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索肖與朗尼克,為何都不用“高階中場”範德貝克?

朗尼克到來之後,範德貝克的境遇依然沒有改善:除了在無關緊要的歐冠小組賽末輪打滿全場,他隻在英超拿到了2次替補機會,登場時間不到2位數。

在兩任紅魔主帥手下,他都沒有得到信任。

深度|索肖與朗尼克,為何都不用“高階中場”範德貝克?

範德貝克不夠好嗎?這顯然立不住腳。此前作為阿賈克斯的核心球員,他用出色的發揮幫助球隊殺入歐冠四強;他是一個純體系球員?定義也不全面。此前強化後腰技能,已經在某些場次展現出了效果,增加他登場時間的呼聲并不少;他的融入存在問題?加盟球隊已經1年多,而且多方面的聲音都在強調他很努力,他不是那種躺平混日子的人。

于是很多人都在問:why?

【瞄準“未來”的引援,被“大勢”打斷】

在曼聯簽下貝殼前,皇馬曾一度非常接近得到他。被頂流豪門放入購物車,一般角色顯然沒這個待遇。

曼聯之是以為他拍出近4000萬歐大洋,如今回看是“瞄準未來”:索肖治下曼聯正在向強隊踢法過渡,陣地攻堅自然是一個要精進的課題。範德貝克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攻堅過程中的無球跑動、策應、終結。“歐洲第一伸手要球”者,名号不是白叫的。

這種理論上的“按部就班”,卻被球隊的“大勢”打斷了。

一方面,B費得到了球隊的進攻資源傾斜,打出了華麗的資料,最大限度減少了貝殼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球隊的控制踢法轉型不利,索肖放緩改革節奏,選擇了維穩,對貝殼的“精進使用”自然。

深度|索肖與朗尼克,為何都不用“高階中場”範德貝克?

在20-21賽季,貝殼隻能獲得零碎的登場時間:各項賽事出戰36次看似不少,但隻有15次首發。在英超聯賽隻拿到19次登場機會(4次首發),場均比賽時間為29分鐘。新賽季開始,貝殼隻在歐冠末輪對陣年輕人的“雞肋戰”中打滿全場,剩下的兩場聯賽,分别替補登場打了6分鐘與2分鐘(官方時間)。如果挑選被委以重任場次的話,那就是歐冠客場2-0黃潛的提前晉級戰。

對了,客戰黃潛站在曼聯教練席上的是臨時主帥卡裡克。

朗尼克上任後,貝殼的“春天”暫時也沒有到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朗尼克開始增加馬蒂奇的登場時間,範德貝克依然是那個在替補席上一臉茫然的人。

【磨砺技術也得不到機會,真正根源是啥?】

去年夏天離隊失敗後,貝殼進行了後腰技能的強化訓練。畢竟,在阿賈克斯出道初期,他的第一位置就是右後腰。有些東西雖然“生疏”了,但隻要勤奮刻苦,還能找回很多。

增加耐力訓練提升跑動覆寫,加練傳球去磨砺長傳腳法,再加上他當時有全隊最高的1/2對抗成功率,在後腰位置上可以大展身手了吧?!

深度|索肖與朗尼克,為何都不用“高階中場”範德貝克?

效果肉眼可見,貝殼在不少場次裡拿出了不俗的發揮。不能說是極為驚豔吧,但高光鏡頭顯然不少。

但他依然沒有太好的生存空間。根源在哪裡?說白了,就是曼聯如今的陣容結構,決定了中場隻能去選擇一些“特定”球員,貝殼暫時并不在列。

曼聯前場缺乏跑動、對抗,中衛前提機動性缺席,要想最大化的維持陣容平衡,中場的跑動、對抗會非常關鍵。貝殼的跑動覆寫不如弗雷德,對抗(尤其是高空對抗)不如小麥,這已經實質性的決定了他無緣首發。即便是在球隊掌控局面下進行陣地攻堅,馬蒂奇在高位的持球、出球能力要好于貝殼,B費擁有貝殼的無球跑動,且最後一傳/射更加出色。

深度|索肖與朗尼克,為何都不用“高階中場”範德貝克?

朗尼克到來後,曼聯對于球權的控制要求更高,B費、桑喬都有過回撤幫助中後場梳理的趨勢,C羅等鋒線球員也開始增加跑動去回撤策應。再加上馬奎爾狀态下滑、瓦拉内與林德洛夫等中衛不斷傷缺,中場需要增加的是組織出球元素。朗尼克選擇馬蒂奇出戰,是較為合适的選擇,甚至可以猜想,一旦博格巴傷愈回歸,理論上并不是朗尼克中場“答案”的他,也會因為出球能力在登場順位上暫時壓過貝殼。

誰都知道貝殼是一名出色的球員,但目前他在陣容結構不算合理的曼聯,确實比較掙紮。

朗尼克在此前的高層會議上已經明确表示,他不希望在冬窗外租貝殼。貝殼要想改善自己的處境,隻能繼續刻苦訓練,然後等待朗尼克把曼聯梳理完畢後,進行體系精進了。

但誰都不敢給一個日程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