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從鼎盛到沒落的根本原因

作者:鬼谷先生曆史館

衆所周知,我國強大的朝代主要是漢唐兩代,經濟、文化、軍事都達到鼎盛,尤其唐朝,給人感覺是萬邦來朝,可以說是當時已知的世界最強大的朝代。大唐如何從鼎盛發展到後期的沒落,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

大唐從鼎盛到沒落的根本原因

大唐疆域

唐朝一共有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帝,曆十四世。

唐朝最強盛的時候是第六代帝王唐玄宗李隆基時代,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都達到鼎盛,唐朝這個時代也成為世界的中心,不少國家來華結交友誼,崇尚大唐文化,派使者來華學習、經商和文化交流。開元也是唐玄宗在位時候的年号,這個時候,達到唐朝曆史上的最頂峰時代。大唐從唐太宗李世民時代的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政治改革,國力達到空前的強盛,這個時候,人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國人的幸福感高,作為大唐子民都感覺到榮幸至極。文化的開放和相容,女權主義也漸漸盛行,尤其是武則天當了皇帝,更是讓女人從此擡頭做人,不再完全依附男人,自信起來,女人性情開放,大氣豪爽,也是任何其他朝代不可比拟。雖然,這段時間,宮廷内部也有發生過争權奪利政變,但都沒有影響到國家的穩定,都是皇權内部成員的交替,也是以沒有動搖國本。大唐這個時候,人才輩出,賢相良将也是忠心耿耿,守護在大唐邊境,抵禦外族入侵。

大唐從鼎盛到沒落的根本原因

唐太宗

唐朝開始出現衰敗也是在唐玄宗後期,經曆過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互相侵伐,年年戰争,動搖了國家根本,尤其在經曆過安史之亂後,國力大減,長達八年的戰争,破壞力巨大,農民流離失所,土地被兼并,戰争讓人口銳減,都城被摧毀,破壞,生産力遭到嚴重破壞,為剿滅藩鎮割據,皇權不斷的被稀釋,藩鎮諸侯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各個藩鎮節度使為獲得更多的地盤和利益,不惜常年戰争,互相侵伐,最終,全國政權被藩鎮分割,不聽中央皇權号令,陰奉陽違,皇權進一步削弱。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宦官,奸臣當道,皇權旁落,約到後期,藩鎮勢力壯大,中央控制不了地方政權,仍其自我發展,有時為了打壓藩鎮,還需要借用外族勢力來幫忙。尤其到唐朝後期,黃巢起義,不得不征用沙陀族李克用來對付藩鎮,趕走了黃巢,收複失地,但那些鎮壓黃巢農民起義起家的新軍閥勢力又起來了,勢力比以前更大,更難管制,這樣全國政權再一次被幾個實力軍閥瓜分,在這樣内外交困下,最終,唐朝皇權搖搖欲墜,最後被實力最強的新軍閥朱溫篡位,建立了五代第一國後梁。

大唐從鼎盛到沒落的根本原因

黃巢

大唐就這樣消失在曆史舞台,大唐覆滅的根本原因,還是唐玄宗後期沉迷酒色,荒蕪朝政,任用奸臣,缺少對地方藩鎮勢力的牽制和監督,最終,讓藩鎮勢力崛起,導緻安史之亂。之後的繼位皇帝,大多數庸碌無為,被宦官,奸臣挾持,藩鎮諸侯各自為政,霸占一方,互相侵伐,戰争消耗國家财政資源,破壞了生産力的發展,農民得不到休養生息,外族也趁機勾結地方勢力,内外交困,最終,國力削弱,皇權公信力盡失,覆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大唐從鼎盛到沒落的根本原因

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