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中有這麼一段話,而它也一直被作為我們家的家訓,告戒後代孝順是一種多麼重要的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并且要将它付諸于行動上,而不是紙上談兵。
自打我記事以來,每天清晨就會看見父母為爺爺奶奶做好了早飯,并喊他們起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下床時總會顫顫巍巍的,每次爸爸媽媽都會扶着他們走到廚房,并扶他們坐下。可是爺爺奶奶的牙掉了不少,每次喝湯時總會有湯會漏出來。可是我從來沒見過爸爸媽媽發脾氣,而是默默地将湯擦掉了,再繼續看着他們吃飯,仿佛回到了當年爺爺奶奶看爸爸媽媽吃飯一樣。那時候大人的臉上總是有幸福的笑容,就像吃了蜜一樣。這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看着自己疼愛的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自己做的菜,是一件多麼滿足的事。而現在隻是時間變了,那份情感自始至終都不會變。
漸漸地我長大了,肩上開始有了責任,我知道了要孝順父母,因為父母無私地養育你成長,這是一個孩子應該對父母的報答。我們要用行動告訴父母,你們的孩子是一個懂得孝順體貼的人,你們将他撫養這麼大不是白費的。
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我便會給父母燒水,為的是等他們回來之後可以泡腳,因為經過一天的勞動,父母的雙腳已經很疲憊了,而我能做的隻是緩解這份疲憊。當父母泡腳時,我會給他們揉揉肩,閑談幾句,父母也會常常問我學校裡的情況。而這份時光是我覺得一天當中最輕松愉快的時間了。
到了周末,我便會幫助父母打掃房子的衛生,他們不在的時候,我就會擦擦桌子。并且每周我都會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間和書桌,并盡量把自己能做的勞動都做了,為父母減輕一些負擔。有時候,我也會擦擦玻璃。每天的衣物我都會堅持自己洗,好讓父母能夠輕松一點。我知道,每天繁忙的工作已經讓他們筋疲力盡,是以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夠幫助他們減少一點勞動力,我明白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但對父母來說已經是很開心的事了。所謂孝順就是讓養育我們的父母感受到開心和幸福,而看到他們的笑臉是對我最大的滿足。
孝順是付諸于行動中的,我們有心回報父母,而不是對父母無理取鬧,給他們徒增煩惱。孝順不一定要很大,很感人,點點滴滴的小事也是孝順。父母想要的很少,有時隻是你的一個擁抱,一句問候。
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将孝順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讓世界散發出愛的光芒。我希望我們家永遠呈現出子孝父母,溫馨和諧,其樂融融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