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歲月正在消退?美麗的人情味總是一樣的|荔枝評論

溫/王忠

  (作者王忠,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知名評論員;本文為荔枝新聞用戶端獨家簽約,lychee.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歲月正在消退?美麗的人情味總是一樣的|荔枝評論

  随着春節的臨近,"如何看年的味道越來越輕"、"如何擁有新年的滋味"等話題紛紛湧上熱門搜尋榜單。那麼,究竟什麼是"年味"呢?"年的味道"是如何褪色的?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年的味道總是與吃有關。新年意味着能夠吃到你通常沒有機會吃的"美味"。

  請記住,在新年之前,該市将舉辦一年一度的貿易展覽會。專車到年度交易會購買年度商品,冰箱塞滿了,是家裡閃電不能動的傳統。一些當時看起來很"新奇"的食物隻能在一年一度的貿易展覽會上買到。例如,煎鍋中膨脹的炸蝦片就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歲月。拉月山,家有祭祀爐的傳統習俗。一袋裝滿水果的袋子是犧牲後留給孩子們的"福利"。農曆新年前夜餐是農曆新年的高潮。我曾留下幾次吃的記憶,因為美味的食物太多了,是以消化不良,嘔吐......

  "吃"的記憶使味道特别豐富。現在,很多人說一年的味道很淡,其實是因為平常的味道比較"濃"。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通常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對食物的期望要少得多。

  另外,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對儀式感的追求,往往不如父親那麼強烈。或者,在我們的成長經曆中,沒有足夠的"肌肉記憶"來産生一種儀式感,告别那種"吃什麼",急切期待那個時代。

  随着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大家庭變成了小家庭,新年熱鬧團聚的氣氛也難以實作。今年,由于疫情爆發,許多人響應了新年度過的号召。事實上,即使沒有流行,随着祖先的死亡,那種足以連接配接大家庭的精神紐帶正在逐漸消失。多年來,以年輕人為重點的家庭也已經習慣了他們的新年假期,例如選擇出國旅行。

  與一些基于宗教和月曆的文明不同,中國的歲月與農業社會的節奏密切相關。春節是一段閑暇的時期,在這樣的節日裡,人們有時間盤點一年的收獲,為下一年的耕種做好準備。呼應大自然的韻律,享受收獲的喜悅,是中國元旦的核心價值。

  随着農業社會的痕迹越來越輕,一年的内涵自然發生了變化。對于上班族來說,新年最重要的意義可能是七天的長假。與其他假期不同,絕大多數企業在新年前後也進入了低速營運期,不會使用額外的工作來擾亂員工的假期。經過一年的緊張工作,員工終于可以享受休息了。

  一年的味道褪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進步。我們不必等到一年一度的特别節點才能得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我們新買的衣服。同樣,與親朋好友的情感聯系,也有更便捷的手段來實作,"元旦"的本質意義,也可以用每天真誠的問候來代替。

  然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年"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在變,新年的意義沒有變。團圓、傳承、展望未來,依然是中華文明獨特的基因和迷人的屬性。無論新年的形式如何變化,這種精神追求永遠不會改變。

  拾起一年的珍貴品位,需要真誠的溝通和溝通。一年後,從忙碌疲憊的工作中暫時自由下來,最好脫下口罩,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新年要熱鬧,要重聚,要享受交流的快樂和自由。這種交流可以是親戚或朋友之間的交流。元旦,對于所有你關心的人來說,揭示内心最柔軟的部分,消除誤解和沖突。生活變了,但良好的人情味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