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引言:

在中國曆史上,有不少讓人扼腕歎息的故事!

原因無他,這故事的主角們明明有”改換天地“的可能,卻因為命不夠長,在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候,就遭遇了死亡或者各種飛來橫禍。

這其中,最讓我個人認為可惜的人,是後周世宗柴榮。

一個兼具雄才偉略,還有推己及人秉性的人。

史書說他其人: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史書說他當官:為政清肅,盜不犯境。

史書說他做皇帝那就更不得了了!

内政上,招撫流亡、減少賦稅,讓後周政通人和百姓富庶。

軍事上,整軍練卒、裁汰冗弱,南征北戰,敗後蜀奪秦、鳳、成、階4州,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之地,北上進攻契丹也是連戰連捷,連克二州三關。

就連兼職做商人,這柴榮都做得風生水起,宋朝的商業基因,就有他的貢獻。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周世宗柴榮)

但可惜的是,完成這一切後的周世宗柴榮,卻在39歲那年,倒在了商議進攻契丹,克定燕雲之地的路上。

周世宗柴榮的去世,便宜了後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他去世的時候39歲,如果上天再給他20年時間,讓他完成自己的三十年宏願。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

想必後周也好,北宋也好,都不會止步大一統,戰略要地燕雲之地也勢必會收回。

這就是偉大人物基于曆史的影響力。

這影響力,在帝王身上有,其實在帝王的繼承人那裡也有。

今日本文就說說曆史上著名的四個太子,如果他們不死,曆史會如何扇動翅膀。

這四個太子就是秦始皇長子扶蘇,漢武帝太子劉據,曹操長子曹昂,朱元璋長子朱标。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太子不好當)

一:秦始皇長子扶蘇。

扶蘇之死源自胡亥和李斯、趙高的密謀,随後在一份矯诏下自殺身亡。

從這自殺舉措可知,扶蘇真就是個聽話的乖寶寶。

這從他之前的言行也能看出來!

扶蘇是一個相較于秦始皇寬厚仁慈的人,基于此,有不少人都對于扶蘇寄予厚望。

這從秦始皇死後,起義軍中居然有人打出扶蘇的旗号就能看出來。

那麼扶蘇真的繼承了秦始皇的位置,成了二世皇帝,能改寫秦國的命運,不出現起義嗎?

答案或許是不行,原因無他,關東六國的怒火早在扶蘇死之前就已經有了。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秦始皇還在世的時候,少年張良就組織了一場著名的博浪沙刺殺,120斤的大鐵錘,震得秦始皇心驚膽戰之餘,開始了全國追捕,

這是直接指望用肉體消滅秦始皇,反對秦帝國統治的舉措。

其他諸如公元前211年“熒惑守心”兇兆後發現的石刻:始皇帝死而地分,啊,同年發生的:今年祖龍死,玉璧神秘人啊,還有阿房民謠:阿房、阿房,亡始皇。

這一切,都是民間暗流湧動的具象表現。

從這點上看,數百年國仇家恨不是短短十二年“大一統”舉措可緩解的,該起義還是要起義。

唯一的不同或許是,如果扶蘇在位的話,不會如秦二世那樣糊塗。

原因無他,扶蘇的背後是有軍方大佬支援的,這軍方大佬就是蒙恬、蒙毅。

他們的存在,還有北地秦軍的存在,讓扶蘇不需要像胡亥那樣,通過大肆殘殺宗室和大臣來樹立威望。

這就是扶蘇繼位的天然優勢,軍方支援讓他的地位穩固。

沒有清算和立威的舉動,也不至于讓秦帝國朝堂震動。

這樣的秦帝國,如果遇見起義軍,要平定叛亂也會容易許多,而且秦軍精銳也不會遭遇趙高這樣的閹人拖後腿,平定叛亂,無非是重制一次東出滅六國的戰争而已。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擁有軍方支援的扶蘇)

在完成了又一次平定六國之後,仁慈和理智的扶蘇勢必會選擇後續劉邦的做派,踐行與民休息的國策,弄郡國制并舉的方式穩固自己的帝國。

如果這樣的話,楚漢驕雄劉邦和項羽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按照劉邦的性格,應該是終老亭長任上,當個快活的鄉紳。

至于項羽,不甘寂寞的他一樣會作亂,要麼随起義軍沉浮最後身死,要麼起義失敗後沉淪。

一切真要如此發展,漢人變成秦人也說不定。

因為匈奴依舊是要進攻的,大一統依舊是要完善的,這曆史趨勢不會因為人的不同而改變。

二:漢武帝太子劉據。

漢武帝太子劉據是衛子夫的兒子,也是衛青的外甥!

這親緣關系,讓他跟霍去病家族關系模拟。

如果劉據沒有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自殺,按照劉據溫和的性格,漢朝将會延續漢武帝晚年執行的休養生息政策繼續恢複國力。

這國策的延續,将讓漢朝的昭宣中興提前到來。

除了這之外,因為劉據是成年太子,他的繼位也不會讓漢武帝擔憂托孤問題,就不會有霍光的專權出現,更何況霍光家本就跟太子關系莫逆,這對君臣也能做到君賢臣明配合默契。

他們配合默契了,國策穩固了,漢宣帝成為帝王也不會有那麼多曲折,唯一的變數或許是,劉據的兒子會讓漢朝皇帝多一次傳承。

後世的曆史上,或許會有如同康乾盛世一般的三代帝王承接的漢朝中興。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漢武帝和衛子夫)

三:曹操長子曹昂。

曹昂應該是四大太子候選人中,死得最早的那一個。

在宛城戰死的曹昂,雖然是曹操的庶出長子,但因為丁夫人撫養長大的緣故,在曹操眼中非常受重視,少小年紀就被當作繼承人培養,在世的時候早早就成了孝廉。

年歲不大的他,也很有長兄風範,在衆多弟弟面前,威望不小。

按照曹操早年的培養,還有讓他随軍作戰的舉動可知,曹操對于曹昂關愛有加。

如果曹昂順利成了儲君的話,唯一的變數就在他的壽命夠不夠長了。

因為曹操家族最後的悲劇,就在曹丕一脈都是短命鬼,曹丕40歲就挂了,曹睿36歲也挂了,就連沒做皇帝的曹植40歲也去了,孔武有力的曹彰死的時候也隻有34歲。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一家短命鬼)

這群平均年齡不過40歲的王子皇帝,共同鑄成了曹家的悲劇,而他們又都是武宣卞皇後的兒子,這基因從壽命來看,明顯有問題,曹操到其他兒子有長壽的,那麼基因問題勢必出在武宣卞皇後哪裡。

從這個角度看,曹昂是有可能長壽的,因為他的媽不是武宣卞皇後。

如果曹昂能熬到老爹曹操去世,他的年歲将是45歲左右,過了曹丕三兄弟36歲的平均年齡。

這年歲優勢,讓他的太子歲數也不會小,當個幾年皇帝後曹昂挂了,又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太子繼位。

要是這一切順利,曹昂還有他後人需要面對的問題,隻有跟世家大族妥協與否這一項而不會擔心皇帝年少,需要安排托孤。

從曹昂的性格特質看,他應該不會選擇自己老爹堅決打壓世家大族的做派,反而會跟世家大族妥協講和,就算他不肯妥協,他的兒子當帝王之後也會妥協。

有了這妥協的基礎,加上曹昂後人的年長,就不會有如同曹芳托孤的問題出現。

沒了托孤的擔憂,還有曹昂本身長兄的氣質,曹丕、曹植、曹彰也不會備受壓制,反而會受到重用,曹家宗族出頭的人多了,人才就不會少,司馬懿也就失去了上位的空間。

這輪番熬下去,司馬懿就算再能熬,估計也力有不逮!

司馬懿挂了,誰能改換天地列?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曹睿托孤)

四:朱元璋長子朱标。

朱元璋長子朱标,那是老朱最關愛的皇子。

早早就立為儲君的他,深受朱元璋喜愛,老朱在世的時候,也通過監國的方式,讓朱标獲得了充分的鍛煉。

長子出身還有仁厚的言行,讓他在兄弟之間的威望也無可複加。

除了這之外,朱标還有個優勢就是,跟藍玉關系莫逆,還是常遇春的女婿。

這雙層關系,讓他跟大明軍方關系也非常好。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他在世的時候,朱元璋從未有過清算武将的舉動,如果朱标不死,大明的悍将将會留下不少,也不至于後續武将凋零無人可用。

除了這之外,朱标如果不死,肯定不會有靖難之役,也不會有後續的永樂大帝出現。

朱棣要麼乖乖當個藩王,要麼在長兄召喚下,通過推恩令成為閑散王爺,要麼通過杯酒釋兵權失去軍權,明朝也不會發生動亂。

沒了靖難之役,明朝的都城也不會遷都北京,而是會穩固在南京。

這就會讓明朝,對于南方财帛富庶之地的控制力更強。

除了這之外,持續建都東南的明朝,或許會更早發現海洋的巨大紅利。

在巨大紅利推動下,下西洋之後的大明朝,或許會因為不需要朱棣那樣用“萬國來朝”來提高威望,幹些虛榮的事情,反而會有進取精神也不一定。

從這個角度看,朱标的去世,真算改變了明朝曆史的走勢。

讓明朝發生内亂是其一,遷都北京是其二,錯過海權時代或許是其三了。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尾聲:

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是理想主義的假設,假設的結果是。

扶蘇繼承位置,秦國不至于二世而亡。

劉據繼承位置,昭宣中興将提前到來。

曹昂繼承位置,司馬懿可能熬不過成年的曹魏皇帝。

朱标繼承位置,中華文明或許會走上不同道路。

當然,假設總是理想主義的,因為這太子或許都是好太子,但誰也無法預測,太子生出來的兒子荒唐不荒唐啊?

扶蘇、劉據、曹昂、朱标,這四個太子正常繼位,曆史會發生變化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