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區百香果栽培技術
楊光輝
百香果又名雞蛋果,屬百香果科,為熱帶、亞熱帶特有水果,原産于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現主要栽培于我國廣東、海南、福建、雲南、台灣,東南亞、美洲等地也有栽培,海拔 180~1 900 m 的山谷叢林也有分布。百香果果汁具有芒果、芭樂、香蕉等 100 多種水果的香味,故有“百香果”之稱,其含有氨基酸、蛋白質等165 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 被稱為 “水果中的 V C 之王”,百香果飲料在國際市場上享有“飲料之王”的美譽。 百香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健身、養顔保健、助消化、抗衰老等功效,越來越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可期 。 現總結浙北地區百香果高産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1 百香果的生态習性
百香果是一種多年生藤本常綠果樹,在溫度适宜的條件下全年均可生長。 ① 适宜生長溫度。百香果屬熱帶、亞熱帶果樹,不耐寒,生長溫度要求為 15~35 ℃ ,最适生長溫度為 20~30 ℃ 。冬季棚内溫度不應低于 3 ℃ ,-2 ℃ 以下會凍死, 如果冬季棚内溫度保持在 15 ℃ 以上,百香果能正常開花結果;夏季溫度超過 30 ℃ 時,坐果率顯著降低,甚至不開花、不結果。 ② 适宜生長濕度。 百香果生長的最适濕度為 60%~75% ,開花期棚内濕度盡量保持在 50%~65% 。 ③ 适宜生長土壤。 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沙質壤土或黏壤土為好,要求土壤 pH 值為 6.0 。
2 浙北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特性
2.1 氣候特性
浙北地區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四季分明,氣溫适中,日照充足,年均氣溫 15.9 ℃ ,平均無霜期 230 d ,年均降水量 1 200 mm 左右,年均日照時數 2 000 h 左右。
2.2 土壤特性
浙北平原地區土壤以水稻土為主,具有水耕熟化層—犁底層—滲育層—水耕澱積層—潛育層的特有剖面構型。 土壤下層較為黏重,利于有機質積累,腐殖化系數和有機質含量均較高。 水稻土的 pH 值除受原母土影響外,與水層管理關系也較大。
3 浙北地區百香果栽培技術
3.1 土壤處理
将土壤深挖 80 cm 左右,要求細碎、均勻、深松,以改善耕作結構層,擴大根系分布範圍,利于根系廣泛地吸收營養。 之後将水注入土壤,清洗土壤中的污染物,快速、高效地去除原有土壤中的農藥、化肥殘留及重金屬殘留。 根據土壤狀況,按需添加有機質,減輕土壤闆結程度,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孔隙度,為微生物活動提供食物和能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養分。可于種植之前施用底肥,用量為有機肥 30 t/hm 2 、複合肥 750 kg/hm 2 、礦物源黃腐酸 7.5 kg/hm 2 、芽孢杆菌微生物活性菌 7.5 kg/hm 2 。 深松平整土壤後種植百香果。

3.2 品種選擇
經過多年試驗,台農一号的生長周期比較适合浙江地區。該品種于 20 世紀 80 年代在台灣育成,是紫色百香果與黃色百香果的雜交一代 ,其植株生育特性、産量及品質均介于兩親本之間,生長勢較旺盛,耐濕性、抗病性稍強,莖、葉柄及葉脈呈綠色稍帶紫紅色,卷須呈綠色。 台農一号皮薄多汁有香氣, 10~12 個 /kg ,果甜,單果重 80~120 g 。 對比其他品種的百香果而言,台農一号百香果的香氣比較足,個大皮薄,産量高,果肉飽滿,味道酸甜可口。
3.3 種植
3.3.1 種植時間。 采用連棟大棚避雨栽培、高密度雙層立架垂簾式種植, 9 月底之前進行果苗定植。浙北地區種植百香果 1 年可收兩季,春季開花結果、夏季成熟的口感較好,秋季結果的由于溫度不夠,要到第 2 年4 月成熟,口感較差。 是以,浙江地區大多種植夏季成熟的百香果, 6 月底至 9 月上旬為采收期。 浙北地區1 — 2 月為果樹休眠期,百香果停止生長,春季回暖後繼續生長,為了保證百香果開花結果的數量,百香果主藤在 12 月底必須長到架子高度, 3 月中旬必須要有足量的枝條,需要足夠的生長周期,故最佳種植時間為 9 月中下旬。
3.3.2 種植模式。 采用高密度雙層立架垂簾式種植,種植密度 5 100 株 /hm 2 ,行距 1.6 m ,株距 1.2 m ,種植完成之後即可搭設垂直式立架,設定 2 層,第 1 層高度1.2 m ,第 2 層高度 2.2 m ,百香果種植位置設牽引繩拉到立架橫杆上,間隔 1 株分别引到第 1 層橫杆和第2 層橫杆。百香果長到橫杆位置後打頂,然後往兩側伸展,分别到 1.2 m 左右位置後打頂。 每根水準枝條上可以下挂 10 根左右枝條,作為挂果枝,下挂的枝條上要有花苞,沒有花苞的應及時清理,上下層枝條下挂長度控制在 1.0 m 左右,每個枝條上至少有 3~4 個百香果。
雙層立架垂簾式種植光照充足, 通風透氣性好,病蟲害少;通道通暢,施肥、剪枝、摘果、噴藥等都非常友善,解決了平棚式種植的缺點,産量是傳統種植方式的 3~4 倍, 大幅降低了百香果種植的土地成本,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充分利用了空間。
3.3.3 定植。 定植時,無須挖種植穴,将百香果苗從營養杯中取出,理順根系,分層填土,踏緊壓實,種植完成後略高于地面,理出樹盤,及時淋透定根水,定根水中加入多菌靈 800 倍液或其他殺菌類藥劑,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苗期以澆清水為主,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以確定苗期健康生長。
3.4 種植後管理
種植後管理看專欄
3.5 病蟲害防治
百香果病蟲害防治看專欄
3.6 儲運
百香果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乙烯釋放量很高, 20 ℃ 下呼吸高峰期乙烯釋放量每小時可達 160~370 μL/kg 。 百香果成熟後,自然落地,應及時采收。 自然落果發生前後 1 d 果汁含量最高( 42.5% ),百香果成熟後表皮顔色由綠轉淡黃然後轉成紫紅色,自然成熟後采摘;部分果實表皮淡黃色就成熟自然脫落,這部分果實收集後置于陰涼幹燥處放置 2~3 d , 顔色會轉成紫紅色。 采收後第 3~5 天口感最佳,按顔色和果型在采後第 2 天進行包裝,發出快遞,配送的選擇采後第 3 天送貨,以保證顧客得到最佳品質的百香果。 避光幹燥處放置可以儲存 7~10 d , 後表皮開始起皺,失去香味,口感下降。 收果時受雨露濕潤的百香果,宜置于陰涼幹燥處陰幹,以免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