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眼睛,始終是國人審美的敏感地帶。

社交平台上”一雙眼毀掉整張臉”,”一雙眼拯救整張臉”挑戰裡,隻要有一雙大眼睛,面部的其他缺陷都能被忽略。眼睛不隻是心靈的窗戶,還是顔值的決定性要素。

現在,制造這種大眼睛的,除了美瞳和濾鏡,還有流行了很久的開眼角和雙眼皮手術,而這背後,是影響了東亞女性近半個世紀的大眼睛焦慮。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事實上整個東亞對于眼部整形手術的熱衷都可見一斑。

南韓不必說,20%的青年女性都做過眼睛相關的整形美容手術;隔壁日本追求”大眼芭比”審美,雙眼皮手術就是他們發明的;而我國,大衆對眼部手術的接受度也日漸增高,雙眼皮手術甚至被劃入了醫美的範疇——”不過拉個雙眼皮兒,那還能叫整容麼?”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而放眼全球,除了東亞,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對雙眼皮有如此偏愛,甚至許多其他地區的人都沒有雙眼皮這個概念。

這也是為什麼雙眼皮手術也被稱為”東亞重睑手術”。

雙眼皮能讓亞洲人的眼睛,尤其是腫眼泡看起來更大更有神,但究竟什麼時候起雙眼皮大眼睛就代表了美?這事兒我們可得掰扯掰扯。

有一種說法是,東亞人追求大眼審美正是受到白人審美的影響。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從現存的人物畫來看,一直到清末民初,國人對眼睛的審美都還是單眼皮和細長鳳眼;民國時期的當紅女明星胡蝶、阮玲玉也都是丹鳳眼;直到西方文明沖擊,亞洲同胞們的審美才有了變化。

一項上世紀90年代的研究發現,亞裔美國女性熱衷于通過整容手術改變眼皮和眼角的形态,以便于她們擺脫”呆滞”、”被動”、”心胸狹窄”等傳統亞裔刻闆印象。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就拿最愛做眼部整形的南韓來說。南韓的雙眼皮手術流行源自北韓戰争時期。當時,一位南韓翻譯官認為自己的亞洲面容會影響仕途,于是請求當時的整形外科醫生為自己拉了兩道“褶”,從此走上了人生巅峰;之後,更多的女性性工作者和想嫁給美國士兵的南韓女性,為了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也紛紛選擇手術;再然後,南韓的第一家整形醫院開業,通過整形手術改變樣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盡管現如今大衆在做雙眼皮手術時已經鮮少受這種白人審美的影響,但對于大眼的偏愛仍然遺留了下來,成為一種固化審美。不過随着時代發展,亞洲人們在做雙眼皮手術時也不會一味追求”寬度”,而是尋求更适合自己亞洲面孔的形狀與弧度。

在顔值至上的社會,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中國的父母也開始會主動為孩子規劃整形手術,譬如将雙眼皮手術當作畢業禮物,送給了自己高中畢業的孩子。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小Q就是做過這類手術的其中一員。她說自己原本是小眼睛、單眼皮,始終都有容貌焦慮,很自卑: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那時候比較流行非主流風格的自拍照,女孩子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營造出一種無辜的清純感,我在家裡試過很多次,拿着古早的翻蓋手機,想拍出相似的感覺用作QQ頭像。”

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睜大眼睛,或者使用各種雙眼皮貼,還是無法複刻出那種神韻。“從那時候起我就意識到,自己眼睛的形狀是有缺陷的,是那種不開刀很難改善的三角眼。”眼睛小之外,她覺得自己的眼睛還很沒有靈氣,老被别人說是書呆子,沒有女性氣質。

聯考結束後,小Q就開始琢磨眼部的整形手術。假期裡手術恢複非常順利,也成了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大學裡,沒有人知道她做過手術的“黑曆史”。她的母親在這方面比較開明,得知女兒的想法後,馬上幫她預約了公立醫院的專家門診。

“其實我一開始隻是想做雙眼皮,在給醫生面診之後才動了開眼角的念頭,因為我眼睛的形狀不太好,開了雙眼皮改善并不會太明顯。十年前,做雙眼皮手術的人已經不少了,但是加上開眼角,很多人還是需要給自己做點說服,我也不例外。”

為了不留疤,她選擇了内眼角手術。因為眼部皮膚本身比較脆弱,相比隻開雙眼皮,兩個都做恢複期要更長,術後的護理也更麻煩,小Q當時抹了好幾個月的藥膏,疤過了半年才慢慢褪掉。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網絡上的一張開内眼角手術示意圖

但從現在看來,十年前那幾個月吃的苦,讓她後來非常受益,最大的變化是,大學之後再沒被人說過眼睛小。

小Q認為大眼睛、白皮膚依然是主流對于美女的期待:“很多人诟病直男審美單一,但你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都活在這種審美體系下,給人的第一印象好,确實能吃到許多顔值紅利。”

開眼角手術的另外一個功用,是讓她整個人都變得自信起來了。以前總是得到單一的“好聰明、成績好”等誇獎,現在則變成了“又美又聰明”。小Q在大學時期交往的男朋友,是高中同校的學長,正是因為自己外貌多少有點自卑不敢追,上了大學才決定要試一把,結果就成功了。

“我其實沒有向以前的朋友隐瞞過自己開眼角這件事,越往後越覺得,其實根本沒人在意你有沒有動過刀,好看就完事了。”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不過吊詭的是,當亞洲人正在拼命讓眼睛看起來更大時,一些西方人反而開始”藏”起了雙眼皮。

一些西方部落客化起丹鳳眼,用上更白的粉底色号,把頭發染成黑色,在妝容打扮上強調亞洲女性的特點,将自己打扮成白瘦幼亞洲女孩——這種“離譜”的舉動,其實是在試圖吸引喜愛亞裔女性的人的關注。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在西方或者說全世界,對亞裔女性是有刻闆印象的:順從、溫婉、柔弱。一些男性喜愛這樣的亞裔女性,是以這些迎合他們喜好的部落客也達到了受關注的目的。但之後這些部落客很快受到指摘:就像blackface(把臉塗黑扮黑人)被認為是經典種族歧視一樣,刻意打扮成亞洲女性也被認為是一種假冒亞裔的行為——明明沒有經曆過亞裔壓迫的階級痛苦,卻在外表上打扮成亞裔獲利或取得關注。

人們管這種行為叫”Asian fishing”。Asian fishing被抨擊的原因不僅是有白種人”文化挪用”的争議,更是因為這些打扮成亞裔幼女的部落客們,無一例外,都在加深西方對亞裔女性的刻闆印象,用情趣服裝、暗示性動作讓亞洲女性再一次淪為白人的性娛樂道具。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凱瑟琳·赫本扮演的亞裔女性角色

試想一下,作為一名白人男性,你在tiktok上看到的所謂”亞裔女性”都在對你獻媚,下一次見到其他的亞裔女性,是不是自然而然會覺得她們就應該取悅自己?

Asian fishing的白人部落客們在卸妝之後,可以繼續享受白人特權,亞裔女性卻要為此背負被騷擾、被攻擊等隐形危險。

好在政治正确的西方社會已經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對Asian fishing說不:就在幾周前,美國知名流行歌手Ariana Grande就被重拳出擊了一番。

起因是Ariana Grande公開了自己的新造型,沒錯,小白臉、丹鳳眼、韓式平眉,戴着蝴蝶結的她,比起白人更像亞洲人。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過于多的要素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口水戰。一些人認為她就是在Asian fishing”好好的大雙眼皮兒,為嘛要給它越化越小?”;一小部分人也認為她有裝扮的自由,畢竟這位女星此前也被诟病Blackfishing(裝扮成黑人)過。

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Ariana Grande還是删除了這組寫真,并且事件發酵後,這位女星的推特也被停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内,由于純欲風、初戀風審美的風行,開眼角不再是美眉們整形的必備選項,甚至還有網紅将自己的眼角包了起來——比起狹長的眼角,圓圓内包的内眼角,看起來更嬌憨更沒有攻擊性,一位知名美妝部落客就在包了眼角後,喜提”看起來更年輕了”的評價。

隻是無論是雙眼皮兒大眼睛,還是包眼角的”初戀眼”,文言文中櫻桃小嘴、丹鳳吊梢眼的傳統中國女子,終究還是再難成為審美主流。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關于怎樣(多大眼睛)才算”美”,東西方都能接受的是”三庭五眼”的标準:發際線到眉毛的距離、眼睑的寬度、鼻唇間距……等資料能符合人臉的最佳黃金比例。

眼睛大小、雙眼皮的形狀則與每個時代的風向息息相關。比如十年前流行歐式大雙,多少趕時髦的女星将自己整成了悲傷蛙;而如今”冰冰式”網紅臉已經過時,再有整形醫生提出要做歐式大雙,恐怕會被客人一頓呵斥,再投訴到《1818黃金眼》。

人們對眼睛大小有評判,但審美是流動的,每個時代有其關于”美貌”的模闆,隻能說一味追求大眼/趕時髦不可取。借力整形醫美等手段留有餘地才是明智之舉——對于為了美不怕動刀子的美眉們來說,先把眼角包起來,如果歐式大雙再流行,那就到時候再開眼角呗,多大事。

但還是要強調,變美有風險,整形需謹慎。比如早年間流行的一種”眼睑下至”手術,一度因為可以立竿見影放大眼睛受到歡迎——這種手術要切除下眼睑組織,會破壞眼睛的正常生理結構,導緻下睑外翻、露白過多、閉合不全、眼睑退縮等後遺症,術後沒變得楚楚可憐,反而先閉不上眼、日夜流淚,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除了眼睛,當下的醫美整形項目更是五花八門:

精靈耳——在耳朵上打玻尿酸,讓耳朵橫向支棱起來,以此對比讓臉看起來更小;

直角肩——在肩膀上打玻尿酸,讓肩膀更平直更寬,整個人看起來比例更好;

顱頂增高手術——在頭頂填充骨水泥或者假體來增高顱頂,以達到”顯臉小”的效果

……

容貌焦慮的範圍涵蓋了身體的各個部位,甚至延伸到了胳肢窩,在抖音上,就有女生發出”真正的美女就連胳肢窩也是美的”tag,引發一衆”胳肢窩美女”跟随展示。

更誇張的是,這股容貌焦慮的風潮還波及到了未成年人,并且愈演愈甚。去年,一位年輕媽媽就因為給自己5歲的女兒做雙眼皮手術,被罵出圈;而今年,一群媽媽為了讓寶寶的頭型更好看,而給他們戴上石膏頭盔的行為再次上演:不到一歲的嬰兒被戴上石膏”矯形頭盔”,每天佩戴23小時,隻為能擁有一個更好看的”圓頭”。

成年人的容貌焦慮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要麼通過科技手段改善外貌,要麼随着歲月的流逝逐漸和自己和解——總有一天,你對容貌的焦慮會隻剩日益升高的發際線。但小朋友甚至沒有形成基本的審美觀,急急加入外貌比賽,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真的大可不必。

撰文、采訪:tt, MK

編輯:Sebastian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眼睛審美焦慮下的東亞女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