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緻認為AI技術尚未成熟,根據需求進行應用開發和技術賦能才是當下的關鍵。
4月12日,在香港亞洲博覽館2号館,鎂客網和環球資源聯合主辦了一場以“A Big Dive Into AI, Big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為主題的研讨會,圖靈
機器人Co-Founder郭家、速感科技COO吳欣、Alarice and ChoZan創始人Ashley Galina和CIAPS(中國化學與實體電源行業協會)教授兼董事Hank Huang就大資料、深度學習、圖像識别和5G技術發展及其在國内的應用現狀進行了主題分享。

圖|Alarice and ChoZan創始人Ashley Galina
此外,會議還通過圓桌的形式,集聚了碼農科技國際商務副總裁夏冰、香港城市大學
人工智能學教授Andy Chun、
微軟大中華區商業軟體負責人Delon Yau等産、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和行業資深人士,就“AI革新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圖|圓桌會議
會議中,多位行業人士提到,當下,我們首先需要重新思考的就是AI的概念問題。無疑,随着行業内AI在各種場景應用下的積澱,人工智能這一概念的含義也在發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其特定場景下的細分技術含義也越來越明晰。是以無論是對于成熟的AI科技企業,還是初創公司,要想讓AI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價值,他們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必然是怎樣真正清晰得去解釋和定義自己的技術。
如圖靈機器人,在今天的主題演講中,其聯合創始人郭家就談到了自己在最初
創業就開始思考,但也是始終在想的問題:如何區分AI和Smart?他表示,這不僅僅是多模态互動技術的研發問題,更關乎如何去了解人的行為問題。
圖|圖靈機器人Co-Founder郭家
在研發智能的兒童産品時,他們認為最關鍵的部分還是需要明白AI在兒童應用領域的含義,他不僅僅是模仿、教學,甚至互動,更多的還有情感等更類人的行為。他指出,如果一開始你都不懂如何講故事,如何和兒童交流,不懂如何定義這些資訊,所有的技術研發,包括深度學習也無從談起。
不謀而合,香港初創公司Preface創始人兼CEO Tommie Lo在圓桌會議中也指出,在AI+教育方面,現在還是要回歸到對教育模式和學生行為的研究,隻有真正了解和定義學生行為資料,才能夠讓AI真正應用到教育領域,為整個行業帶來真正的價值和幫助。
包括夏冰也指出,AI想要真正為行業帶來價值,還是需要AI類公司從市場和需求出發,而不是一味的為了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是以,雖然AI熱潮正盛,但已有人趨于冷靜,回歸初心,從最初的定義開始去找尋公司的技術研發方向,畢竟,AI服務于人類。
不過,雖然方向明确了,但一家AI公司想要真正的發展起來,技術無疑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對此,幾位資深人士一緻認為,當下整個行業面臨的最普遍的技術難題還在于大量資訊的處理和有價值的資訊擷取。Delon Yau就指出,作為微軟的軟體工程師,如何定義人們的行為、如何擷取有效的資訊以及如何處理大量的資訊都是他每天不得不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因為AI離不開資料,是以某種層面上來說,大資料的發展對AI技術的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
圖|速感科技 COO 王欣
當然,AI技術存在的問題還不僅僅是大資料方面,在特定場景下,AI裡面的技術還存在不同的問題,這就包括因為Uber自動駕駛事故而在近期處于水深火熱的傳感器技術。速感科技正是一家專注于利用傳感器,進行vSLAM(基于視覺的同時定位與構圖)技術研發和産品制造的公司。對此,吳欣也表示,技術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積累是必須的。哪怕是傳感器,也需要從80年代的大塊慢慢發展到如今的mini版。
目前,想要讓AI擺脫現有的水準,邁入一個新的高度,現有的行業還需要AI人才、政府政策和整個社會大環境的驅動。夏冰、Delon Yau等人紛紛表示樂于分享自己的資源,以幫助整個行業更好的發展。
其中,就行業極度缺乏AI人才的問題,從事教育的Andy Chun也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劑,他表示,他已經開始能夠接觸到極具潛力的新生代AI人才,其認識的一位15歲高中生就已經擁有讓人驚歎的專業能力。而且他認為這不是個例,未來将會有更多的AI人才,這也是趨勢。
此次會議中多位嘉賓的深入讨論,無疑是想為當下AI熱潮打一劑“靜心劑”。正如上文提到,在這樣的一個時機,回歸初心,真正去耐心做有價值的事,才能為AI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真正的活力。
原文釋出時間:2018-04-12 23:50
本文作者:Lynn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