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量子糾纏:萬物皆有默契

一九八二年,法國實體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明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着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系[1]。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着某種糾纏關系: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試驗室證明,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明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确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産生了重大的沖擊。 

     

    一、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明表明,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是有嚴重缺陷的。從笛卡兒、伽利略、牛頓以來,西方科學的主導世界觀是,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沒有意識,沒有目的,宇宙的組成部份互相獨立,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受到時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過研究個體來認識整體,整體是個體之和。現代科學是實證科學。實證科學就是在這種世界觀的前提下發展的,把物體分割成越來越小的個體,認為通過研究這些個體就可以認識整體。典型的例子是機械制造,一個機器的整體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實證科學甚至把人也當成象機器一樣來處理,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量子糾纏證明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限制,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内在聯系。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于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實體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号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幹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聯系。 

    非局域性表明物體之間存在現代科學還認識不到的内在聯系,所顯示的整體性大于組成整體的個體之和,這和實證科學的假設相抵觸。是以有個說法,現代科學是見點不見面,隻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中國傳統哲學、科學、醫學都具有整體性的觀點。 

    量子糾纏表明了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物體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聯系,整體大于個體之和,這使得實證科學的基點是錯誤的,西方主流世界觀有嚴重的缺陷。 

    二、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 

    西方科學的世界觀認為,宇宙的行為就象一台機器一樣,生活在宇宙中的人與其它生命也象機器一樣。具有意識的科學家們用機械世界觀研究自然和宇宙,用幾個世紀時間研究出來的結果和意識沒有任何關系,不知道意識是什麼。意識(consciousness)對西方科學來說仍然是個迷。 

    西方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品質、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正常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人們在總結各個學科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在研究所學生命現象所遇到的困難時,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長期被西方實證科學所忽視的意識,必須要被考慮進來,唯物世界觀必須要發生根本性轉變。 

    * 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題 

    現在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于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顔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争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産生的副産品,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産生意識,這需要奇迹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2,3]。(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隻是物質的副産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産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隻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于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實體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雖然實體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着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實體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實體學尴尬的難題[4]。 

    基于現代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實體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象時間、空間、品質、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現在許多研究人員在主流學術刊物上,在學術會議上嚴肅地讨論這個問題[5,6,7,8],這是近年來思想界、學術界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基于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着笛卡兒以來的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隻能走進死胡同,是以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但是由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被g&c&d摧毀了,是以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例如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就有這些背後的原因。 

    * 需要在量子水準上認識意識 

    當代神經科學的批評者們說,長期以來神經科學領域有意無意的用經典實體的觀點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即實體系統是由獨立的部份組成,這些部份隻能和最近鄰物體發生互相作用,并且行為是确定的。而量子力學早就明确指出了經典實體的根本錯誤。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基于經典(牛頓)實體原理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的基點是錯誤的,經典力學的觀點對意識并不适用,但是根深蒂固的錯誤世界觀仍然在很多人的頭腦中起作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在大腦神經層次上無法真正了解意識,意識是在大腦的微觀下就出現的,即真正要研究意識,要在微觀領域裡找,要在量子的層次上進行研究[9]。我們知道,微觀領域是量子力學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學本身又遇到了意識的難題(測量問題)。是以,實體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裡,在量子的層次上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的研究對象。 

    大家知道,實體學定律和生物學規律是不一樣的,基于實證邏輯的實體規律是指令性的,而生物規律是選擇和回報性的,是非線性的。如何把實體和生物的規律統一起來?雖然它們的特征非常不同,但是它們都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難題,要把實體和生物統一起來看來和意識有關。 

    與此同時,如果說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在微觀粒子中同樣存在着意識,即意識在量子水準、在微觀領域裡就自然存在着,這也就會引導實體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裡、在量子的層次上研究意識。 

    * 量子糾纏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 

    意識對人來說看不見,摸不着,無法用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等概念來測量,不過意識具有一些人們熟悉的特點(征)。如果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微觀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識,自然也會表現出意識的特點。如果在實驗中微觀粒子表現出意識的一些特點(征),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是在一個側面證明了微觀粒子具有意識? 

    前面說的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明,人們從中認識到物質之間存在着内在的聯系,但是無法全面認識量子糾纏的意義。其主要原因還是人們習慣于用物質的角度來看待微觀粒子。 

    實驗表明,量子糾纏這種關系一旦發生後,就保持了下去,微觀粒子能夠保持這種記憶能力,能夠區分和識别和其有“糾纏關系”的特定粒子,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認識”和“記住”這種糾纏關系,這用純物質的觀念是無法了解的,其實微觀粒子的這些特征和人的意識相似。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走起來象鴨子,叫起來象鴨子,那麼很可能就是鴨子”,是以,我們可以說,量子糾纏和所表現的就是兩個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種觀點能夠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10]。即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一個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三、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國傳統哲學的世界觀和西方唯物世界觀非常不同,中國傳統的哲學、科學、醫學等等都是整體觀,講“天人合一”,量子力學在實驗上也證明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現在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意識和品質、能量一樣重要,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在微觀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識,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既有物質的一面,同時也有精神(意識)的一面。量子糾纏可能就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粒子的物質的一面,意識那一面是無法用量子力學描述的。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覺的水”,“祈禱的治療效果”,“巴克斯特效應”,“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中國古代科學從根本上承認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萬物皆有靈。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正在認識的新的世界觀,是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質和精神(意識)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中同時存在,物質和精神(意識)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将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信仰的界限将會消失。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01月17日

本文作者:飛行兔子

本文來源:

部落格園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