戚家一個和兒子差不多大的孩子來家裡一起玩,有了玩伴以後,孩子的症狀有了一定的改變。

後來,王女士也做通了同為“電視、電腦迷”的丈夫的說服,拔掉了有線電視的插頭,下班後就陪着孩子閱讀、做遊戲,孩子慢慢不再沉迷電視。“而且,爺爺奶奶因為有了一次被鎖在門外的經曆,再也不敢把孩子扔給電視這個‘保姆’了,也會經常帶他出去玩。”

王女士說,資訊時代,如果不讓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電子螢幕,确實難度比較大,現在,在很多家庭,電視、平闆、手機等電子産品已經成為了“電子保姆”,隻要拿到手機等電子産品,孩子就能不哭不鬧。

但是,從孩子的身心健康角度出發,“不讓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電子螢幕”這個觀點應該積極普及,應該努力讓每一個2歲以下兒童的看護人都知曉,并達成共識。

醫生:2歲之前看電視弊大于利,影響視力、聽力、語言發育

遼甯省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豔梅認為,通常情況下,不建議2歲之前不要讓兒童看電視,因為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看電視以及電子産品,包括電腦、手機等,小嬰兒的時期更不能看電視。

此外,1歲以前絕對禁止看電視,甚至從鏡子裡面看電視也不行,因為這個時期小嬰兒的眼睛,各部位的發育很不完善,電視的色彩多,變幻快,對小嬰兒的視力有極大的影響。

另外,電視的聲音如果成人剛剛好,但是對小嬰兒來說就偏大了,容易極大的影響兒童的聽力,電視發出的是一種機械聲音,如果聽得多了,小孩對平常人的聲音就不敏感了,會影響今後和爸爸媽媽的交流,是以還是不看為好,尤其是在孩子學說話的時期,如果讓孩子過多沉迷于電視、電子産品、電腦、手機等,不利于語言發育,有可能會形成自閉症等行為障礙。

“2歲之前,千萬不要讓兒童看電視等電子産品。”上海市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李志玲表示,兒童2歲之前看電視會有幾大弊端,一是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二是導緻兒童的語言發育遲緩,很多父母會錯誤地認為,電視上有人在說話,是不是會逼着兒童模仿說話,其實是錯誤認識。兒童喜歡跟真人說話,電視裡的說話隻能讓兒童隻關注聽而嘴巴不說,反而會導緻語言發育遲緩;同時,電視等電子産品的螢幕還有很多還會影響兒童神經發育,容易上瘾,久坐不動,導緻注意力不集中等。

專家不建議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螢幕引熱議,父母該如何引導?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譚旭東。受訪者供圖

專家:孩子過早看螢幕容易産生心理問題和家庭問題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譚旭東認為,現在不少父母給幼兒觀看各種電子視訊,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父母不覺得電子視訊對幼兒的視網膜神經是否有損害,也不覺得讓幼兒接觸視訊并不符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和規律;二是這些父母把電子視訊當玩具,以為它和别的玩具一樣,是很好玩的,适合幼兒;三是有些父母偷懶,他們發現電子視訊能吸引幼兒,是以用視訊來替代其他的物品,讓幼兒安靜下來觀看,這樣可以讓父母省力,輕松一些。因為陪幼兒玩玩具,給幼兒讀故事和繪本,需要父母有耐心,也需要父母動腦筋,當然,這些親子教育還需要父母要學習,要思考;四是因為不少電子産品在推銷時過度宣傳,讓很多父母誤以為這些電子視訊是有益也能幫助父母育兒。

在家庭裡,被廣泛觀看的電子視訊主要有:一是電視節目,包括卡通片;二是電子遊戲;三是iPad、平闆電腦、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各類視訊;四是一些專門為幼兒設計的電子産品,比如可以播放兒歌、故事和視訊的電子産品和電子有聲書。

“這些視訊檔案如果過早給幼兒接觸,會造成三個方面的負面影響。”譚旭東說,一是讓幼兒過早觀看視訊,且過長時間觀看視訊,會傷害幼兒的視網膜神經,并損傷幼兒的視力。現在幼稚園體檢,不少幼兒有色盲、色弱以及近視,也與此有關;二是用電子視訊來替代書籍、親子閱讀和親子遊戲,會讓幼兒缺失真正的溫馨有愛的親子陪伴,進而産生認知和語言啟蒙以及情感上的缺失;三是用簡易的工具來替代親子教育和親子陪伴,也會讓父母失去教育的學習力和對孩子的了解,并容易産生家庭問題,尤其是幼兒長大後,會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會早早地出現叛逆和代溝等問題。

了解了2歲以下兒童看電視的原因和危害,那麼,該如何避免2歲以下兒童看各種螢幕呢?譚旭東說,簡單的辦法有三個:一是盡量不要在家裡擺放這些電子産品,尤其是當嬰幼兒在場時,父母不要觀看電視和電腦遊戲;二是父母多讀點親子閱讀和親子教育的書籍,學習育兒知識,尤其是給嬰幼兒說話、講故事、讀繪本和做簡易遊戲的知識和技巧;三是全家人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盡量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做親子交流,而不是簡單地以電子産品來替代父母的角色。“一個有愛,有歡笑,有故事,有書籍和有積木、拼圖等玩具的家,是嬰幼兒成長的理想環境。”

來源:青小小(ID:zqwqxx)記者 李華錫

責編:左橙

稽核:王龍龍

複核:王岑予

留言爆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