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看未來:一個不同的世界

馬斯克看未來:一個不同的世界

美國《時代》雜志宣布,2021年度風雲人物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時代》雜志表示,馬斯克的影響力超越地球,延伸到太空。其實,更讓人驚羨的是,馬斯克在多種領域都是玩家而且是頂尖出類拔萃的玩家,包括機器人、太陽能、加密貨币、電動車、火箭、超級高鐵、氣候、人腦植入晶片等等;除此之外,他也談趨勢、談國際。

馬斯克在被問到怎麼看世界兩大經濟體的未來時表示,我們正處在曆史上一個有趣的時刻。他說,“在任何人最久遠的記憶裡,美國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我認為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時代大概是在120、130年前,現在已經沒有這麼長壽的人了,誰能記得美國曾經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時代呢?現在,我們正走向這樣一個局面,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會是美國的兩到三倍——那将是一個不同的世界。”

馬斯克所謂“不同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的了解是一個以中國而非以美國(或西方)為中心的世界。這個地球,過去300年或過去100年,就是一個以西方及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人類在這300年及100年的曆史記憶中填滿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及霸權主義,記載的是殖民與剝削、控制與壟斷、戰争與掠奪。在人類千、萬年的曆史長河中,這300年或100年的曆史并不光彩,也不值得炫耀。

馬斯克看未來:一個不同的世界

馬斯克所謂“不同的世界”是一個以中國而非以美國(或西方)為中心的世界。

如何解讀?除了從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的角度外,還得從意識形态的角度切入探索,一言以蔽之,極大程度上與資本主義有密切的關系。即以美國為例,美國自1776年建國迄今245年,發動戰争220餘次,堪稱人類有史以來,無出其右者。

12月8日,美國衆議院以363對70的懸殊比數順利通過768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它比特朗普最後一年的預算還多300億美元,甚至比拜登政府要求的也多了240億美元。更關鍵的是,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争都結束了,還編這麼大的預算,意味着什麼?美國伯克萊大學教授羅伯特 萊克一針見血地指出:軍工複合體失控!

1961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離任時警告美國,必須當心“軍工複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這個詞創造得好,但60年下來,這個概念已遠遠不足以反映現實了。以我的觀察,這個“軍工複合體”如今的全貌,似可稱之為“美國資本主義戰争機制網際網路”。

馬斯克看未來:一個不同的世界

美國可以被稱為“資本主義戰争機制網際網路”。

統計顯示,美國軍費至少有三分之一流入軍火商口袋;另外,數十名國會議員及其家屬持有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軍火公司股票;有意思的是,2014至2019短短幾年内,就有1718名國防部進階官員跳槽到軍火工業。還有,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在2016年從軍隊退伍後,加入了美國最大軍火制造商雷神公司的董事會,現在離開雷神成了國防部長;還有,前任國防部長馬蒂斯也在離任後擔任最大軍火制造商之一的通用動力擔任顧問,年薪約90萬美元。

勢力龐大的資本集團不僅掌控了軍、工,也滲透進入了政(國會),甚至還有媒體及智庫,國會以懸殊票數通過國防預算即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怎能不打仗呢,是以我喻之為“資本主義戰争機制網際網路”,人類和平寄希望于美國就如同緣木求魚。

幸好,西方或美國霸權猖狂了300年或100年之後,終于也顯露出疲相。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或遲或早,其GDP将被中國超越,一般估計大約在2028年前後。1990年當日本被譽為“日本第一”時,何曾能夠想象20年後(2010年)GDP會被中國超過;2010年被中國超過後又不過10年(2021年),中國GDP能成為日本的三倍。是以,馬斯克的說法并不離譜。

馬斯克看未來:一個不同的世界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遲早被中國超越。

一個以中國為中心而非以西方或美國為中心的世界會有什麼不同?可以期待。至少現在已有諸多征兆迹象可尋。比如,(一)在價值觀方面,中國鮮明地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中國主張和平共處五原則,更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二)在發展政策上,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借由亞投行機制及RCEP架構,使“共同富裕”理想借由亞、歐、非經濟一體化來實作;(三)在共同關注的全球議題上,中國提出碳中和、碳達峰的氣候目标;在美國及西方壟斷疫苗的情況下,中國已向全球貧窮國家贈送數以十億計的疫苗;在美國反全球供應鍊斷裂的情況下,中國勠力推動全球化……。

這或許就是一個“不同的世界”,這也是一個“後美國霸權的新時代”。

(作者系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