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出爐,蘇區梅州營商環境水準再提升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激發内生動力,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的發展新藍圖。

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營商環境建設是繞不過、亦必須過的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高效便民服務,梅州始終立足長遠、持續發力。

日前出爐的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顯示,梅州營商環境在粵東西北地區繼續保持前列水準。

高标準建設營商環境,找準“使用者需求”、堅持“使用者思維”、注重“使用者體驗”,梅州正通過打造懂企業、懂市場的陽光政府,想企業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全面落實各項改革舉措,推動營商環境提檔進位,讓營商環境的優化實作利企便民最大化。

向内求變 找準“使用者需求”探新路

2021年4月17日至18日,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十二屆五次執委會議在梅州召開。會議期間,梅州舉辦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共簽訂了18個投資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18.1億元。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公司到任何一個地方投資都會進行調研,設定80多項名額進行調查。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梅州的營商環境評分較高。”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審計與風控委員會副主席、董事局主席辦總裁程軍表示看好梅州的營商環境。

以最優的營商環境,迎接項目落地、推動産業發展,梅州一直蓄力前行,找準“使用者需求”探新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何為“使用者需求”?簡言之,企業發展、群衆生活存在哪些堵點需要疏通,哪些難點需要破解,哪些痛點需要消除,都是梅州優化營商環境的“使用者需求”。

找準航向标,需要破浪前行,動力源于不斷推動由内而外的自我變革。

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出爐,蘇區梅州營商環境水準再提升

梅江區區級政務服務事項順利下放至鎮(街道)後,群衆辦事真正實作了“多點可辦、就近能辦”。

去年,梅州印發《梅州市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行動方案(2021—2023年)》,力争2023年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進入全省第一梯隊,以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引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目前,梅州正逐漸完善市、縣、鎮、村四級服務平台,不同層級服務大廳通過網絡互聯互通,實作實體政務服務大廳與網上大廳相結合,建成覆寫全市、上下關聯、功能完備、高效運作的政務服務體系。”梅州市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與此同時,梅州加快推進“放權強縣”“放權強鎮”改革,積極推動更多行政審批權限下放基層政府,友善企業群衆就近辦事。

“2021年6月1日起,市市場監管局将特種裝置作業人員考核、特種裝置施工告知、食品經營許可等27項行政管理職權業務事項委托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園區分局實施。”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正是建設友善快捷政務服務體系的有力探索。

随着簡政放權的持續深入,市場準入門檻逐漸放開,市場主體可能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就顯得尤其重要。

梅州在全省首創清單責任制的基礎上,細化各抽查領域牽頭部門、參與部門抽查檢查職責,去年制定聯查實施方案289個,檢查對象893個,部門常态化聯合監管成效初顯。

科學監管,管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梅州市場監管部門有序推進“雙随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建立覆寫31.8萬市場主體和4579名檢查人員的名錄庫,梳理随機抽查事項2211項,去年釋出抽查計劃1804條,檢查對象1.32萬戶,檢查結果公示率100%。

“隻有‘管’得好,才能支撐更大力度的‘放’。近年來,我們全面實施‘雙随機、一公開’監管和跨部門聯合監管,對同一市場主體的多個檢查事項,由多個監管部門一次性聯合完成,避免重複檢查,在提高監管效能的同時,有效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幹擾。”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梅州不斷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促成10家機關聯合簽署知識産權協同保護的備忘錄,與法院簽訂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機制合作備忘錄,有效促進知識産權行政執法标準和司法裁判标準統一,進一步增強保護合力。

此外,去年梅州還出台了在市場監管領域實施柔性執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推行實施柔性執法,對違法行為較輕微等情況,進行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免予行政處罰。

主動靠前 堅持“使用者思維”出新招

上下一心,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以更大努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梅州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凝聚一切力量,堅持主動對接,靠前服務。

2021年12月17日上午,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資訊産業投資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在梅江區舉行。擴建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占地總面積282.7畝,建成投産後年産高端印制電路闆360萬平方米。

“公司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援幫助下,解決了項目前期的難題,加快建設步伐。”博敏電子董事長徐緩表示,項目将立足于建設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化智能工廠,打造兼具“四平台一高地”的行業智能制造标杆示範項目。

據悉,擴建項目位于梅州市經濟開發區,以往相關企業生産項目落戶園區,所涉及的建設項目環評許可需由省級生态環境部門審批。

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出爐,蘇區梅州營商環境水準再提升

稅務人員在“微稅廳”指導群衆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業務。

為加快提升梅州銅箔-印制電路闆産業發展,梅州市生态環境部門積極争取承接省級環評審批權限,主動靠前服務,通過多流程同步辦理,環評審批時限由7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

“2021年10月15日,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資訊産業投資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正式送出申請,我局在長期主動靠前服務,對該項目已有充分且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在該項目公示、公告階段同步組織開展專家技術評審,僅用2個工作日就完成環評審批。”梅州市生态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優化環評審批服務,有效促進銅箔-印制電路闆生産項目環評審批提速增效。

想企業發展之所想,解群衆生活之難題,不能單靠想,還需靠前,做到謀劃在前、服務在前。

一個項目從拿地到正式開工建設需要多久?在梅州平遠,“拿地即開工”改革實施方案給出了答案。

“咨詢當天下午便收到了‘臨時批複證’,實際開工時間比預計開工時間提早了兩個月。”對此,威華集團廣東盈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茂彬點贊有加。

“作為我們企業代表或者群衆代表,當然希望辦事越簡單越好、越快越好、越周到越好。”一名企業代表在談及營商環境優化時如是說。

堅持“使用者思維”出新招、出實招,梅州以“快”破發展難題,以“全周期”為服務範圍,整合資源共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推進“證照聯辦”改革,首批60個服務事項實作線上“一次登入、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一次辦成”;

推行商事登記24小時“不打烊”,市場主體注冊智能“秒批”,企業開辦再提速;

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完善失信限制和公平競争審查制度,提高“信用梅州”建設水準;

堅持推行政企“雙月”溝通座談機制,搭建政企溝通“連心橋”;

……

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出爐,蘇區梅州營商環境水準再提升

為加快提升梅州銅箔-印制電路闆産業發展,梅州市生态環境部門積極争取承接省級環評審批權限,主動靠前服務,通過多流程同步辦理,環評審批時限由7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圖為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資訊産業投資擴建項目開工。

梅州以資料共享支撐業務協同,通過整合形成一套方案、一套資料、一個審批流程的“三個整合”一攬子工程,推出不動産過戶與電水氣過戶“一次辦”服務,實作群衆辦事“兩減一提”,即申報材料減少、群衆跑動次數減少,政務服務效率提升。

“電水氣同步過戶的申辦材料由3份減為1份,全流程辦理時間由3天減至2天,跑動次數由3次減少到1次。”在享受到政務服務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後,市民陳先生激動地說起了感受,申報材料、辦事流程的“縮水”,對于辦事群衆來說就是省時省力。

“我市是全省首個基于地市綜合公共服務平台直接打通省不動産登記‘一窗登記’系統和相關企業業務系統,實作不動産過戶與電水氣過戶同步辦理的地市。”梅州市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資料共享平台,對辦件資訊、申請材料、業務流程等進行梳理再造,實作了用“資料跑”代替“群衆跑”。

延長鍊條 注重“使用者體驗”見實效

“為了要回1萬多元的貨款,要在河南、梅州兩地奔波折騰,光是路費就得上千元,很不劃算。”不久前,遠在河南的劉先生因向梅州蕉嶺的某貿易公司讨要1.39萬元貨款不成,向蕉嶺法院起訴。

由于标的金額不大,專程跑來蕉嶺打官司明顯成本過大,讓他一度想放棄讨要貨款。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法院從業人員得知情況後,引導他進行線上操作,從立案、調解到司法确認,指導都非常細緻,在家用手機便完成全部訴訟程式。

立案“不打烊”、庭審“雲端見”、執行“不掉線”,優質暖心的司法服務不斷為平安梅州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以更有力的法治舉措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2021年初,梅州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統開展以黨建品質提升年、服務大局提升年、審判質效提升年、一站式建設提升年、司法能力提升年為主要目标的“五個提升年”活動,明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7大任務、26項具體舉措。

2021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出爐,蘇區梅州營商環境水準再提升

2021年4月17日至18日,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十二屆五次執委會議在梅州召開。與會嘉賓紛紛對梅州的營商環境表示肯定。

“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不斷推出暖企便企利企的實招、硬招,持續做優法治化營商環境,精準保障實體經濟司法需求,助力梅州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梅州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永平介紹說。

一個個實招、硬招,換來的是使用者的滿意和認可,帶來的是高品質發展的動力與期盼。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梅州正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微創新”推動“微改革”,着力打破部門資訊壁壘,使得各項政務服務舉措更加便捷高效,更接地氣、更暖人心。

2021年11月29日,蕉嶺縣首個位于鎮政府辦事大廳的“微稅廳”在三圳鎮揭牌成立,标志着該縣将辦稅繳費服務下沉到鎮村的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微稅廳”秉持“小視窗實作大服務”的建設理念,緻力于打通鎮村稅費服務“最後一公裡”,建構群衆“10分鐘辦稅繳費圈”。

從業人員介紹,群衆來到“微稅廳”,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廣東稅務APP、粵稅通小程式辦理申報繳稅、電子發票代開、城鄉“兩險”繳費、稅收完稅憑證列印、納稅記錄列印、納稅信用級别查詢等稅費業務,免去了邊遠鎮村群衆到城區辦稅大廳(辦稅點)的舟車勞頓等不便,也在“廣東網上辦稅模拟學堂”之外為線上辦稅增加了人工輔導這一功能,豐富了鎮村群衆的選擇。

“設定‘微稅廳’是一個便民利民的好舉措,我們農戶來到這裡,有從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能更快、更好地利用電子稅務局辦理稅費業務。”列印納稅記錄的群衆陳琳先生剛剛在“微稅廳”嘗了“頭啖湯”,給出了好評。

值得關注的是,梅州稅務部門還針對納稅人反映較強烈的稅費業務種類多、事前提醒不足等問題,從納稅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挖掘稅務業務系統大資料的應用潛力,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對企業進行勾勒畫像,有效區分辦稅需求,依托“廣東網上辦稅模拟學堂”,在全省首創“模拟學堂+精準提醒”新模式。

“在納稅人‘剛好需要’的時候推送剛好合适的專屬定制短信,精準告知納稅人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讓納稅申報變得簡單,讓政府服務更加高效,企業按期申報率顯著提升。”國家稅務總局梅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連結

移動政務服務“粵”來越便捷

目前,梅州正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實施“粵系列”移動應用觸達工程,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指尖辦”。

其中,“粵省事”梅州專區可辦事項957項,注冊使用者431.5萬個;“粵商通”梅州專區可辦事項552項,注冊市場主體19.4萬戶;“粵政易”注冊使用者9.5萬個,推動實作市、縣、鎮、村四級高效移動辦公;“粵信融”梅州專區注冊企業2.9萬家,新增融資576筆,融資金額23.69億元,歸集各類公共資料120萬條,推動銀企高效對接;“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部署基層900台,可辦高頻事項159項。

【全媒體記者】黃培強

【通訊員】何少華 曹發興

【作者】 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