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寒大寒

小寒大寒

鄒清平

冬至節後,進入寒冷時節,我突然想起故鄉大巴山深處鄉村流行的俗語“小寒大寒,凍死懶漢。勤勤快快,熱火過年”。當然故鄉也流傳着俗語“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石頭凍朽”,或者說“三九四九,凍死老狗”,也說“三九四九,淩冰上走”。那時深山裡的故鄉一到十冬臘月,确實是寒風蕭蕭,冰天雪地,天寒地凍。

故鄉的人們用勤快的雙手,在辛勤的勞動中産生熱量,産生溫暖,驅走嚴寒。他們聞雞起舞,勤勞勇敢,不坐以待寒,人人積極參與勞動,确實不冷,說話吐出的熱氣在寒風中更加顯眼,更加明了,熱氣騰騰。

小寒大寒

在嚴寒的日子裡,我們平時在家裡或者在學校的玩耍中,分成幾組要麼做逗兵短跑的遊戲,要麼做用力互動擠油渣的遊戲,同時也鬥雞,踢毽子等。父母親鼓勵我們做這些運動遊戲,産生熱量,抵禦嚴寒。這樣下來雖然身上衣衫單薄,但也會渾身熱氣騰騰,暖暖和和的。還有一個寒冷的遊戲,就是将冬水田裡一卡厚的淩冰,劃成比一本書還大或者有半張報紙那麼大一塊,将谷草用手指掐成五寸長,在冰塊的中間或黃金分割處,用谷草細節吹冰塊,用人吹的熱氣漸漸暖化,在冰塊中吹成一個小孔,穿上棕樹葉子,吊起提上前後搖晃涮一涮的,在兒童中比賽,看誰的冰塊大,凝固得久,在勞動中一點都沒有寒冷的感覺。兒童們做這些遊戲時,大人們在勞動的間歇小站一會兒,要麼幫忙言傳身教,要麼鼓勵助陣,兒童們興趣越來越濃啊,在寒冷中比個輸赢,寒冷全無,喜笑顔開。

在大山深處放寒假時最冷,我們幾個國小同學一大早背上背夾兒,拿上彎刀,披上棕搭搭,互相喊着走進大山深處森林中砍柴,冰天雪地,冰霜遍地,樹幹上、樹枝上、樹葉上,要麼結有冰柱子,要麼樹幹樹枝樹葉上,在寒夜低溫裡裹上厚厚的雪就像木桶形狀的冰糕,冰條,冰棍,橫七豎八、井然有序的架在空中,高年級的龍大州同學告訴我們這叫玉樹瓊枝,還朗誦了陳毅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詩句。我們跟着吼,玉樹瓊枝哦,大雪壓樹枝哦。在樹林中,用彎刀一砍樹枝,積雪和冰淩齊刷刷地落在我們頭上,頸項裡、耳朵上,但都因為我們勞動熱和了,冰寒的雪和冰塊打在身上,或落在頸項裡,隻是寒冷的一驚,冰冷的感覺立即被熱量壓倒和融入,我們都隻是哈哈大笑哦,覺得十分惬意,而且還比賽看誰個不怕嚴寒。有時候同學之間也會做惡作劇,把一大塊冰或者一捧雪,趁誰不注意時放在别人的後頸窩,用體溫融化,這時互相哈哈大笑問冷不冷,沒有誰說冷,從來也沒有誰生過氣,也從來沒有誰說,做這些遊戲時有人因為背心裡有冰塊或者有雪感冒了的事情出現。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過年前幾天,寒風凜冽,天寒地凍,為了準備年貨,母親叫我翻山越嶺去用豌豆調換粉條,我認為是母親信任我,也沒有說寒冷的原因。因為山高路陡的羊腸小道很遠,需要早晨天剛亮就背着背篼出發,一出門外面的溫度特别低,零下五度左右,屋的四周不是結有冰,就是白頭霜,或者打有桐油淩(這是最寒冷的标志)。剛一出門不适應,打了個寒顫,立即鎮靜一會兒就出發了。那寒冷,那寒風打在我行進的臉上,真如刀割刺錐一樣,我想到父母親的信任,想到過年要吃粉條,寒冷忽略不計,沒有退卻,踏霜履冰,大步流星地迎着寒風前進。約十五分鐘後,全身漸漸暖和,越走越熱,我後來敞開衣服行進了,吐出的熱氣發白,在寒風中形成鮮明的對比,成了靓麗的風景,成了我勇敢的源泉,邊走邊吐出的熱氣,成了我不懼嚴寒前進中超越的目标,到了打粉家受到了“這娃兒不怕冷,不怕困難”的誇獎。回到家全家也稱贊我“不怕冷不怕苦”。心裡無比高興,恰似“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小寒大寒

在家鄉經曆了十分寒冷的環境,後來在我的生活中沒有畏懼寒冷的說法。二00五年九月,市政府機關西遷後,一年四季,打霜下雪,我從不懈怠地行進在仙鶴路、濱河路,在小寒大寒的日子裡,在美麗的州河邊行進時,也遇到了寒冷的河風和刺骨的寒風打臉,路的兩邊鋪滿了白頭霜。因為小時候在大山裡感受過、體會過比這更嚴寒的日子和場景,這點寒冷不值一提。數九寒天的季節沒有阻擋我早早地出發,步行上班的習慣,快步行走一會兒,滿身熱氣騰騰精神抖擻,愉快地在溫暖中走到辦公室,開始完成新的一天工作任務。

天寒地凍的日子,像大巴山深處威嚴的父親和慈祥的母親,鼓勵鞭策滋養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