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1947年12月,新田鋪村。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正在對即将爆發的鐵路遊擊戰進行緊鑼密鼓地部署。這時,三名戰士護送着一位老婦人進入了部隊,聲稱有急事要找司令員。

對此,時任第三縱隊司令的陳錫聯接到消息後一頭霧水,準備出去看個究竟。

然而,當他看到老婦人的臉時,愣了一下,這正是自己的母親啊!他們母子已經分離了整整十八年。

母子久别重逢,兩人抱頭痛哭。這十八年裡,母親有着無數種猜想,兒子是不是已經犧牲了,他過得怎麼樣……心中本有無數的話想說,可是,在相逢的這一刻,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一、為了活着

陳錫聯出生于1915年,老家是湖北黃安縣一個農村。家裡世代務農,日子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家徒四壁。父親身患重病,常年服藥。母親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變賣幹淨,隻為了父親能夠盡快好起來。而孩子們,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的陳錫聯很早便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母親的不容易。本是應該在母親懷中撒嬌的他,卻早早地幫母親操持起了家裡的農活和家務。

天不遂人願,盡管母親為父親的病傾盡所有,父親卻依舊一日不如一日。當時,陳父看着破落的房屋,對母親說:“

我是沒有幾天日子了,之後你們怎麼辦?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就把女兒(陳錫聯的姐姐)賣了吧,總要活下去啊。

”母親聽了父親這話隻是哭,什麼也沒說。

不久之後,父親離世,陳家的頂梁柱就此倒下。當時,人們講究入土為安,可是,此時的陳家連買一口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為了操持父親的身後事,母親不得不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

一天,有幾個陌生人來到了陳家。母親将姐姐叫出來,給那幾個人看。那幾個人似乎很滿意,給了母親一個小袋子,随後,便抓住姐姐的手臂往外走。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這時候,陳錫聯似乎明白了什麼,沖上前攔在門前攔住他們。哭着沖母親喊:“

娘,别賣姐姐,求求你了,别賣姐姐……

母親也忍不住了,留下了眼淚,卻仍舊一動不動。

最終,在姐姐的哭喊聲中,兩個陌生人還是把姐姐帶走。

賣姐姐的錢都用在了父親的葬禮上,家中再次陷入絕境。為了活着,母親不顧自己已經懷孕,帶着陳錫聯四處乞讨。

在農村,人們覺得大着肚子的女人進自家院子是不祥的,正因如此,母親和陳錫聯在乞讨時被四處驅趕,受盡了他人的冷眼。

更過分的是,有些地主竟然放狗來驅趕他們。地主家養的狗非常兇猛,有一次,陳錫聯被惡犬咬傷了腳,母親看到陳錫聯流血的腳,連打帶踹用盡了全身力氣趕走了惡犬。

陳錫聯看着母親,懂事地說:“

娘,沒事我不疼。

”母親聽到這話,再也說不出話來,與陳錫聯抱頭痛哭。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二、備受欺壓,加入紅軍

過了幾年,陳錫聯母親漸漸有了一些積蓄,便承租了地主家的農田,每天仔細耕種那小小的一畝三分地。

雖然不用再招人白眼、被人驅逐,日子過得仍然也是非常辛苦。

地主要求陳錫聯要幫他幹活、放牛,每天還有着各種各樣的髒活、累活在等着他,此外,陳弟弟陳錫禮也需要陳錫聯來照顧。

有一天,陳錫聯與同為地主做工的小夥伴正在放牛,不知怎麼的,小夥伴與陳錫聯談起了自己去木蘭山上看到的紅軍部隊。

聽着小夥伴說着紅軍的威風凜凜,陳錫聯心裡有一個念頭悄悄冒了出來:

他想去參加紅軍,他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

第二天,他偷偷跑去了木蘭山,找上紅軍,對當時的紅軍負責人說:“

我想參軍,請您收下我吧。

”負責人看着眼前這個瘦小的娃娃說:“

孩子,你太小了,等你長大一些,再來找我們吧。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陳錫聯失望地回到了家,消沉了幾天。之後,他便和以前一樣,每天幫地主幹活、放牛。可是,之後發生的一件事,令陳錫聯更加堅定了要參軍的決心。

一天,陳錫聯正在院子裡幫地主幹活。突然一陣劇痛從腹部傳來,陳錫聯當時便倒在了地上,疼得腰都直不起來,滿頭大汗。

此時,地主的大兒子路過,看到陳錫聯躺在地上,認為他在偷懶,十分生氣。二話不說就拿着鞭子往陳錫聯身上抽,邊抽邊罵:“

你是個什麼東西,敢偷懶?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讓你知道我的厲害!

”陳錫聯試圖和地主兒子解釋,但是,地主兒子并不相信,反而罵得更狠。

陳錫聯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忍受,忍痛直起身子,用頭頂開地主兒子,逃到了附近的山上。

然而,地主哪會善罷甘休?知道他逃走後,地主馬上帶了一大群人去找母親的麻煩。母親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對方,說自己的兒子肯定不是故意的,希望地主饒恕他一次,自己願意替兒子幹活。

最終,歹毒的地主非但沒有答應母親,反而直接踹了母親兩腳,還告訴母親這事情沒完,等他回來一定要給他個教訓。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陳錫聯是第二天才知道此事的,當即便決定要回去保護母親。

回家後,母親看着自己的兒子,沒有責備他,隻是摸了摸兒子的頭,讓他好好休息,不要擔心。

陳錫聯和母親說了自己想要去參軍,母親強烈反對,并認為當兵就是把腦袋别在褲腰帶上過日子,子彈沒眼睛,指不定哪天就送了命。

對此,陳錫聯沒有繼續和母親争執,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去參軍了,什麼都改變不了他的決心。

母親怕陳錫聯偷偷參軍,晚上睡覺時,用繩子綁着陳錫聯的腳,防止他出走。

一天夜裡,陳錫聯趁母親熟睡,用刀割斷了繩子,逃出了村子,跑去找紅軍部隊。

這一次,14歲的陳錫聯終于成功加入了紅軍,開啟了他的軍旅歲月。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三、營中“鋼炮”

陳錫聯加入紅軍以後,由于長期營養不良,身材瘦小,時常被其他戰友以為是當地的小孩子。

雖然他歲數小,身材也并不高大,可在戰鬥中,陳錫聯卻爆發出了超乎常人的勇猛,每次戰鬥,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毫無畏懼。

營長同志看着這個戰士,誇獎道;“

這個孩子真是勇敢,簡直像一枚小鋼炮。

”從此,陳錫聯便有了“小鋼炮”這個外号。

陳錫聯窮苦出身,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加入軍隊的時候,他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他想:要想打好仗,必須要有文化,我現在必須得多學點東西,以後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于是,陳錫聯開始趁戰争間隙的短暫時間學習文化,雖然戰争非常緊張,但是,陳錫聯一點一點,從寫字開始,堅持了下去。

而在戰争中,陳錫聯也時常向指導員請教,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成長為了一名有文化又十分優秀的戰士。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曆史邁入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此時,年僅23歲的陳錫聯,已經成為了一名有勇有謀的團長。

1937年,全面抗日戰争爆發,日本軍隊進入我國腹地,企圖侵略中國。這是一場關乎整個中華民族的戰争。

陳錫聯臨危受命,鎮守山西,上級下了指令—一定要守住太原。

這是一場不平等的戰争,日軍為了拿下太原,派遣了許多飛機前往山西,想要用飛機轟炸拿下本次戰争的勝利。

陳錫聯僞裝偵查發現,日軍在附近修建了臨時機場以供這些飛機修整。陳錫聯果斷決定;制定計劃,炸毀機場,摧毀日軍的這個轟炸計劃。

陳錫聯從當地被抓去修機場的農民口中打聽到了機場的具體位置。10月19日淩晨,戰士們悄悄潛入了機場,迅速将炸藥捆綁到飛機上,然後點燃。頃刻之間,日軍的二十多架飛機化為烏有。

事後,彭德懷接到報告,哈哈大笑,直呼陳錫聯幹得好!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這場突襲,讓與日軍進行正面作戰的先頭部隊暫時擺脫了飛機轟炸,也極大地鼓舞了當時正在與日軍進行苦戰的各個部隊,讓許多中國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陳錫聯的英勇事迹,還被刊登到了報紙上。一傳十,十傳百,這則好消息傳到了陳錫聯的家鄉黃安縣。

鄉親們知道後,都興奮地告訴陳錫聯的母親:“

你的兒子現在是個英雄了!

母親當時還不敢相信,直到鄉親們拿來了報紙,陳錫聯的母親這才知道,兒子還活着!一時之間,老淚縱橫。而這距離陳錫聯逃離家中,已經整整十八年,在此之前,陳母一直以為兒子犧牲在子彈不長眼的戰場,畢竟,已經蔣健20年沒見到人影。

1947年,陳錫聯時任第三縱隊的司令員,奉命在離家不遠處的麻城休整部隊,可是,由于工作繁忙,即使家鄉近在咫尺,也沒有時間去看看母親。

當時,第六縱隊的偵察兵找了個精壯的漢子當向導,想要摸清麻城的地形。而戰士們與這位向導交談後才知道,此人竟然是陳錫聯的弟弟陳錫禮。

戰士們告訴陳錫禮,陳錫聯的部隊目前就駐紮在麻城,陳錫禮回家後便把這事告訴了母親。

47年,農村老太來部隊尋兒子,報出姓名後,發現她是司令員的母親

母親知道後,當即表示要去看看兒子,大字不識一個的她,四處托人打聽,終于知道了司令部在哪裡。恰巧第六縱隊司令員于陳錫聯是老鄉,他知道陳錫聯母親想見兒子之後,馬上安排了戰士們接她與兒子團聚。

十八年的分離,十八年的颠沛流離。當時的少年早已成長為一位戰士,而母親的青絲也變成了銀發。可是,二人深深的母子情,卻一直如初。如此親情,怎麼能不為之動容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