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死于下邳,赤兔馬被盜,方天畫戟被偷,可憐三國第一武将。”在後世人們看來,曹操擊破呂布,兩人的勢力如同水火。曹操處死呂布的著名事件也引起大家的猜疑與反思。有人說當時是采納了劉備的建議,其實則不然,其中的錯綜複雜的脈絡是怎樣的呢?

曹操性多疑

“甯可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一代英雄曹操的名言。東漢末年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我們所熟知的英雄中,曹操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一位。關于曹操的生平與事迹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代枭雄,曹操對後世的影響在當時的年代可謂無人能及。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曹操的命運多舛,小時候不好學習,當時的人們認為他的一生隻是凡夫俗子罷了。但殊不知,後期的曹操成為了東漢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甚至在文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曹操南征北戰,蕩平黃巾軍起義,為王朝鞠躬盡瘁,消滅各方的割據勢力,為王朝統一作出巨大貢獻,在當時被稱為“亂世之英雄”。但曹操的性格生性多疑,兇狠殘暴,當然性格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與其成長環境與經曆密切相關,在後世對曹操的研究中,因其政治敏感度高,手段兇狠,而給他帶來不少的負面評價。

根據後史書的記載,呂布是被曹操缢死斬首,而其性格也是呂布被殘忍斬首的主觀因素之一。呂布被曹操處死的過程究竟有多麼的慘烈,是否到達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在當時曹魏的統治下,史官也不敢如實記載。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呂布多勇猛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大家看到這句名言就能很自然地想到所描述的英雄是誰了吧?沒錯,就是呂布。“馬中赤兔,人中呂布”是後人對呂布極高的評價。呂布也是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他号稱“飛将”,名号的由來可不是随心而起,而是因為呂布擅長騎射,而且擅長用的武器為矛,他的武器也被後世虛構為方天畫戟。

呂布一生參戰四方,其作戰能力可謂是無人能及,作為“第一猛将”的呂布在被曹操俘虜之前打過很多的勝仗。并且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與猛将呂布的殊死戰鬥,酣暢淋漓的沙場血拼都未能将他打倒。可見其作戰能力的高超。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呂布有一個為世人所诟病的一點,那麼就是對自己的君王不忠。在當時的年代,地方割據勢力四處征戰,争奪政權,可謂是末年亂世。當時的英雄志士為了自己的前途與榮華富貴,開始有選擇性地挑選自己的主子,如認為自己的主子沒有能力與權貴則可以背叛他轉而去尋找新的主子投奔,當時流傳着"良禽擇木而栖,良将擇主而事",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考慮。是以,呂布為了自己的前途也多次背叛自己的主子,跟随劉備卻背叛了劉備,跟随曹操卻背叛了曹操,他活生生的将自己的信義踩在腳底下踐踏,終于蛻變成了一個一點忠義也不講的,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不放過任何一個對他不利的人,包括自己的主子。我們所熟知的呂布殺害自己的主子董卓的事件就是以而起。不講忠義的行為在當時的年代是絕不能容忍的,甚至是可恥的,這也為他被曹操俘虜後因得不到曹操的信任而最終被缢死斬首奠定了基礎。

曹操破呂布

在漢獻帝建安三年,曹操與呂布進行了下邳之戰,作戰的過程艱難曲折,呂布親自率領軍隊作戰,全部被曹操打敗,一步一步被逼退回城,守護最後一道防線城池。因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軍事謀略的軍事家,有勇有謀,而呂布隻能用武力解決問題,最後呂布不得不招降于曹操,而呂布的集團被曹操全滅,勢力全無,呂布被曹操所俘虜,帶回曹營。元朝的作家張思廉曾為此次下邳之戰作過一首元曲《縛虎行》,主要描寫了呂布戰敗後的窘迫境地。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在曹營中,呂布曾多次試探曹操,想招降于他來換取自己的一線生機。他認為自己的騎射功夫了得,而曹操的步兵訓練有方,如果可以合作,必然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他明白呂布的真正意圖是想苟活性命,但呂布的武藝高強,在當時也有很高的名聲,并且因為當時殺掉了董卓而家喻戶曉,曹操當時也動了收服他為手下的心思。但是本性的猜疑與劉備的勸導使他立即打消了此念頭。他明白呂布不會真正的屈服忠信于他,并且将呂布留在身邊一定會令自己茶飯不思,時刻擔心自己的性命,于是曹操決定将呂布缢死斬首,來清除自己的心頭之患。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處死呂布是很容易的,但曹操并不想呂布死的痛快,而是想盡辦法侮辱他,不僅給他帶來肉體上的痛苦,而且更想讓他嘗一嘗心理上的屈辱。對于一代英雄來說心理上的侮辱往往比肉體上的侮辱更難以忍受。當時劉備擔任曹操的手下,劉備深知呂布的為人,雖然是一代英雄,但也不可留全他性命。曹操在呂布面前假意地問劉備的意見,實際上也是故意給呂布增加心理壓力,對于呂布的結局他心中早有定數。曹操之是以殺呂布,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呂布是一個賣主求榮,言而無信的人,在當時的年代,忠心誠懇是排第一位的,像呂布這樣的人,是不會被當時的英雄主子所接納的。

呂布被曹操活捉後,是怎麼對待他的?慘得連史書也不敢詳寫

一代枭雄的落幕

後史的記載中,關于呂布被殺的這一段隻有“缢呂布,斬其首”。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曹操的性格中推斷出呂布的下場。曹操是愛惜人才之人,但在一位沒有忠誠之心,對自己的主子可以使出各種狡猾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人面前,他選擇不留活口。這也是當時殘酷年代的生存選擇。

我們看過許多史書,那些被曹操俘虜的人大多死得都非常慘烈,這種行為也能對得起曹操“奸雄”的名号。因為當時動亂年代的限制,史官記載史書并非真實可信,對于呂布之死的真實事件隻能簡略記載。同時留給我們後人的隻剩猜測與惋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