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通典·食貨典》上曾這樣描述過隋朝的富有,那就是"隋代儲資遍天下",大概意思就是隋代的時候,各地的儲備物資都有非常大量的儲備,即使發生什麼災禍,這樣大量的儲備物資也可以減少百姓的傷亡。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如此看,隋朝确實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經曆了三位皇帝的統治,這其中的統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的呢?本文将從财政制度的繼承和創新方面,淺析隋朝為何能夠出現"國計之富"。

1、 承前朝先進均田制,穩國家财政之基礎

中國自古以來就一個農業大國,是以土地就是國家财産的基礎,穩固了土地的發展,就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國家的财政,隋朝的皇帝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他選擇了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先進土地制度,那就是均田制。

是以,我認為隋朝均田制的徹底施行,是隋朝能夠擁有這麼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均田制雖然是魏晉南北朝的産物,但是基于魏晉南北朝的混亂分裂,均田制施行的并不徹底,是以也就不能把均田制的優勢給表現出來,而在統一的隋朝裡就可以将均田制徹底實施。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在開皇元年,隋文帝就頒布了均田令,其内容在《隋書》中有所記載,大緻意思就是每一個成年男性都會得到國家配置設定的八十畝田地來種植莊稼,而每一個婦女則會得到四十畝的田地來種植莊稼。

當然隋文帝還考慮到家裡沒有年輕壯勞力的情況,就以一頭耕牛風雷六十畝的田地來算,四頭耕牛就達到了上限,但是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仍然是歸國家所有,百姓們隻有使用權,是以到達一定年限後會被國家收回。

有收回的土地就有不收回的土地,國家會給每個成年男性配置設定二十畝的桑樹田,這二十畝就不需要歸還了。

有了明确的土地配置設定數量規定,并且統一的環境讓這種措施可以徹底施行,就保證了每個農民都有土地可以耕種,既然能夠耕種,就可以有金錢,就能交上國家規定的賦稅,這種現狀越穩定,國家的賦稅收入就會越多。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除了百姓的土地得到了規定數量,官員所擁有的的土地數量也有了規定,隋文帝将官員所授予的土地數量規定為最低為四十頃,最高為一百頃,這樣就有效地遏制了官員土地兼并的現象,讓更多的土地可以配置設定給農民耕種。

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是以說隋朝均田制的徹底施行,是穩固了國家财政基礎。

隋朝繼承了前朝先進的均田制,并且在隋朝統一的社會環境下,将均田制徹底實施完成,均田制的優點自然就顯現出來,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農民都有了生活來源,就可以交上國家規定的賦稅,國家的财政收入就有了源頭,因而隋朝均田制的實施,是隋朝能夠實作曆史之最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創新人口普查方式,增加納稅人口數量

國家要想得到的财政收入越多,就必須在賦稅上下功夫,而增加賦稅隻是治标不治本,是以除了要給百姓們配置設定适量的土地,也就是生活來源,政府還要進行人口普查,以便增加可以納稅的人口數量。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是以我認為隋朝創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可以納稅的人口數量,可以納稅的人口基數大,即使賦稅标準有所降低,國家的财政收入還是有增不減的,這是隋朝能夠短時間内獲得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為了增加可以納稅的人口數量,為了增加國家财政收入,在開皇三年的時候,隋文帝就進行了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并且還創新地采納了兩種新的人口普查方式,那就是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

大索貌閱就是各地官員再對人口進行查驗的時候,要将每家每戶的人的長相特定,年齡等等記錄下來,以便下次查驗的時候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判定這些人有沒有說謊。

通過此次核查,就發展了大量被漏報、少報的人口,數量之多可以參考曆史上的這段記載:"大功已下,兼令折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隐。于是計賬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足以見從前漏報、少報的有多少人,這些人上了國家的戶籍,就得為國家納稅, 如此大的人口基數,稅收增加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輸籍定樣是在大索貌閱之後,針對各戶的等級寫成一個定簿,在根據等級給各戶規定賦役的數量,這樣既不會給百姓造成巨大的賦稅負擔,也不會減少國家的财政收入。

并且這樣的政策,使得很多百姓都大量地離開地主,向政府來申報戶口,成為國家的納稅對象,所這樣一來,又可以增加很多可以納稅的人口,國家的财政收入也會不斷增加。

創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增加了可以納稅的人口數量,總人口數量階級攀升,并且新的方式還吸引了很多農民自覺申報戶口,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可以給國家納稅的人多了,國家财政收入自然就多了,隋朝的富有是絕對離不開創新的人口普查方式的。

3、 減輕百姓賦稅負擔,促進農業發展生産

正常來說,減輕百勝的賦稅徭役,短時間内是不會增加國家的财政收入的,但是隋文帝不愧是一個有遠見的皇帝,他知道減輕賦稅徭役隻會造成一時的賦稅下降,在長期看來,這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政策,是以我認為隋朝的富有離不開隋文帝減輕百姓的負擔,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的。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在《隋書》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初令軍人以二十一成丁,減十二番每歲為二十日役。"大概意思就是說隋朝将成年的時間又增加了一歲,還減少了服從徭役的時間,從當下這是一項非常劃不來的措施,但從長遠看,如此一來,讓百姓有了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農業生産,生産量上去了,農民收入就多了,農民收入多了,國家的财政收入也就上去了。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隋朝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在将百姓這個羊養肥、養壯,如果在羊瘦弱的時候,就讓羊累死了,就不能一直得到源源不斷的收入了,百姓也是如此。

把賦稅徭役減輕,為的就是給百姓足夠的時間來發展生産,并且在上文已經提到了因為人口普查方式的創新,很多漏報的人口被補上了,是以即使賦稅減少了,隋朝的财政收入還是呈上升趨勢。

減輕百姓的賦稅徭役,就是在為百姓發展農業生産争取時間,等到農業生産都上了正軌之後,再加上如此的人口基數,即使賦稅偏低,隋朝還是可以一段時間内就獲得大量的财富,是以我認為隋朝減輕百姓的負擔來促進農業生産發展是隋朝成為曆史第一富的重要原因。

4、 革新财政管理制度,提高官員辦事效率

隋朝對于後代有一項非常有價值的财政管理制度也是中央官員制度,那就是三省六部制,這不僅僅是在改變隋朝官員的制度,還是在改變隋朝的财政制度,是以隋朝革新了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官員辦事效率,是隋朝能夠獲得财富的重要原因。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三省六部制,将每個部門所要幹的事情都規劃清楚了,例如中書省起草政令,門下省稽核政令,尚書省管理政令,每個部分是在各司其職,是以工作效率也在大大提高,也就能更快對财政有新的且有效的措施被執行。

是以我認為革新後的中央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官員的辦事效率,是隋朝能夠過得大量的财富的原因之一。

5、 完善各地交通路線,完備各地運儲體系

有了财富的生産,就必須得有财富的運輸和儲備,是以隋朝皇帝也非常有遠見地在完善各地的運輸儲備體系,這也是為什麼隋朝能夠獲得大量财富的原因之一。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隋朝在建國之初就有這樣的覺悟,是以在實施均田制、發展農業上産,革新人口普查方式的同時,還在各地修建了倉廪、修建了道路,陸路和水路同時開展,運輸路線很快就修得四通八達,糧倉也修建的非常多。

在《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又于衛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陝州置常平倉",幾乎在重要的城市都設定了糧倉,以保證糧食的儲備,強大的運輸體系和倉儲體系也成為了隋朝富有的原因。

6、 結語

隋朝的皇帝非常地有遠見,首先就是繼承前朝的先進制度,在統一的社會環境中,将土地配置設定給百姓耕種,百姓就有了生活來源,國家的賦稅就有了來源。”點選閱讀精彩内容:落馬官員九個私生子隻有三個是親生,誰敢嫖“公安廳長”的女人?

隋朝如何在短短幾十年内,就富有到幾乎沒有王朝可以比肩?

其次,革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增加了可以納稅的人口數量,是以即使皇帝在減輕百姓負擔,促進農業生産的情況下,隋朝的财政收入依然可以有增無減。

再加上中央财政制度的效率不斷提高,各地的運輸體系和倉儲體系的完善,隋朝就在這樣的狀态下,逐漸積累了大量的财富,成為曆史上極其富有的王朝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