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跨界跨圈跨年”的嘉年華

一場“跨界跨圈跨年”的嘉年華

本屆設計周首次利用城市公共空間策展,讓購物中心“跨界”成了展覽館。

2022年元旦假期有了新玩法。2022年1月3日,重要的國際品牌文化活動2021深圳設計周閉幕。在過去的10天内,觀展人數已突破40萬人次。五大核心闆塊、20餘個展覽單元、8場論壇,設計熱浪席卷全城,參與設計周活動,更成為人們2022年跨年的新玩法。不僅如此,本屆設計周首次利用城市公共空間策展,使得購物中心“跨界”成為展覽館。這是一次跨過專業圈層打破行業壁壘的設計周,讓設計避免專業人士的自娛自樂,以互動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

設計的公共性

讓購物中心成為“藝術館”

在深業上城購物中心的中庭,立着的是本屆設計周聯合策展人之一劉曉都所創作的主題闡釋展“探索的田野與瞭望之塔”。在以設計周主題logo“S”與“?”交織為觀展小徑的盡頭,是一個垂直眺望的透明大廈,指引設計周各個展廳的方向,設計周的叙事體驗就從此開啟。

購物中心内的各展廳,多數都是店鋪包裝而成獨立的展覽空間,包含了“走向新校園進行時——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三季聯展”、“磚瓦之間:深圳公共建築特展”、“建築影像場域叙事”、“設計中的AI”、“無用之用”、“後疫情時代的居家生活方式”、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S”超級符号邀請展等等。透明的店鋪玻璃上,貼着各個展覽的視覺元素與設計主題,更有将生活影像投影投射在玻璃上,制造出電影質感的。

購物中心内貼着各種主題logo,天花上高高垂下的廣告吊旗也是主題logo的畫面。這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這裡無疑是一次别樣的跨年狂歡。

除了購物中心的“盒子”之外,有一個戶外的小鎮,因為建築外立面的色彩斑斓成為網紅最愛的打卡地。而設計周期間,這裡成為了有别有風味的展場。小鎮的牆壁和畫面成為藝術家們的畫布,裝置藝術立于小廣場上、巷道裡,穿行間一轉角,就會猛地與展品擦肩而過。

“這是設計周從小衆、精英、專業化、職業化走向城市的行動。”本屆設計周聯合策展人張宇星說,“如今,設計這個話題已經走到千家萬戶了,設計已經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建築、到服裝、到家居到所有的産品類型,設計已經從奢侈品、稀缺品變成了日常生活的完整部分。如此,如果設計還封閉起來做專業的小圈子的事情,本身即是對設計的危害,因為這樣設計師通常無法面對大衆。”

設計的互動性

讓設計展與公衆進行對話

策展人高少康是香港設計師的代表,他不僅聯合十幾位兒童藝術家和自貢燈會技師做了一個互動的燈光裝置“閃亮吧!穿越古都的孩子!”,還邀請了一些香港設計師參與深圳設計周的活動。高少康介紹說,互動裝置“頑皮的仙山”和“互動深圳”就出自香港建築師阮文韬和葉小卡之手。特别受關注的作品“頑皮的仙山”,是一個巨大的充氣“玩具”,小朋友大朋友都可以在裡面自由跳動、遊戲,而葉小卡的“互動深圳”則是以深圳為題,用了深圳地鐵地圖代表城市,柱狀的不倒翁代表着高樓大廈以及人們不同的生活,“兩個作品都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

人與人之間、人與城市、與自然、人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都是高少康所關注的。他還邀請了袁思亮帶來了“一夕餐桌”作品。作品是選取在連接配接購物中心與公園的步道上,在坡面地形上,“曲水流觞”這一傳統習俗以現代的方式再現。“這是設計所創造出來的參與,帶來的生活的美感,同時也是給予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高少康說。

而“設計運動力”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計劃,集合了亞洲各地兩百位設計師參與,探讨怎麼通過設計去鼓勵與支援運動與奧運的主題,去思考全民的參與,也表達了在疫情之下對奧運運動員的支援。在設計周上,觀衆們可以在微型的乒乓球台和籃球架下通過互動體驗,觸發不同的觀展感受。這也是另外一種共創與表達。

高少康表示,在深業上城這樣的購物中心,很多家長會帶上他們的孩子一起來邊逛商場邊參觀這些作品。我覺得設計的特點就是有互動性,有了觀衆,作品自然會散發出有趣的吸引力了。

也正是考慮到公衆的參與,創造也有了設計的新模樣。在劉曉都所創作的主題闡釋展“探索的田野與瞭望之塔”的“田野”上,孩子們在興奮地爬上爬下,探索着他們的探索;在阮文韬“頑皮的仙山”上,充氣藝術品變成了柔軟的可以玩的巨大空間玩具,大人孩子在上面跑跳、彈滑、嬉戲;“冬鋁花園+紙盒插件家”作品,鋁架快速搭建而成的休憩空間,上有彩旗綠植,下有各異的座椅,已然成為人們新的休閑空間;著名建築師張永和的作品“明堂與暗道”,建築與繪畫互動,觀者與展覽互動……

也正是由于這種開放與共創,本屆設計周從專業展館走向商業空間,從圈層走向大衆,成了一次以設計為主題的城市動員,一次設計與公衆的對話,一次以設計之名的跨年嘉年華。

設計的主題性

不同的設計方案表達不同的城市精神

建築師劉曉都是本屆設計周的另外一位聯合策展人。他在閉幕論壇上表示,設計類的展覽很難做,做不好常常是因為,博覽會上一人一個展位,很難有一個特别愉悅的狀态。“以建築設計為例,它的展品基本就是一些模型和圖檔,可能略顯單薄,偶爾能看到一些建築師手稿,才能更深地體會設計的痕迹。”劉曉都說,“是以,設計展覽想要好看并不簡單。我們希望通過策展,讓同一個次元下的内容,能讓不同類别的設計師去叙述,看到不同設計師之間有靈感的交流。”

于是,此次設計周在“設計解決問題”的主題之下,下設五大核心闆塊可謂是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策展人的理念——“設計賦能城市治理”、“設計更新城市空間”、“設計溯源當代審美”、“設計探索前沿趨勢”、“設計升維産品創新”。

設計周呈現了洋洋灑灑的展品,從一個細小的次元來回看劉曉都所說的“不同設計師之間的靈感交流”,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S”超級符号邀請展就是個特别好的管窺角度。以深圳為題,以設計為題,以“S”為視覺元素,藝術家們呈現出了表達多元的且想象力奔放的不同作品。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用兩幅平面圖形背對背吊挂自由旋動帶來了繁榮的視覺意象;深圳雕塑家戴耘帶來了“座椅”式樣的“S”;廣州美院劉慶元和謝淩慧則用黑白木刻結合數位微噴技術回應主題,探讨傳統藝術的創新價值……一個符号之下,用不同的設計解決方案,進而表達不同的城市精神。

正如閉幕論壇主持人、著名藝術策展人崔燦燦所說的,展覽具備兩種功能,一是展覽與時代的關系,在當今的時代變化下,設計師們如何重新定義拓展設計的理念,二是展現與城市的關系,展現設計作為學科與社會功能的自覺。“我在設計周裡看到了一種曆史雄心。”

采寫:南都記者 黃璐

攝影:南都記者 劉有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